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刀治療闌尾炎,這種治療方式值得推薦

作為內科出身的消化內鏡醫生,聽說可通過腸鏡治療闌尾炎,剛開始也是相當震驚的。

但也有一些內鏡醫師同行不理解為什麼要去做這個事情,因為畢竟外科手術切闌尾已經很成熟了。

在一知半解的時候,我也會有這些疑問。難道只為了肚子上不會留下瘢痕,而去開展這方面的手術嗎?

這幾天,看了相關的文獻,內鏡醫師大咖們已經做了很多相關研究,的確更新了自己的認知。

闌尾是如何發炎的?


闌尾是位於盲腸與迴腸之間的一條細長彎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關於急性闌尾炎的發病機制有以下幾種學說:(1)神經反射學說,認為神經調節的失調導致闌尾壁肌肉和血管的反射性痙攣,使闌尾腔梗阻和血供障礙、隨之出現細菌感染。

(2)闌尾腔梗阻學說,認為闌尾腔機械性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導致腔內壓力增高,影響闌尾壁血運障礙,繼而發生細菌感染。

(3)細菌感染學說,認為闌尾本身是汙染臟器,當黏膜局部受損,局部細菌即可侵入闌尾壁發生感染;闌尾外感染細菌經血流循環到達闌尾而繼發感染。

闌尾真的無用嗎?闌尾or爛尾?


對於外科切除治療急性闌尾炎仍存在爭議,因為闌尾具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參與機體的免疫,有研究證明闌尾切除術後病人結腸腫瘤的發病率較正常人增高14%。

闌尾還可分泌多種消化酶以及促進腸道蠕動的激素,並能調節腸道菌群平衡。醫學的認知是不斷擴展的,目前雖然我們還不能清晰的知道闌尾的作用,但是誰都不想輕易地做一次外科手術。

所以我們應該嚴格把握闌尾切除指徵,勿輕易行外科手術切除。

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ERAT)的發展

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endoscopicretrogradeappendicitistherapy,ERAT)是受到ERCP技術的啟發而提出的,根據闌尾炎的闌尾腔梗阻學說以及細菌感染學說,急性闌尾炎發病機制的核心在於闌尾腔的梗阻與繼發細菌感染,而ERAT治療的原理即是從以上兩點人手,通過對闌尾腔進行抗生素沖洗與支架植入,從而解除梗阻、消除細菌感染。

通過導絲/導管技術(Seldinger技術),在放射線的監視下,其藉助結腸鏡引導,對梗阻的闌尾管腔進行炎性分泌物沖洗、引流、取石、電切,從而解除梗阻、降低闌尾腔壓力,阻止闌尾高壓引起闌尾缺血與壞死,達到治療目的。

不開刀治療闌尾炎,這種治療方式值得推薦


1.適應證 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闌尾炎而未壞死穿孔者,包括闌尾糞石梗阻急性闌尾炎、闌尾炎反覆發作、闌尾化膿腔內高壓、闌尾腔局部狹窄、闌尾穿孔膿腫局部包裹等。對於可疑有闌尾壞疽穿孔的病人仍建議手術切除治療。

需要滿足這幾個條件:(1)發病時間<48h;(2)臨床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痛或急性發作性右下腹痛;(3)右下腹麥氏點固定壓痛,可伴有反跳痛;(4)體溫<39攝氏度;(5)白細胞計數<20×109/L;(6)生命體徵穩定;(7)排除急性膽囊炎、胰腺炎、尿路結石、婦科急症等急腹症。

2.ERAT步驟包括:

(1)經內鏡闌尾腔插管;

不開刀治療闌尾炎,這種治療方式值得推薦

不開刀治療闌尾炎,這種治療方式值得推薦

(2)闌尾腔減壓:闌尾插管成功後,迅速抽吸闌尾腔內的膿液,降低闌尾腔內的壓力,阻止闌尾腔壓力升高導致的闌尾缺血、壞死;

(3)內鏡下逆行闌尾造影:闌尾腔減壓後,經導管注入適量造影劑,顯示闌尾腔內的情況,如狹窄、充盈缺損等;

不開刀治療闌尾炎,這種治療方式值得推薦

(4)球囊或網籃取石術:通過內鏡下置入球囊導管或取石網籃,將糞石取出。(黑箭頭示取出的糞石)。

不開刀治療闌尾炎,這種治療方式值得推薦

不開刀治療闌尾炎,這種治療方式值得推薦

(5)塑料支架置入及膿液引流:在充分取出糞石後,置入塑料支架行膿液引流及進一步闌尾腔沖洗(生理鹽水+抗生素)。放置的支架於術後一週左右腸鏡下取出。

不開刀治療闌尾炎,這種治療方式值得推薦

4. 相對比闌尾切除術,ERAT技術的優勢:

(1)內鏡下闌尾插管行闌尾腔減壓後,患者疼痛症狀迅速緩解,病人可以立即恢復日常的活動,避免外科手術後的切口疼痛;

(2)ERAT技術創傷小、體表無疤痕,操作快捷、方便,初步的臨床結果顯示,患者無出血、穿孔及闌尾周圍膿腫形成等併發症。ERAT技術將來可以在門診開展,節省了醫療資源;

(3)ERAT技術保留了潛在的闌尾生理功能。

闌尾切除術以及藥物保守治療一直是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主要手段。


臨床中會有部分患者優先選擇保守治療的,這個很好理解,外科手術再成熟,也是要動刀子,動刀子就有風險,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優先選擇外科切除。

數據統計,闌尾切除術常見併發症包括切口感染(6%),腹腔感染(1.6%--3%),小腸粘連梗阻(0.4%一1.3%),切口疝(0.4%)等,其他併發症如間質性肺炎(2.5%),尿路感染(1.1%),心血管意外(1.1%)。

同時藥物保守治療急性闌尾炎也面臨著無法迴避的問題:(1) 伴有闌尾糞石的急性闌尾炎患者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但這一類患者不宜作為藥物保守治療的對像(2) 保守治療選擇的廣譜抗生素,無疑增加抗生素耐藥和艱難梭菌感染的機率。

而ERAT屬於內鏡下微創治療,對於伴有闌尾糞石的急性闌尾炎患者,而恰恰是ERAT的最佳適應證。

一項多中心的研究,收集了2009—2014年間8所醫院接受ERAT診治並符合一定條件的患者資料。結果納入分析的118例患者中,107例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為91%。100例患者確診為急性闌尾炎並給予內鏡治療,97例自覺腹痛緩解時間平均為12h(6—72h),腹部壓痛消失時間平均為24h(24—72h),內鏡治療成功率為97%。患者住院時間平均3d(2—4d)。3例患者治療失敗,其中2例在術中發現穿孔歸為併發症,併發症發生率2%。平均隨訪12個月,復發7例(7%)。

雖然本研究沒有與其他治療方法比較,但根據文獻報道,治療有效率與手術治療相似,併發症率低於闌尾切除術,複發率低於單純抗生素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研究中,有7例患者經ERAT排除急性闌尾炎,避免闌尾陰性切除。陰性切除也就一部分患者本來不是闌尾炎,但是當成闌尾炎切除了。

有報道顯示,對於一些不典型性闌尾炎,由於診斷上的困難,急性闌尾炎的外科手術陰性切除率高達20-30%。而ERAT既可通過結腸鏡直接觀察闌尾開口情況,進一步明確闌尾炎的診斷,排除結腸、迴腸末端的其他疾病,在闌尾炎的診斷上也具有獨特的優勢。

ERAT診斷急性闌尾炎標準:(1)內鏡下表現:闌尾開口水腫,伴或不伴膿液流出,伴或不伴周圍黏膜水腫;(2)內鏡逆行闌尾造影表現:闌尾腔增粗>6mm,侷限性狹窄,內壁不光滑,蠕動減弱,充盈缺損,造影劑溢出管腔(考慮穿孔性闌尾炎或闌尾周圍膿腫)。

ERAT具有的診斷及治療闌尾炎優勢,讓其值得被推薦!

內鏡下經盲腸逆行微創切除闌尾


對於一些闌尾功能無法保留的患者,闌尾切除不可避免。另外一種經消化內鏡治療闌尾炎的方法:內鏡下經盲腸逆行微創切除闌尾。

內鏡下經盲腸逆行闌尾切除手術最大的優點是無腹部切口,避免了術後切口疼痛。

因為很多醫生內心認為,不能單純為了體表無疤痕,而選擇難度較大的技術,畢竟外科切除闌尾已經非常成熟。

但是作為消化內鏡醫師,推崇ERAT還是很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