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有話要說

如果時光回到2019年的12月份,我們是否能夠改變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題記

誰也沒有想到,會在2020的春節之初,我們爆發了一場全國性的疫情。

起源地,恰好就是自己工作生活近10年的武漢。

在武漢正式封城之前,我跟弟弟就一起自駕回到了家裡。愛人一直都說,幸好你們這次自駕回來的,如果是坐動車回來,又是去漢口火車站,又是在列車上,後果不堪設想。現在想來,也的確心有餘悸。

隨著疫情的蔓延和管控措施的不斷提升,我也就是呆在家裡,做著自我隔離,每天都需要測量體溫上報給村委,取消了一切的聚會,只是偶爾的外出,大部分的時間全部呆在家裡看書和學習。

這個時候也的確是到了:在家裡,啥事不幹,反而就是為社會做貢獻的時候了。

回想大年三十晚上,沒有了家族的聚會,跟家人簡單的吃了年夜飯後,也沒有多少心思去看什麼春節聯歡晚會,即使看了也是覺得索然無味,早早的放了開門鞭之後就睡了。

伴隨著微信朋友圈裡各種信息,著實替還在武漢的朋友和同學們憂心不已,那段時間也經常失眠。

也許能夠開懷一笑的就是網友們編制的各種段子了,被這些段子逗笑,也算是一種慰藉吧。

2020,有話要說


春節檔的幾步影片全部都進行了撤檔。徐崢的一波騷操作,橫空出世,直接跟字節跳動合作,將影片《囧媽》直接在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上免費播出,開創了繞開院線的先河。這不是一部跟之前囧系列相類似的電影,她關乎的是親情,溝通,每個人或多或少能夠發現一些自己的影子,家人的影子。

大年初三的時候,聞悉NBA球星科比不幸離世,這真的是個令人感覺到無比絕望的春節。雖然我自己不會打籃球,對這項運動不是特別熱衷,但是依然很欽佩科比的奮鬥的精神,永不言棄,尤其是那句“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我見過。"激勵著很多人的不斷努力。也正因為這一點,科比在多年前來武漢的時候,我和朋友一起去華科的體育館參加他的見面會,他也是唯一的我所見過的NBA球星。他的離世,對於一代人來說,可能也就意味著青春的遠去。

去年的時候,跟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溝通投資方面知識的時候,長輩跟我提及,庚子年做投資一定要以穩健為主,跟我細數庚子年的一些歷史事件,說真的,當時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迷信。事到如今,竟讓我感覺嘆然。不由得也百度了一下,發現從歷史上看,每逢庚子年,的確都遭受到了很多的劫難。

1840年庚子年: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敲開了古老封閉的滿清王朝大門,是我國近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為擴大對中國的侵略,進犯北京。導致中國陷入空前災難,險遭瓜分。這場動盪被稱為"庚子國難"。

1960年庚子年:全國大面積受災,其中以河北、山東、山西最為嚴重,佔耕地面積的60%以上。中國開始了持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前所未有的大饑荒。

2020年初的疫情,愈演愈烈。

正如上文所說,不得不承認,起初我也是不以為意的,但是隨著事態的發展,尤其是1月20號那一天,感覺是瞬間點燃,微信圈和身邊的朋友圈都在關注此類事宜,也正是在那一天,公司也決定了提前放假,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明智和有溫度的決定。

2020,有話要說


客觀來說,此次疫情是一輪長期影響,並不像之前的炒作一般,隻影響股市一兩天就會出現反彈,與之參考的是2003年的非典,但這一輪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遠遠超過了非典,2003年中國GDP總額僅為13萬億,而2019年,接近100萬億,單單是湖北省一年的GDP也超過4萬億,現在中國經濟體量十倍於非典時期。

關於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對相關產業的影響,有很多的分析文章,我在這裡不做過多的敘述了,因為大家都已經基本達成了一些共識。

隨著復工時間的一步步的推遲和拖延,大家也開始慢慢的有些焦躁了。最新的時間進展是,湖北省的各類企業不早於3月10日之前復工,一個“早”字或許昭示了一些深層含義。湖北省和武漢市,無論如何,在此次疫情中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即使疫情能夠在3月份得到有效控制,我們依舊需要經歷4月-6月份的疫情消化期,7月份開始,才能夠迎來經濟的恢復期。相信在下半年,會迎來一輪民眾報復性的消費,但是這依舊沒有改變我們現在處在經濟下行的大週期裡。

大多數人只是看到了問題的表面,很多文章的分析,要麼很樂觀,要麼很悲觀,很多人忽視了信任喪失和產業轉移所帶來的巨大風險和長遠影響。近期股市人為的短暫政策託市就讓很多人改變了之前的預期,央行短短几天之內就投放了1.7萬億的流動性,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穩定民心。但是從股市的表現上就可以看出,彷彿這場疫情並沒有發生過似的,認為對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我不得不慨嘆,大眾的認知是多麼的容易被矇蔽。他們沒有看到中小企業的艱難,沒有看到居民購買力深陷困局,沒有看到國際大環境的變局,沒有。。。。

對於當下的股市形勢,

國外投資人的看法:疫情影響這麼大,風險積聚遠沒有釋放,沒到底上漲啊?!

國內投資人的看法:疫情影響這麼大,政府肯定要放水救市,沒到底下跌啊?!

這種截然不同的反應,的確存在著很大的套利空間。對此,我的觀點是,當下人為的政策託市只是暫時的,隨著疫情的結束,該來的還是會來。真實的利空將會在不遠的時刻到來。

儘管如此,我也相信,經濟的發展就像水流,遇到阻礙並不會停滯不前,而是會因勢利導,尋找新的出路。放眼歷史,所有的機遇也都是倒逼出來的,尤其是我們從建國以來的從農業改革,體制改革等,全都是被逼到牆角上了,不得不進行改革,平時口頭上說的都不算數。

對於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來說,需要經歷完整的經濟週期,穿越牛熊之後,甚至是幾個牛熊之後,才有資格談論過往自己的投資決策,而不是僅僅是一個投資決策。

只有在充分的認知風險,做好風險管理之後,才能夠去有效投資。

我相信中國的未來肯定會是美好的,中華民族必將迎來偉大復興,而且你不得不選擇相信,這是作為一個在中國的投資者的宿命所在。

2020,有話要說


對於這場疫情,相信不少人都或多或少有著一些思考,改變了一些之前根深蒂固的看法,也看到了很多段子,本來不少人都對2020年有著很多規劃,比如賺多少錢,歐美旅遊啥的,都最後就換成了一個詞,“活著”。一笑之餘,這裡面其實蘊藏著很多的心酸和無奈。

我自己有著很多的感觸:

1) 收到了很多許久未聯繫的朋友的問候:朋友不常聯繫,但不代表忘記。看到這些來自全國各地朋友們的問候和關懷,感動莫名,在此一併謝過;

2) 恐懼源於未知:謠言,各種層出不窮的消息令人心煩和不安,最大的原因在於不透明,在於未知。

3)生命實在太脆弱,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先來?這次疫情促使我們重新的回顧一下成長的路徑,知曉哪些才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也只有在這種事情面前,大多數人才清醒,健康和自由才更重要!

4)被動收入很重要,不會因為無法工作而停止收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半年,一年都沒有收入,我們是否可以依舊心平氣和。

5)風險意識進一步提升,保險保障類一定要配足:像醫療,終身壽,重疾,年金等,都需要配好,給自己和家人樹立一道牢固的屏障。

6)每逢大的社會危機和事件,都會造就行業的變遷,產業的變動和個人命運的沉浮。可以順勢而為,但不代表隨波逐流。如同當下,再去投資一些熱門的企業和行業,其實最佳的機會已經過去了。記得去年,我一直強調和看重的就是關注三大行業:科技創新+非週期性行業(醫療和教育為代表)+大消費。而這三個行業,之前並沒有預料到會有本次疫情的出現,疫情的出現只會進一步促進這三個行業的發展,所以要做的一定是提前佈局,立足長遠,要未雨綢繆。然後就是執行和耐心。這也就是我所理解的:大道至簡,預見美好。

7)有條件可以多一張綠卡,有個國外二重身份。 有口︈罩,可以防止病毒侵︃襲;有海外身份,可以說︍走就走。相信此次流落在湖北省外的很多人,都對此深有感觸。

再次回首,當我梳理自己下面這段,在去年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對2020年的寄語,竟恍如隔世,不勝唏噓。


2020,有話要說


2020,有話要說


最後的最後。

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曾經發問,“這個世界會好嗎?”

我想對老先生說:這個世界會好的。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