新基建,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修建產房

這幾天,34萬億新基建的話題被熱炒;正方雙方,各執一詞,唇槍舌劍,好不熱鬧,但更多是基於本身立場出發去思考問題:

金融從業人員說:基礎建設能夠穩就業,保增長,大好特好,而實際的想法是:新基礎建設的大規模融資和貸款需求,要通過金融業,我們可以大賺一筆。

中小企業利益代言人說:2008年4萬億造成的實體空心化陣痛還未消除,又來34萬億刺激,飲鴆止渴,要謹慎施行,這次疫情危機,受到衝擊最大的是中小企業,金融資本應該更多傾斜給中小企業,再減稅,再降貸款利息,保中小企業就是保就業,保增長。

一些民眾說:害怕34萬億的刺激大洪水,再次衝向房地產,讓買房難上加難,困上加困。

......

這些擔心都有道理,但都屬於局部經驗,都聚焦於短期利益,沒有考慮‘新基礎建設’對中國產業升級,為’中國第四次科技革命‘到來,修建產房,推波助瀾的整體利益。


新基建,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修建產房



為了讓大家更深刻的全面瞭解,我們首先看‘新基礎建設’是什麼?

“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所以新基礎建設,不是傳統鐵公雞:蓋房子,修大樓。

新基礎建設,早在2018年12月,就被中國政府提出了,它的概念涵蓋:5G基建及應用、光伏電網及特高壓、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等7大領域歸類。

新基礎建設在2019年就被列入了政府報告,2020年首場國務會議再提,它是長期規劃行為,也是國家的經濟大戰略,並不是為了2020年的疫情,突發猛想,臨時搞出來的所謂‘刺激計劃’,只是在疫情嚴重時,被高密度曝光,用來提振經濟信心而已,換句話說,有沒有疫情,都要有新基建。

新基建,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修建產房

第二:為什麼要推出‘新基礎設施’,新基建和中國製造2025有什麼區別?

新基建和中國製造2025,都是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由經濟大國轉向經濟強國,產業升級戰略的一部分,但中國製造2025更強調在重化工產業對歐美日韓的追趕、補課,讓中國產品所需要的加工裝備、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及高端製造品不再依賴歐美日韓。

加工裝備包括:高檔數控機床、芯片製造母機以及核電設備等等。

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包括:汽車發動機、芯片以及高級化學產品(製造藥品、衣服化學纖維、農藥所需)等等。

高端製造品包括:大飛機、高級船舶、新能源汽車等等。

新基建則是包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行產業,在這些領域,中國無論是在規模還是在技術水準,都超過了歐洲和日韓,和美國處在第一起跑線,而基礎這些產業即將爆發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將由中美兩國領跑,猶如第二次電氣工業革命,德國和美國日月同輝一樣;‘新基建’不是中國追趕歐洲和日韓,而是修壩蓄能,希望一旦開閘發電,把他們甩開更多距離。

而目前在追趕歐美日韓重化工這方便,難度依然很高,在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5-6年後:

被譽為21世紀工業化水準最重要標誌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整機以及核心零部件,中國幾乎全部需要進口;

製造(成衣)化學纖維、藥物膠囊的重要化學產品PX,中國2018年進口依賴度依然高達61%;

在大飛機、高級船舶、汽車等高端製造品上,追趕的速度很有限,很吃力。

中國製造2025的產業升級之所以很吃力,有著非常特殊的客觀原因:一是因為重化工業是高度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時間密集型產業,西方用二百年建立了強大的技術壁壘並壟斷了供應鏈,累積投入的財力、物力是一個天文數字,我們想要迎頭想要趕上,相比消費品工業崛艱難得多,消費品工業,你可以購買最好的零部件,但重化工業,最好的技術,甚至中等的技術,人家都是不願意賣的,從零開始,難度難以想象;二是上世紀80年代後,中國重化工需求市場相當一部分讓給了歐美日韓,‘市場換技術’,造成內需市場也被歐美日韓部分壟斷,施行進口替代的難度頗大,再加上目前部分國人依然存在著造不如買的策略,喜歡洋貨,輕視國貨,市場倒逼國內產業升級的難度係數很高。

重化工業的製造升級吃力,這時候放出新基建,就相當於中國多了一張在國際產業競爭中的王牌,多了一個保險。

畢竟,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領先於歐洲和日韓,又在全新的賽道,勝算大得多。

在機器之心和 Comet Labs 聯合發佈了影響全球人工智能公司的TOP100中,中國公司佔據了27名,接近三分之一,數量僅次於美國。

在5G市場,華為+中興的全球佔有率約40%,技術上華為領先。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具備了從電機、電池到智能駕駛系統的全球最完成產業鏈。

新基建,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修建產房

新基建和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帶來什麼?

我們需要知道,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可控核聚變(能源動力革命)、生物與基因技術(生物科學革命)、石墨烯(材料革命)以及萬物信息互聯(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突破方向的工業革命。

其中,萬物互聯的網絡物理系統(前期表現為工業互聯網)是核心基礎,它將數字傳輸、雲計算技術與生物、材料、能源結合起來,將徹底巔峰我們的世界,所以你可以把工業互聯網稱呼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產房。

而新基礎建設,就是開始加快修建’工業互聯網‘這個產房。

每一次工業革命,對生產力的提高都是指數級,如果我們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前二突圍,才是真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迴歸有著非凡創造力的、自信且睿智的狀態。


新基建,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修建產房



當然了,想要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產業佈局,就要投入大量資源,但國家資源有限,這時候就有一個優先級的問題,有一個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大利益和小利益的問題。

部分中小企業可能認為‘國家要再減稅、再貸款優惠’,但這兩年剛剛大規模減稅,疫情剛開始時,也剛剛一大波專項貸款、租金減免和社保緩交、不交政策,讓一大批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可以渡過難關;再再要求國家政策傾斜,地主家餘糧也不多了,更何況國家不僅要照顧中小企業,也要照顧大企業,照顧工農商兵知識分子,更需要照顧產業升級和創新轉型的大計,這時候分配的蛋糕,就要考慮大利益、長期利益優先,兼顧各階層、各利益集團公平的問題,顯而易見,新基礎建設就是一個長期利益、大利益。

部分市民可能會誤會:新基建刺激,可能造成貨幣大量湧入樓市,造成新一波的樓價上漲,但是,首先34萬億是分很多年投入,以今年中國的GDP體量,和08年不可同日而語;其次,從近期各地政府嚴禁寬鬆房地產政策來看,房主不炒這個決策中央政府是下了決心的,是有戰略定力的,不會隨意改變。

最後需要說明一下:每個人都有批評政策的權力,但不要為了批評而批評,而是要提出建設性建議,所有的改革政策,滿足所有利益集團的最優解是不存在,都是有優先級的,我們評判這個優先級,要聚焦於:是不是有利於科技創新和發展,是不是有利於廣大人民的長遠利益,是不是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