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活成了多少人羨慕的樣子,只是你不敢說罷了

今天上午,一條#《檢察日報》評孫楊案#的微博話題,被頂上了熱搜。

《檢察日報》這樣評價到孫楊:
面臨被禁賽八年的國際體育仲裁庭(CAS)仲裁結果,雖然孫楊已經表示要上訴,但是其勝訴的希望相當渺茫。本案仲裁的基本問題有二:一是事實認定;二是規則適用。毋庸諱言,孫楊不配合藥檢取樣的決定是錯誤的。其原因一是無知;二是無視。

《檢察日報》除今天在微博上對孫楊事件進行了一番評論外,在前兩天的法制評論當中,也先後發表了《禁賽8年,孫楊冤不冤》、《商業比賽不能與國家榮譽捆綁》以及《無視規則將會承擔相應後果》等多篇評論。


我只知道在國內開庭,就算是普通的民事庭,在開庭之前,雙方有哪些參與人員,代理人也好,證人也好,都要提前給法庭報備。

這當然也包括翻譯。

我沒見過哪個當事人一揮手就可以入席一個陌生人,而且還是在一個世界級的仲裁法庭之上,

這暴露了他的無知。

從他白了Ying Cui女士一眼,然後邪魅一笑可以知道,孫楊根本不信任Ying Cui女士的翻譯工作,他肯定覺得這位翻譯人員不僅不夠流利,甚至還篡改了自己的發言。

人家Ying Cui女士真的只是順便過來幫了個忙,還連續工作了十個小時。


孫楊,活成了多少人羨慕的樣子,只是你不敢說罷了

但孫楊似乎並沒有在意這些,他決定跳過這個毫無意義的申請程序,自己揮手豐衣足食。這個行為不但彰顯了孫楊的霸氣,還震懾住了主席,讓他連續幾個疑問,暴露了自己的無視。

孫楊最終的結果如何,我並不關心,但是在中國有太多像孫楊這樣,以特權來踐踏規則。

不妨將《檢查日報》上的那篇文章,再多加上兩個字,把無視規則將會承擔相應後果變成部分無視規則將會承擔相應後果。


另一部分違反規則的人,真的啥事都沒有。

孫楊這一次的一波操作之所以掀起這麼大的波瀾,是因為孫楊他站的地方是國際仲裁庭,是一個被所有人都盯著的地方。

其實還有太多的特權人物,他們藐視規則,甚至還是他們自己製造了規則,他們違反了,除了他們上面的人想辦他,其他人拿他們別無他法。

尤其是一些偏遠小縣城裡的土霸王,山高皇帝遠的。

而一些人之所以恨孫楊,恨那些用自己手裡的特權來打破規則的人,他們根本不是在恨特權,是恨自己的手裡沒有特權。

當然,這個社會上也不乏正義之士,他們一直強調規則,按程序做事,可他們往往總顯得有點不近人情。

比如小胡和小張認識多年,小胡出於好心想借給小張三千塊錢,兩人通過借條的方式約定好了7月1號還錢。

可當7月1號到了時,小胡找小張還錢,小張說沒有。

無奈之下小胡不得不通過合法的方式來逼迫小張還錢,而在這時候小張不僅錢沒還,還和身邊的很多人一起逢人就說小胡太不夠兄弟情誼。

甚至還會有人蹦出來對小胡說:

“算了嘛,算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都是兄弟一場,計較這麼多幹嘛”

“難不成這點錢還比你這兄弟重要了?”

....

在無奈之下,小胡也只能像那些部分擁有執法權的人一樣,對違反規則的人也是出於人情角度,算了算了,不以追究。

如果哪個執法者、當權者太過於一板一眼,其他人會討厭他,不喜歡他。

所以,似乎我們的社會是在培養一種可以利用規則的既得利益者,並且還烹飪出一碗碗有毒的雞湯來,彷彿自己不喝下去就有罪一樣。

當一個個貪官被繩之以法,部分圍觀群眾在一旁拍手稱讚時,就會有另外一部分人站出來說,你有本事就別吼,這要換作是你,指不定比他還貪汙。

第一個被批評的不是貪官,反而是那些批評貪官的人被批評。

難不成遵守規則的還有錯了?

每個城市公共廁所裡那一排排招嫖倒賣駕照分的廣告、身邊人一出點事就在派出所和交通局四處撈人、孩子讀書不行就四處塞錢託關係的....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幾句話,在這些這麼小的事情面前,真的都做到了嗎?

因為處罰過輕,沒有過重大代價,整個社會的規則都在為人情讓步。

孫楊這次是被逮住了,而且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還有太多的人違法規則後沒有任何損失,沒有任何處罰,所以還會繼續違反規則。

少數違反規則沒有受罰,不能成為孫楊違反規則不應該受罰的理由。只有讓每一個孫楊都受罰,才能逐漸消滅這樣的少數人。

孫楊,活成了多少人羨慕的樣子,只是你不敢說罷了


看孫楊的“悲劇”,也看我們自己。

警惕自己能否做一個遵紀守法、注重程序正義、敬畏規則的人。

最怕的是:
破壞規則對我們有利,我們就破壞規則,併成為破壞規則的支持者;
遵守規則對我們有利,我們就遵守規則,成為破壞規則的反對者。
並且不講任何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