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導讀:疫情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這期間發生著太多的生死離別、悲歡離合。疫情不僅是人心的照妖鏡,還是家庭關係的放大鏡。在狹窄的空間內,夫妻倆朝夕相處,這不是在享受假期的美好,而是被迫窩在家裡。關係好的夫妻會把小日子過得甜蜜滋潤,珍惜在一起的難得時光,關係不好的夫妻天天吵架,雙雙表示疫情結束就去離婚。而我也沒逃過這一關,和老公無數次爭吵後,一度討論疫情之後離婚的事情。但最近幾天,我突然參透了和這個男人相處的秘訣,也讓我打消了離婚的念頭。是什麼秘訣呢?

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前幾天在網絡上看到很多關於“疫情一結束就去離婚”的討論話題,不少人也紛紛表示,這次疫情徹底看透了、傷透了,有的是因為婆媳關係,有的是因為夫妻關係,大多數還是夫妻關係。

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以前工作忙,夫妻倆只是晚上和週末在一起,根本沒時間、沒精力吵架,這次朝夕相處,能量沒處釋放,對方的缺點也被一點點的放大,尤其是家裡有孩子的家庭。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個比較好玩但是很現實的調侃段子:

老婆:做早飯、發火、洗碗、發火、打掃衛生、發火、髮菜、發火、做午飯、發火、輔導作業、發火、輔導作業、發火、幫孩子洗涑、發火、睡覺。

老公:不起床、不做飯、不洗碗、不打掃、不管娃、不輔導作業、玩遊戲、玩完遊戲看抖音、看完抖音看微博、看完微博玩遊戲、睡覺。

而我家也是沒逃過這一關,模式很相似,看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老公。

疫情前我們家的生活是這樣的:

老公因為上班離家遠,住在單位宿舍,每週回家一次,孩子爺爺在這幫忙搭把手和我一起照顧倆娃。週末回來一次,雖然有時也會爭吵,但整體還是會比較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當北京出現首例和第二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前兩天,孩子爺爺回了老家,老公上了一天班,就放假了,沒想到疫情持續嚴重,就這樣在家一待就是一個多月。本來覺得這應該是一家四口很難得的獨處時光,卻沒想到生活變成了這樣:

首先是我感冒不小心把二寶傳染也感冒了,發燒,燒了四天四夜,每天晚上我都是計劃和老公輪流照顧孩子,但每次讓他照看,他要麼看手機要麼睡著了,孩子發著燒、手腳冰涼,之前還曾經發生過驚厥,他竟然還這麼心大。

好不容易二寶好了,度過了幾天安穩期。當老公在家辦公後,就變成我一人帶倆娃、做家務、洗衣做飯。好不容易週末幫我分擔,沒想到要麼看手機,要麼弄他所謂的這事那事,就是不願意看孩子,飯也不做。

我希望他能多替我分擔一下,但是他覺得自己做得很夠了,所以動不動因此吵架。最嚴重的一次是因為我想給娃買一個書架,家裡書很多,但只有一個小書架。一直想買都因為他捨不得,打消念頭。但是書真的越來越多,我心想著疫情在家其實省了不少錢,買一個一百多的書架並不是什麼負擔,我不想給孩子們的感覺日子不像日子,沒有儀式感,沒有見識,小裡小氣。當我提出來,他又否定,然後積壓在我心裡的怨氣一下子出來了,他也沒忍住,然後大吵。因為有孩子,雖然很快結束,但是我心涼了。

當晚討論這日子如何過的問題,我主動討論到了離婚的事情,疫情期間是考察期,疫情過後如果還沒改觀,就去離婚。與其在爭吵中給孩子們看似完整的生活,不如給他們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

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但這個想法突然在前幾天的一件事情上讓我有了不一樣的看法,讓我發現我倆的婚姻還不至於走到盡頭。

自從那次大吵後,他有所改觀,主動承擔了很多事情,雖然離我的要求還差一些。那天是週末,他帶倆娃,我在忙自己的事情,同時他做了午飯,吃過飯,我讓他把碗筷刷了,我還要再忙一會兒。他哭訴著說自己都做飯了,讓我就刷了吧。一開始我還覺得刷個碗就幾分鐘的事情,有那麼難嗎?後來轉念一想,每次他刷碗都要刷上半天,畢竟從小沒幹過廚房裡的活。雖然對我是小菜一碟,當然我也不願意刷碗,但對他來說難度似乎比較大。

經過這次刷碗風波我想了很多,也讓我認識到了很多夫妻相處的真相。

真相一:女人容易把婚姻看得太完美

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對於女人,嫁給一個男人大多都是因為愛情,會認為這個看似完美的男人會永遠像照顧一個小公主一樣照顧自己。但現實是每個人都不是聖人,都是有喜怒哀樂的凡人。戀愛是幾年,但是婚姻確實一輩子。

一輩子很長,每個人都不會一直帶著面具生活,尤其是在家裡對著自己最親近的人,會無比真實,摘掉自己的面具,放鬆下來,所以這個完美的男人似乎變得也不再完美,會把襪子脫了到處扔,會N天洗一次澡,會一邊帶娃一邊打遊戲。

我承認有一部分男人不會有上面的這些行為,會整天把自己、家裡收拾得很乾淨,會專心帶娃,但我也相信這些男人或許會有其他的併發特點,比如比較追求完美、要求高、強迫症,也許他的妻子正在控訴著他這些“缺點”。

雙方會因為這些以前沒看到的本屬於對方的東西,一次次地爭吵希望對方改變。但其實婚姻中最忌諱的一件事就是想要去讓對方為自己改變,但改變一個成人何嘗容易。有的人說改變不了,那就離婚。

離婚真的能解決問題嗎?確實是有一部分人離了婚找到了更好地生活,但大部分人卻因此更加失去了自我或者發現原來和誰過日子都一樣,甚至很多人覺得不如原配。

當看了很多故事、問了很多人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並不是自己一個人在掙扎,大家都是同一個老公,同樣的婚姻。也才知道,其實婚姻不過是一場自我的修行,和誰結婚都一樣,都會在婚姻當中發現對方的缺點,會發現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隔得那麼遙遠。

因為婚姻本來就像人生,不完美。

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所以我們無論是做了誰的妻子,誰的丈夫,都不能忘了,你首先是你自己。

無論跟誰在一起,婚姻都是一場自我的修行,重要的不是去改變別人,而是自我經營。

真相二:大多女人對男人的認識不夠

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由英國尼克羅頓國際電視節目公司委託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女人完全成熟的年齡是32歲,男人則是43歲,比女人晚11年。

調查中,近46%的女性感覺她們經常像媽媽一樣照顧著男人。尤其在生活方面,男性總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現,他們身上的“孩子氣從未停止過”,這表現在:認為打嗝放屁很好玩、午夜吃快餐食品、爭吵之後沉默不語、不會做飯收拾房間、喜歡溜冰、玩滑板或者騎摩托車等。調查還發現,男性自認為不成熟的可能性是女性的兩倍。

女人比男人成熟,追溯到兒時似乎就有跡象。讀書時,女生已經開始安安靜靜地坐著聽課時,男生則是課堂上小動作不斷,女生開始很認真地談起未來時,男生感興趣的永遠是玩玩玩。

告別象牙塔,女生對工作的進入狀態似乎也比男生來得快且穩定,男生似乎依舊定性不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屢見不鮮。

進入婚姻,女生相夫教子很快融入了家庭角色,男生則還是喜歡叫上一大幫朋友唱歌看球喝酒。

由此看來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就是男人比女人晚熟。

也有研究表明男人在找女人時潛意識會找和自己母親一樣的女人,以求得繼續被母愛似地照顧著。

所以對於本來就比自己晚熟的男人何必去抱有太多的期望呢,想想當初選擇這個男人的原因,然後像對待孩子一樣慢慢等待他成長。

真相三:對待男人應該像對待孩子一樣

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男人既然比女人不成熟,那就給男人時間去成長吧,只是這種成長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一個成人理論上要比孩子成長起來要慢得多,畢竟他是一個曾經被原生態家庭和過往經歷塑造過的成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已經被固化,要想改變哪那麼容易。那怎麼辦?

一、改變相處原則:尊重、理解、鼓勵、溫柔、不指責

對於我,其實一直以來,我總拿著我的高要求去要求他,希望他能一步到位,只要差一點,我就會不折不撓地去抱怨他不用心,其實對於他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這何嘗不像對待孩子,我們總是站在我們成人的視角去要求孩子、看待孩子的行為。哪怕孩子已經在努力,但我們依然覺得還不夠努力。

比如出門,孩子在努力穿衣服、穿鞋子,我們卻因為趕時間,嫌孩子磨蹭;孩子在努力睡覺,卻睡不著,我們卻覺得孩子只顧玩,不想睡覺;孩子在努力完成作業,但因為遇到難題沒有進展,我們卻只會指責孩子不認真,不問原因。

細想一下,這多麼像我們和男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對於孩子,我一直在秉承“愛、尊重、理解、溫柔而堅定”的原則去和他們溝通相處,的確每一次抱抱孩子比大吼效果要好很多。

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然而對於男人這種大孩子,我卻一味地指責,忽略他的優點,缺乏尊重和理解,看似做得那些愛對方的事情也早已被淹沒。

所以試著像對待孩子一樣,改變和男人的相處原則:尊重、理解、鼓勵、溫柔、不指責。

二、改變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方式去溝通

那如果確實男人愛打遊戲、不講衛生,怎麼辦呢?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

在教育孩子上,相信大多數父母一直在努力要求自己要對事不對人,描述屬實、表達感受、提出需求,以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溝通,但是卻忘記把這個方法用在成人上。

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比如當老公只顧著打遊戲,不分擔照看孩子的問題,如何表達?

我們通常會這麼說:你看你整天就知道打遊戲,也不管孩子,你還是不是爸爸?這日子還能不能過了?

如果我們用非暴力溝通方式,可以這樣:我看到你一直在打遊戲、不陪孩子,我很不開心,因為我很注重父子親子關係,希望你能陪陪孩子們。

這樣既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又沒有責備做到了尊重,孩子需要尊重,而男人一樣,哪怕做錯了事情。

所以,嘗試以對待孩子的方式去和男人相處吧。

疫情下,計劃離婚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像育兒一樣對待男人

寫在最後:

婚姻本身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充滿著喜怒哀樂,有苦也有甜,只要大原則沒問題,嘗試改變角度看待對方,嘗試著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對方,也許一切也會變得沒那麼糟糕,甚至變得更加美好起來。

我是倆娃全職媽媽,家有兒女各一枚,關注孩子成長和教育,並踐行育兒即育己的理念,努力提升自己,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歡迎關注我@陪兩小隻蝸牛去散步,共同成長和進步。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