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竟是藏在情詩裡的第一首熱血戰歌

它竟是藏在情詩裡的第一首熱血戰歌

今天是情人節,我們只有在家裡過。待抗疫勝利後,再去見想見的人吧。

春暖花開,本是談情說愛的好時節!

正如《詩經》裡描寫的那樣,芳草萋萋,燕鶯喈喈,葳蕤蓊鬱,桃紅柳綠,搖曳著天涯海角的牽掛與柔情。

古老民族的源頭,都是美好的詩——《詩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11篇,有“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史學價值。孔子評價《詩經》:“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不學詩,無以言”。男女情愛的詩作佔據了大量篇章,純真而浪漫,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經開篇便是婦孺皆知的《周南• 關雎》、《周南•桃夭》、《周南•漢廣》等詩篇,其中膾炙人口的詩句更是不勝枚舉: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

《詩經》

它竟是藏在情詩裡的第一首熱血戰歌

情真意摯,悱惻動人,令人不忍卒讀,足見中華民族的浪漫文明。當然,我們中華民族亦是堅韌剛毅、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在如此纏綿的《詩三百》裡,還收編一首雄壯豪邁的軍歌——《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無衣

它竟是藏在情詩裡的第一首熱血戰歌

《秦風•無衣》是我們古代的第一首戰歌。據《左傳》記載,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此年孔子45歲),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注:《無衣》三章,章三頓首。)

南宋理學朱熹《詩集傳》眼光獨到,一語中的:“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故其見於詩如此。”這首詩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確實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它竟是藏在情詩裡的第一首熱血戰歌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乾,誓不休戰。秦地雖窮,秦人雖苦,對於人人皆兵的老秦人來說,這樣的歌聲雄壯激昂、同仇敵愾、豪情萬丈。古老的秦國,地處蠻荒,土地貧瘠,不得不與少數民族雜居融合,長期的貧苦生活,練就了老秦人吃苦耐勞、團結一致的精神;為了保家衛國,他們崇尚武藝,善鞍馬好騎射,上馬殺敵,下馬種地。

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中,把老秦人勢不可擋的尚武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秦孝公以後,山東六國恐稱秦軍為“虎狼之師”,足見秦弓強勁,紀律嚴明。就連楚國詩人屈原也想挾秦弓上陣殺敵:“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所以,春秋戰國歷時五百餘年,最窮最苦的秦國反而成了最後的贏家。

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民族,本次抗疫大戰,我們一定能贏。

待英雄歸來,我們為你高唱這首《詩經•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