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文學陝軍之一鄒志安在禮泉縣開故事創作培訓班

好故事好在情節上,好文章好在細節上。遞進關係,好情節好細節是用好的語言描寫出來。寫如果和描結合在一起,如同人和物結合在一起一樣,意思完全變化了。描——寫、人——物,細細品讀一下,你會覺得蘊含的內容很多很多。

那年故事創作培訓班,農民作者郭策寫的《郭香分組》榮獲第一,後在陝西省《群眾藝術》得以刊發。這個故事除了情節好以外,鄒志安老師在總結時特別提到另外一個好:語言。

記得郭香的老婆罵郭香:我是白天,你是黑夜;我在地球這邊,你就在地球那邊!

這就是人物的個性語言,令人耳目一新,不是學生腔。

鄒老師講著,還引導大家回顧

電影《朝陽溝》。城裡的媳婦銀環來鄉下,見婆婆說:媽好。婆婆連聲說:好好……這好那好,一下說了一溜串,絮絮叨叨大半天。當問到公公時,公公只說了一句:爹好,莊漢人,一輩子不得個啥病。

多麼鮮明的對比和個性語言特色。

還有的就是語言的幽默詼諧,有這麼一個小故事,一個蹩腳鞝鞋匠給人把鞋上偏了,用刀子割了準備重新鞝,主家來取鞋,問鞝好了沒,鞋匠說:“眼眼錐好了,光剩下穿繩子了。”多麼風趣。

甲對乙說:那頭牛大得很,我步了九步半。

乙說:胡諞的啥些,哪有那麼大?

甲又說:我是連牛韁繩一齊步的。

乙又說:連韁繩也沒有那麼大!

甲笑了說:牛邊走我邊步的。

那幾天鄒老師給我們講形象思維,一位學員打趣:

男人唱:我愛你花手手擀的長面。

女人應:奴愛你一壺酒兩個雞蛋。

樂得大家笑了好幾天。

夏季,鄒志安老師習慣穿草鞋,可那天穿了一雙嶄新的布鞋,並且是剛興起來的方口。有人看見插科打渾了:媳婦給你發了一雙時髦鞋。人家趕時髦從頭起,弄時髦頭,你倒好,從腳上來,是叫時髦腳對還是叫時髦鞋對?咱的大作家。

“這不是我媳婦做的,老式人不會做新式鞋!”

“不對吧,我那天去你家,你那口子不是也穿了雙方口時髦鞋嗎!”

“噢,那是出嫁前,她媽給她做好帶過來的。”

熱鬧吧?這就是生活,是生活中的語言,聽聽鄒志安老師是怎樣說的:

我同時知道了:生活是創作的母體,創作只不過是生活母親孕育的一個嬌兒。脫離生活的編造,便只有畸形兒了。當然,下生活是苦的,奔波勞碌,燥熱塵囂,或風雨泥濘;沒有家的溫暖與舒適,但只要忽有所得,疲憊和困頓,就立刻都化成愉快的記憶了。

說到描寫,鄒老師給我們講了世界小說之王莫泊桑和他師傅福樓拜的故事:

莫泊桑從小熱愛寫作,他也非常的用心,可是不管怎麼寫他的作品都非常普通。莫泊桑帶著他的作品訪問福樓拜,向福樓拜取經,福樓拜非常直接的說他的作品寫的不夠好。隨後,福樓拜要求莫泊桑每天觀看家門口來來往往的馬車。莫泊桑看了一天,沒發現什麼特別的,再次找到福樓拜。福樓拜告訴了他細節的重要性,過往的馬車雖然看起來是不同的,但是差別很大。你要仔細觀察,讓人讀了你的作品,一眼能找出你描寫的是哪一輛馬車。莫泊桑回到家中,一心一意的看馬車,竭力尋找各自不同點,並試探讓別人根據他的描寫找出對應的馬車。

追憶文學陝軍之一鄒志安在禮泉縣開故事創作培訓班

……

禮泉縣那時的文化事業,在鄒老師的引導下如日中天,蒸蒸而上,既紮紮實實,又蓬蓬勃勃,省市多次在禮泉召開創作會議,我也有幸見到李若冰、崔野夫、姚友訪、梁澄清、左明忠、王君武各位精英前輩,也親耳聆聽了他們的教誨。

……

“要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使自己熔鑄起崇高的靈魂。你起點高了,將來作文,人才能信服。只有血管裡方能夠流出鮮血來。美文首先發自偉大的人格力量。”

這是鄒志安老師在他的著名散文《不悔》中的一段話,也許從這段話裡我們能看出老師對文化事業、文學藝術的深情厚誼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老師英年早逝,不幸走了,但他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文章,而是對文學的一種執著與態度,一種追求與精神,一種摯愛和品德。

鄒志安老師千古!

(全文完)

追憶文學陝軍之一鄒志安在禮泉縣開故事創作培訓班

鄒志安,陝西禮泉人。1946年農曆十二月六日出生於陝西禮泉縣阡東鎮。中共黨員。歷任小學教師、縣文化館員,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專業創作員、理事、主席團委員。著有長篇小說《愛情心理探索》,短篇小說集《鄉情》、《哦,小公馬》,中篇小說集《心旌,為什麼飄搖》等。鄒志安憑藉《哦·小公馬》和《支書下臺唱大戲》連獲第7、8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