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9=300”被打叉,家長怒找老師卻被說服,到底誰錯了?

“2700÷9=300”被打叉,家長怒找老師卻被說服,到底誰錯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數學這門學科簡直就是噩夢,上學時考不了高分不說,不及格的人更是比比皆是,於是數學便成為很多人不堪回首的往事。

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家長吐槽孩子的數學題。題面是這樣的:

一個玩具店採購了9個玩具模型,一共花掉2700元,下面哪個售價是最合理的?

A.300元。B.250元。C.298元。D.375元。

“2700÷9=300”被打叉,家長怒找老師卻被說服,到底誰錯了?

很多人看到這道題,第一反應選的答案肯定是A,這位網友家長的孩子也做了同樣的選擇,但卻被老師判錯打叉。

看到老師的評判結果,這位家長有點生氣,孩子明明沒錯,為什麼被打叉了呢?於是她找到孩子老師,想要個合理的說法。

可老師的一句話,卻讓這位家長瞬間服氣,直說自己沒看清。因為這道題的題面是問“售價”,並不是商家購買這些玩具模型的進價。

“2700÷9=300”被打叉,家長怒找老師卻被說服,到底誰錯了?

畢竟商家也是要賺錢的,如果300元買進,300元賣出,中間浪費的人力物力都是賠錢的,商人怎麼會賠錢做生意呢?

所以,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D.375元,在成本價的基礎上加了75元作為售價,這樣才更符合正常人的邏輯思維。

其實現在不難發現,孩子需要學習的內容是越來越難,有些數學題更是需要一定邏輯性,需要多想一想,並不是原來單一的給出正確答案而已。

“2700÷9=300”被打叉,家長怒找老師卻被說服,到底誰錯了?

就比如上述這道題,只要超過300元的價格其實都算正確答案,所以類似的題面很可能還是多選題,需要學生更加留意一些。

不過,雖然現在鍛鍊孩子邏輯思維的題目越來越多,但有些孩子卻不知道什麼是邏輯思維,甚至根本沒有邏輯,所以學習的時候總找不到重點。

“2700÷9=300”被打叉,家長怒找老師卻被說服,到底誰錯了?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 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一般來說,數學好的孩子邏輯思維都非常強,因為數學這門學科就有“頭腦保健操”的稱呼,是鍛鍊孩子們思維能力最好的渠道。

如果孩子剛開始對數學比較排斥,家長不用太擔心,因為正常情況下,孩子對學習這件事都沒什麼興趣,大家可以藉助孩子的繪畫能力和講故事的能力,慢慢將數學的理念滲透其中,之後孩子就更好接受了。

“2700÷9=300”被打叉,家長怒找老師卻被說服,到底誰錯了?

  • 學習“分類”

其實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簡單的“分類”能力也能提高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在分類的過程中,孩子可以根據物品的顏色、形狀或者功能將所有物品分門別類。

因為分類的方式多種多樣,所以並沒有具體的正確答案,不過,正是這樣一個很簡單的小遊戲,孩子們也能在其中發現不少事物中的共同特點。

“2700÷9=300”被打叉,家長怒找老師卻被說服,到底誰錯了?

  • 引導孩子提問題,鍛鍊孩子思考能力

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有用處的,如果他們問題比較多,也請所有家長不要嫌棄他,因為孩子愛提問題,也是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一種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多多鼓勵孩子提問題,然後積極回覆給他們,當遇到自己也無法回答的問題時,要和孩子一起查閱書籍,這一系列的行為對孩子都是正面引導,對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2700÷9=300”被打叉,家長怒找老師卻被說服,到底誰錯了?

媽咪結語:

邏輯思維並不是早教班裡隨便學一學的東西,它需要孩子慢慢掌握其中技能,如果邏輯思維能力很強,對孩子之後的學習之路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所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不比學習其他興趣簡單,家長幫孩子如何冷靜的分析和解決問題也是很重要的。

今日話題:生活中還有哪些鍛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我是@羊駝媽媽,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大家可以關注我的賬號,我們一起學習育兒知識,也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