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錯花轎嫁對郎,原來千百年前真的發生過

1.

明代判牘(縣官的判案手冊)中有一個叫做“風雨易婚”的故事,小巧有趣,意味深長,和電視劇《上錯花轎嫁對郎》頗為相像。

故事發生在明朝,一個村子裡,有兩家同時嫁女兒。

村西陳家一貧如洗,女兒也是相貌醜陋,要嫁去的婆家同樣家貧,未來的夫婿是一個屢考不中、始終名落孫山的窮秀才,但這秀才長得卻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村東莊家家境富裕,小女如出水芙蓉般,長相秀美,父母為她說媒時只挑富有之家,將她嫁去城裡一個富商之家,這富商的兒子偏偏長相其醜無比,並且自幼被嬌生慣養,張揚跋扈。

陳家父親是莊家的一個廚子,在莊家做飯十幾年,手藝還不錯,深受莊家上下喜愛。莊老爺知道其女兒與自己女兒同一天出嫁,便大發善心,命自家裁縫索性多做了一套鳳冠霞帔,賞給陳父,算做老爺的一點心意。

上錯花轎嫁對郎,原來千百年前真的發生過

2.

待到出嫁當日,兩家同時往村外抬轎,只不過比起來陳家倚仗顯得寒酸許多。

將將要出村口的時候,好巧不巧,一陣風颳來烏雲,忽然間就下起了大雨。

送親的隊伍也顧不上其他,人擠人地都往村頭的一家破廟裡跑去躲雨。

這下雨其中發生了什麼事兒不得而知,但最終新娘子“上錯花轎”,嫁到了對方家中。

這接下來的故事,便和言情小說有點兒大相徑庭了。

醜姑娘嫁到富公子家中,富公子心念自己娶到了美嬌娘,心中美滋滋,婚宴上開懷暢飲。

待到入洞房時早已是酩酊大醉,吹息喜燭,便心急地和眼前的新娘洞房花燭。

再說那邊,莊家女兒嫁到窮秀才家中,秀才家貧,娶親並未多少酒水,早早回到房間。

掀開喜帕,卻發現這姑娘並非媒人描述的那樣,反是明豔動人,而莊家女兒環顧四周,之間冷冷清清,家徒四壁,哪有富碩之家的模樣。

兩人相互詢問後才意識到,應是花轎抬錯地方了。

秀才怕壞了姑娘清譽,趕緊將大門敞開,喚來鄰人秉燭暢談詩書,將姑娘一人留在屋內,再未踏進半步。

上錯花轎嫁對郎,原來千百年前真的發生過

3.

到了第二天。

日頭高照,富家公子酒醒後發現身邊躺錯了人,便帶著人到秀才家來要人。

可陳家人並不作罷,如此看似乎可以將姑娘留在富商家,可比嫁給窮秀才好得多;

秀才家得知陳家姑娘已與富公子同床共枕一夜,自然是不能再將其迎娶進門,有敗門風。

而莊家姑娘本就不願嫁給富公子,昨夜又見秀才儀表堂堂,且彬彬有禮。

深為其動,芳心暗許,哭哭啼啼要悔婚。

這事兒就這麼鬧到了官府,於是才有了當時做縣官人當了回大媒人,判了樁巧姻緣。

他在判詞中大意說道:美醜不配,連上天都看不過去了,所以才會故作巧合,牽線搭橋。

所以,就應該才子佳人成一對。(古代中國的縣官都是“父母官”,民事這些“細故之爭”多是依照清理斷案,並無真正的民事法可以依照。)

況且,富家公子過於心急,就應該自己負責。

大意此類話語云雲。

我記不得他具體如何表達,只記得頗為直接和犀利地表達了:長得好看的就應該和長得好看的在一起,長得醜的就應該和長得醜的在一起。

看得我當時好難過。

上錯花轎嫁對郎,原來千百年前真的發生過

4.

縣官在事過幾年撰寫判牘時又寫道後續:

陳家姑娘是個悍婦,將富商公子管的心服口服,再也不敢在外尋歡問柳惹是生非;

而莊家小姐嫁給秀才後,沒過多久,秀才便考中皇榜,做了大官,兩人相敬如賓舉案齊眉。

總之就是:

這案子我判的好,兩家都過得好得很。

頗有些姻緣天定的感覺了。

用《上錯花轎嫁對郎》裡的一句歌詞做結尾吧:

“姻緣樁樁似線牽,百年巧合話驚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