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高校將聯合申報 300 個重大科研項目

完善在線開放課程跨校選修制度,大學生跨校修讀精品課程;建立校際學分認定和轉換制度;聯合共建 100個校地校企研究院、申報30個重大科研平臺,聯合申報300個重大科研項目;實行千名教學名師在全省高校互聘任教活動……

日前,省教育廳出臺推進普通高等學校開放辦學加強校際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全省高校將在人才培養、平臺共享、科研合作、協同創新、教師互聘、文獻共建、師生互訪等方面開展廣泛深入合作,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為實現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撐。

工作目標

到2022年,全省普通高校全面實行開門開放辦學,校際合作和資源共享取得重要突破,聯合培養、教師互聘、協同創新、合作交流等工作全面推進,高等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形成緊密對接遼寧主導產業需求的高水平科技創新體系,使遼寧成為東北地區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主要工作

加強聯合培養

組建 10 個左右校際合作教學聯盟,實現精品課程資源的協同開發和共享共用,完善在線開放課程跨校選修制度,30萬名大學生跨校修讀 2000門精品課程。建立校際學分認定和轉換制度,為學生學習提供多樣化選擇和途徑。以1000個優勢特色學科專業為依託,推動本科生交流培養、碩士和博士生聯合培養工作。

推動教師互聘

實行千名教學名師在全省高校互聘任教活動,支持高校通過教師互聘、幹部掛職、跨校組織創新團隊等方式,在學科專業建

設、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舉辦教師培訓、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畢業實習指導等方面開展多種形式合作,緩解人才結構性短缺問題,提升學科建設水平和服務振興發展能力。支持高校結合實際,自主制定跨校互聘教師辦法,妥善處理好教師的考核、工作量計算和酬金髮放等問題。

推進協同創新

建立科研合作聯動機制,促進優勢科研平臺的開放與共享。以高水平學科為基礎,聯合共建 100 個校地校企研究院、申報 30 個重大科研平臺; 聯合申報 300 個重大科研項目,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不同高校學科間開展聯合技術攻關,針對產業實際需求開展應用研究,解決 300 個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問題;聯合舉辦各類高端學術論壇及系列講座,全面提升高校的學術氛圍與學術水平。

實現資源共享

構建開放、共享、高效、 體系完備的物質和信息服務系統, 充分利用省內高校現有儀器設備、實驗室、圖書資源、教育教學平臺,加大綜合集成力度,優化資源配置, 減少重複購置,提高儀器設備等教育教學資源使用效率,做到物盡其用。支持高校間聯合指導創新實踐大賽,承辦暑期學校、學術論壇等,為跨學科學生開展科學實驗、實踐創新、交流合作提供發展平臺。

促進合作交流

支持省內高校充分發揮遼寧的地緣區位優勢,聯合與東北亞國家建立更加廣泛和深層次的教育合作關係,將遼寧打造成東北地區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支持高校建設 10 個有特色高水平、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國際教育合作平臺,聯合與東北亞、中東歐等國家建立高層次教育合作項目 30 個,進一步推動區域多邊合作交流。

省教育廳將建立督查考核和通報制度,定期對校際合作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督查,並將其納入對普通高校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 充分調動普通高校加強校際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保改革目標落地落細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