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01

數學之難

“我家孩子每天學習到12點,太辛苦了,看得我心疼!”

“我的數學不好,我孩子這一點上完全繼承了我……”

“數學學到初中會算數就好了……”

“我家孩子不細心,馬虎大意,還是做題少!”

……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時不時地會與家長們交流,聽到的負面信息比較多,也許“別人家的孩子”才是父母心中的理想下一代吧!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正如網絡上的一句話,“逼急了我什麼都做得出來,除了數學……”

沒有哪個學科會像數學給人的恐懼感來得強烈,平均每五個人中會有1個懼怕數學!

我也曾經問過學生:“你們發現了數學中的美和樂趣了嗎?”

得到的答案是:“美?你在逗我們吧!樂趣倒有一點……”

看來,如果您是位小學或初中的數學教師,不要著急要學生們認知到數學的美,而先讓其深入數學,發掘學習數學的樂趣。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我們當前的數學教育多數情況下是在既定的定理下完成題目的證明,重複重複再重複,直到學生們掌握了這個題型為止,我想,這絕對不是數學教學的本意……

如果您有這方面的困擾,那麼就看看這本書《思考的樂趣》。

作者簡介:顧森,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數學愛好者。

2005年起書寫各類數學文章超過千篇,從事中學數學教育工作多年。

02

幾何篇——眾人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如果您是初中數學老師,一定聽到過學生們訴說:“老師,這個題我就是沒有想到輔助線怎麼做……”


幾何給人的感覺如同萬花筒,光彩迷人,有時會深陷其漩渦之中。

幾何沒有捷徑,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想象能力,當然還有奇思妙想的大腦。

小試牛刀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如圖所示,ABCD是長方形,DEFG是正方形,已知DE=4,CD=5,求BC的長.

注意:這是一道小學範圍內的題目(不能用相似、勾股定理等求解)

乍看起來,此題無論如何不能用小學知識解答的,當我們連接CG之後,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我們發現三角形CDG的面積既是長方形ABCD面積的一半,也是正方形DEFG面積的一半,這樣,就可以得到算式:BC×CD=DE×DE,

代入得到:BC=3.2.

類似的題目有很多,如下圖所示,陰影部分是正方形,求其邊長?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同樣的,這道題目也是小學級別的,不能用相似來求解。

稍微將腦洞放大,就可以得到下面的圖形,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很明顯我們得到正方形面積等於紅色長方形的面積,即36,正方形的邊長為6.

不要小看這小小的平移及等積轉化,它還可以解決高中知識呢!


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其中一頂點位於座標原點,該四邊形的面積為:|ad-bc|.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我們看一下平移及等積轉化的過程: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奇思妙想

求證:當n為奇數時,正n邊形從某一頂點出發的(n-3)條對角線將其分成(n-2)個三角形,那麼有且只有一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這是n=5、7、9時的情形(各畫了一種分割方法)

從圖中可以看出問題的正確性,可是要怎麼證明呢?

這就需要用到:如果一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當且僅當其外心在其內部。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這就一目瞭然了,無論哪一種分發,正n變形中心必是所有三角形的外心,而這個外心必在某個三角形內部,這個三角形即為銳角三角形。

拍案叫絕

在一個單位正方形內,有兩個互不重合的小正方形,求證:這兩個正方形的面積之和不可能大於1。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這個定理的證明需要用到一個定理,在一個直角三角形內部作正方形時,正方形頂點在直角頂點時面積最大。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由於兩個正方形是相離的,則一定能找到一條線段MN將兩正方形分開,與對角線AC交於一點P,分別過P作正方形各邊的垂線。

則正方形AEPG是三角形AOM內部最大正方形,即上方正方形面積不大於正方形AEPG面積,邊長不大於AE;同理下方正方形的邊長不大於CF,這樣,兩個正方形邊長的和不大於1。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令人歎為觀止的皮克定理

在由邊長是單位1的正方形組成的圖形中,如果一個三角形頂點都在格點上,其面積怎麼求解?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利用割補法很容易就求出三角形的面積為:5.

奧地利數學家皮克發現:不僅是三角形,任意多邊形,只有每個頂點都在單位正方形的網格的“格點”上,它的面積為:I+B/2-1。這就是皮克定理。

其中,I是多邊形內部所含的格點數;B是多邊形邊界上的格點數。

比如上面的圖形中,I=4,B=4,三角形的面積等於4+4/2-1=5.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上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通過計算發現,面積都等於0+16/2-1=7.

在一個點陣中,畫一條經過所有點恰好一次的迴路,得到多邊形的面積一定是相同的。


03

數篇——暢遊數字海洋

數學倒過來唸就是學數。可見,數對於數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有一門數論學科是專門研究數的,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畢達哥拉斯定理、角谷猜想、親和數猜想等等。

數論的表現形式很簡單,但證明過程有時候會很難。比如陳景潤在證明“1+1=2”一個分支問題時就寫了幾百頁之多……

這本書中提出了幾個有趣的問題以饗讀者。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0和1的天下

2的5倍是10,3的37倍是111,4的25倍是100,……是否對於任意正整數n,都能找到一個n的倍數,它全是由數字0和1構成?

答案是肯定的。

考慮數列1、11、111、1111、……由於任意一個正整數除以n,餘數只有n種可能,因此數列的前n+1項中一定有2項除以n後的餘數相同,這兩項的差即滿足條件。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瘋狂的數字


證明:存在任意長的連續自然數序列,使得序列中的每一個數都是合數。

任取一個正整數n>1,n!+2是2的倍數,n!+3是3的倍數……n!+n是n的倍數,所以,序列n!+2、n!+3、…n!+n是一個含有n-1項合數的序列。

由於n可以取到任意大,此序列有任意長。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崩潰的答案

證明或推翻:a^3+b^4=c^5沒有正整數解。

令很多學生崩潰的是,此題的答案只有寥寥一句話!

答案:因為2^24+2^24=2^25,

所以(2^8)^3+(2^6)^4=(2^5)^5。


04

生活中的數學——體驗摺紙的快樂

我們知道,尺規作圖不是萬能的,比如倍立方體。(即將立方體體積擴大為原來的2倍)

書中提到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折出2的立方根,解決尺規作圖不能完成的任務。

每天做300道數學題,不如花3分鐘時間來思考「評《思考的樂趣》」


第一步將正方形三等分;第二步將A、B的落點分別在三等分摺痕處,對邊上;這樣B’就將邊界分成了2^(1/3):1的兩部分。

利用相似與勾股定理即可求得其結果的正確性。

05

挑戰思維的廣度——數無界,思維無界

我們知道實數有無窮多個,可它的證明卻歷經了很多年,由康托爾用一種很簡單的方法證明出來。

在區間(0,1)之間的實數集是不可數的,康托爾用了反證法來證明了這一論點。

將集合(0,1)內的所有實數按某種順序排列為:a1、a2、a3……,這裡的每個數都是0點几几幾……的無限小數,也可以是有限小數後面添加無限個0,

比如:

a1=0.21231457……

a2=0.32144547……

a3=0.10000000……

a4=0.32554781……

a5=0.12220000……

a6=0.91231457……

……

下面我們構造一個新數,它也屬於(0,1)區間,但不在這張表中。

這個數小數點後第一位不同於a1的第一位,第二位不同於a2的第二位……

那麼這個實數將區別於上面那個列表中任意一個數,因此,我們不可能將所有0到1之間的實數一個也不少地排成一列。

人的思維無限……

寫在最後,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表述這本書的意義:

如果你是剛剛體會到數學之美的初中生,這本書會帶你進入一個課本之外的數學花園;

如果你是奮戰在技術行業前線的工程師、教師,這本書或許能不斷給你帶來新的靈感;

如果你並不那麼喜歡數學,這本書或許會逐漸改變你的看法……


顧森——《思考的樂趣》

趣味性:★★★★★

可讀性:小學生 ★★

中學生 ★★★★★

大學生 ★★★★★

教師(家長)★★★★★

這是小編看過的為數不多的好看的國產初等數學科普作品,而且很有“良心”,如果你是位中學生或教師或家長,這本書值得一讀,無論年少男女老幼!

如果您覺得文章有用,請順手在文末點“在看”。

END

請各位小夥伴

有好玩的數學故事,趣題,心得

想看的內容等等

聯繫我們 ——公眾號【趣味數學故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