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騰和賈玲的搞笑天賦,能讓《王牌對王牌》笑到最後嗎?

近期,多檔選秀節目來勢洶洶,各種題材綜藝紛紛擠入競爭賽道,綜藝市場已經開始全面復甦。

《王牌對王牌》作為一檔頭部綜藝節目,以及播至第五個年頭的綜N代,熱度與口碑不減。

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2016年初,《王牌對王牌》第一季播出時,在相對繁榮的綜藝市場並未佔領太大優勢,甚至以5.7的豆瓣評分被觀眾唱衰。而隨著節目逐漸發展成熟,觀眾開始對找到了風格定位的《王牌對王牌》感到“真香”了。

沈騰和賈玲的搞笑天賦,能讓《王牌對王牌》笑到最後嗎?

數據顯示,《王牌對王牌》第五季連續三週獲得同時段收視冠軍,並且第一期節目收視率輕鬆破2,多平臺熱搜不斷,可謂是開年話題和收視雙豐收。

不過,疫情當下,觀眾將關注度投射在熱播劇集和綜藝中也無可厚非,《王牌對王牌》第五季的熱度是否是曇花一現?這檔節目能夠打破綜N代各方面成績下滑的瓶頸嗎?

重溫經典、致敬情懷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為何“真香”

從整體上來看,播至五季,《王牌對王牌》已經找到了風格定位,並且在內容上分為以下幾個板塊:獨家策劃、催淚回憶殺、經典遊戲、爆笑情景劇。作為一檔綜藝節目,“搞笑”是其一大必要元素,而《王牌對王牌》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則是在笑與淚中用故事喚起觀眾對某部影視作品或角色的情懷。

節目上,為打造“重溫經典”的主題,多年前的經典作品及大大小小的演職人員悉數到場,用一次次“重聚”打出這張情懷牌。

沈騰和賈玲的搞笑天賦,能讓《王牌對王牌》笑到最後嗎?

於是縱觀五年,在《王牌對王牌》上齊聚的劇組,作品博古通今,頗具話題度:有名著改編劇作87版《紅樓夢》、86版《西遊記》、94版《三國演義》,金庸武俠劇83版《射鵰英雄傳》、97版《天龍八部》,古裝劇《武林外傳》《新白娘子傳奇》《康熙微服私訪記》、偶像劇《流星花園》,瓊瑤劇《情深深雨濛濛》《還珠格格》......

除了根據作品來喚起觀眾情懷之外,更有春晚老中青面孔、13屆快男、開心麻花等組合或團隊在舞臺上齊聚。每一次“重聚”的背後都給觀眾帶來了打破了年代封印的故事,以及縈繞在觀眾心中多年的回憶。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以“某劇組重聚”、“某幾位演員多年後同框”等關鍵詞的話題層出不窮,關注度居高不下,甚至在節目內外時常可以看到現場觀眾掉淚的場面,或有觀眾在網絡上發表被節目催淚的動容感。並且,在觀眾審美及價值觀與部分經典電視劇產生分歧,一些古早作品帶來的爭議也在節目中得以“官方回應”。

沈騰和賈玲的搞笑天賦,能讓《王牌對王牌》笑到最後嗎?

例如第五季節目中,《情深深雨濛濛》劇組重聚時,主演趙薇、古巨基就劇中男主角何書桓在網絡上被稱為“渣男”一事,表達了個人見解,再度激發了網友對《情深深雨濛濛》種種細節和人物性格的討論,更將話題衍生到了“時代審美”上。

重聚的演員在舞臺上重新演繹作品中的經典片段,催下了不少觀眾的眼淚;難得的合體也大大滿足了觀眾對於經典劇作主演現狀的好奇心。

《王牌對王牌》的節目特色就在於,“致敬”與“懷念”之情齊齊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迸發。

沈騰和賈玲的搞笑天賦,能讓《王牌對王牌》笑到最後嗎?

雖然打情懷牌已經並不是什麼新的套路,但對於如今喜愛將經典重新溫習的大基數觀眾來說,“情懷牌”總能對上部分觀眾的口味,而部分不斷翻紅的經典劇作,自身攜帶的熱度與討論度也已經足夠為節目帶來不低的話題度。

故而,一波波翻陳出新的情懷湧現在觀眾心頭,為節目帶來源源不斷的關注度也無可厚非。

回憶殺不過是“流水線”?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憑藉“重溫經典”和“回憶殺”來激發觀眾的情懷,從另一角度來說,《王牌對王牌》是抓住了觀眾的時代敏感度,而不斷地擊中這一嗨點。

這種為經典而撼動的方式,其實只能新鮮一時。隨著古早作品在多個節目上實現重聚,“情懷”逐漸成為了消費品。

以《王牌對王牌》第五季為例,《情深深雨濛濛》劇組的重聚其實並不是第一次——雖然重聚人員發生了變化,但這種“回憶”已經不是第一次“殺”觀眾了。另外,節目上經典再現與多年重聚的方式,並不適用於所有嘉賓。

沈騰和賈玲的搞笑天賦,能讓《王牌對王牌》笑到最後嗎?

在第3期節目中,鄭爽、俞灝明作為《一起來看流星雨》的主演在《王牌對王牌》的舞臺上演了一出“驚喜重聚”,搭配著《一起來看流星雨》原劇中的情景再現,節目打出的情懷牌卻沒有被網友接受。

在鄭爽和現場觀眾在見到俞灝明後的驚訝中,有觀眾指出,對於這種“世紀重聚”不免感到有些乏味了。當大大小小多種“回憶殺”在節目中上演,這種“世紀合體”頗有一種流水線生產的感覺,尤其是隨著各個劇組重聚時講述拍攝期間的故事,種種酸甜苦辣穿越時空後不免有些變味,也令觀眾感到出戏:這些只不過短暫一起工作的同事,能有多少深厚的情感?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所以當“情懷”的影響力已經無法打破天花板,《王牌對王牌》的危機也接踵而至。節目上,遊戲中“放水”的情況屢見不鮮,為體現情緒起伏而打造出的驚訝、感動的氛圍,也時常凸顯出違和感。“做作”、“矯情”等負面評論夾雜在評論中。

沈騰和賈玲的搞笑天賦,能讓《王牌對王牌》笑到最後嗎?

從目前的觀眾反饋來看,《王牌對王牌》保持如今的關注度,其主要原因已經不在於觀眾對“重溫經典”的期待。豆瓣上,多數網友用“搞笑”“歡樂”等字眼來評論這檔節目,在評分上,《王牌對王牌》系列也一路走高,從第一季的5.7分,逐漸升到了第五季的7.2分。

其實,雖然綜藝節目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其實國內的綜藝節目,尤其是在適應革新而屢屢進入瓶頸期的綜N代節目,真正能夠戳中觀眾笑點的已經不多了。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而《王牌對王牌》的優勢在於,擁有喜劇屆的兩大擔當:沈騰、賈玲。這兩位國民度極高的春晚常客,都用幽默感和綜藝感平復了觀眾的戾氣。有不少網友表示“光是看到沈騰就想笑了”,而賈玲作為在b站上承包半壁江山的演員,其鮮明的喜劇風格和居高不下的觀眾緣,也為這檔節目拉來了不小的觀眾好感度。

沈騰和賈玲的搞笑天賦,能讓《王牌對王牌》笑到最後嗎?

在《王牌對王牌》播出後,沈騰和賈玲也貢獻了多個熱搜。在第六期播出後,#沈騰無臉男太好笑了#這一話題登上熱搜榜,沈騰在節目中模仿《千與千尋》中無臉男的裝扮,也激發了觀眾的創作熱情,除了無臉男以外,節目中常駐嘉賓對影視作品角色的模仿,也逐漸引起了觀眾的注意力。不僅根據節目上嘉賓的表現而製作出了大量表情包,更將相關話題刷上熱搜榜。

難以被普通的搞笑元素取悅的觀眾,無法拒絕沈騰與賈玲這兩位喜劇擔當帶來的輕鬆與愉快,而密集的笑料,也逐漸洗刷了觀眾對於“情懷飽和”而產生的抗拒。

沈騰和賈玲的搞笑天賦,能讓《王牌對王牌》笑到最後嗎?

如今,綜藝市場的生存空間愈加縮小,同質化嚴重、劇本痕跡明顯、剪輯飽受觀眾不滿等問題重重,而觀眾的審美情趣不斷髮生改變,經年累月的觀看經驗更消耗了觀眾的耐心。《王牌對王牌》雖然正保持著不錯的勢頭,但觀眾對於“情懷牌”的反感情緒出現,常駐嘉賓關注度呈現出嚴重的“一邊倒”態勢,種種危機需要用更高質的內容來修復。

顯然,“內容為王”的定義,在各行各業中都適用。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