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重用少數民族將領是大唐興盛的重要原因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說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私自去視察御史府(考試進士的地方) ,看到許多新智取的進士魚貫而出,便得意的說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是一代雄主,文才武略,都很出眾,到他自己接帝位後,更是在中國歷史上取得一次大統一,聲威遠播域外,特別是在用人上,兼容幷包,只求羅致天下英才為己所用,終成就大唐極盛之勢。

李世明不僅大開科舉招攬文人,而且不拘一格大膽任用武將,其中一大批少數民族軍事人才脫穎而出,他們東擋西殺,守疆拓土,平定叛亂,為大唐興盛立下汗馬功勞,在史冊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光輝一頁。

這裡僅擇其中最為著名的十位少數民族將領作一簡介。


1.執失思力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重用少數民族將領是大唐興盛的重要原因

執失思力生卒年不詳,突厥人,唐朝將領。

他原是東突厥執失部酋長,東突厥滅亡後,歸降唐朝,擔任左領軍將軍。後來奉命招降渾、斛薩等部族。並娶唐高祖之女、唐太宗之妹九江公主為妻,官拜駙馬都尉,封安國公。此後多次隨軍征戰,先後大敗吐谷渾、吐蕃、薛延陀。

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遺愛謀反案牽連,被流放巂州,九江公主求削封邑,與夫同行。龍朔年間(661年―663年),復任歸州刺史,不久病逝。麟德元年(664年),追贈勝州都督,諡號景。

2.阿史那·社爾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重用少數民族將領是大唐興盛的重要原因

阿史那·社爾(604年-655年),唐初名將,突厥王族,處羅可汗次子。


社爾原是東突厥拓設,設牙旗於漠北,統帥鐵勒、薛延陀等部族,後被薛延陀擊敗,率部西遷,並趁西突厥內亂,奪取其近半國土,自稱都布可汗,但後來又被薛延陀擊敗,只得逃奔高昌國。


貞觀九年(635年),社爾率部投奔唐朝,被封為左驍衛大將軍,尚衡陽長公主,拜駙馬都尉。此後,社爾隨侯君集平高昌,封畢國公,又先後征討高句麗、薛延陀的戰爭,屢立軍功。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社爾任昆丘道大總管,率領鐵勒、突厥部眾十萬人擊敗龜茲,並迫使于闐國王臣服。後升任右衛大將軍,加鎮軍大將軍。


永徽六年(655年),社爾去世,贈輔國大將軍、幷州都督,諡曰元,陪葬昭陵。

3.契苾何力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重用少數民族將領是大唐興盛的重要原因

契苾何力(?-677年),鐵勒族契苾部人,契苾氏,名何力,唐朝名將。契苾何力本是鐵勒可汗,後率部歸順唐朝,授任左領軍將軍。貞觀九年(635年),隨軍大敗吐谷渾,因功娶臨洮縣主為妻。


貞觀十四年(640年),跟隨侯君集消滅高昌國。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跟隨阿史那社爾打敗龜茲,俘虜龜茲王訶黎布失畢。後因攻打西突厥之功,升任左驍衛大將軍,封郕國公。此後多次率軍擊敗高句麗。龍朔二年(662年),安撫鐵勒九姓叛亂。


乾封元年(666年),契苾何力奉命討伐高句麗,攻克高句麗七城(一作八城)。總章元年(668年),與李績攻克大行、振辱夷二城,直抵平壤城下,擒獲高句麗國王,滅亡高句麗。契苾何力因功升任鎮軍大將軍等,改封涼國公。儀鳳二年(677年),契苾何力病逝,追贈輔國大將軍、幷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諡號烈(一作毅)。

4.黑齒常之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重用少數民族將領是大唐興盛的重要原因

黑齒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百濟(位於朝鮮半島西南部)人,黑齒氏,唐朝著名軍事將領。黑齒常之生在百濟。黑齒常之的早年事蹟不詳,善於用兵,史稱其“驍勇有謀略”。在百濟任達率(百濟官名)兼郡將。降唐後數十年,黑齒常之屢建戰功,縱橫青藏所向披靡,數破突厥,威震天下,進爵燕國公。永昌元年,受酷吏周興誣陷,黑齒常之含冤自縊而死。


5.高仙芝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重用少數民族將領是大唐興盛的重要原因


高仙芝(?-756年1月24日),高句麗人,姿容俊美,善於騎射,驍勇果敢。幼時隨父入唐。20歲時被授予將軍。官至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等職,封密雲郡公。

吐蕃佔領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遂於天寶六年(747年)命他為行營節度使。率軍出擊,智取小勃律,升安西節度使。天寶九載進攻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一帶),先約和,後突襲,生俘其國王和部眾。次年,石國引大食來攻,他出擊大食敗歸。後入朝,授開府儀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將軍。

天寶十四年(756年),安祿山叛亂時,高仙芝以副統帥之職出征討叛逆,前線失利,退守潼關,為監軍宦官邊令誠誣陷殺害。


6.哥舒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重用少數民族將領是大唐興盛的重要原因

哥舒翰(?-757年),突騎施(西突厥別部)首領哥舒部落人 ,唐朝名將。


天寶六年(747年),哥舒翰被王忠嗣提拔為大斗軍副使,遷左衛郎將。他與吐蕃戰於苦拔海,屢破吐蕃,擢授右武衛員外將軍。王忠嗣受宰相李林甫誣陷後,哥舒翰接替其職。並極言王忠嗣無罪,最終感動唐玄宗,使其得免死罪。


天寶八年(749年),哥舒翰發動石堡城之戰,率隴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軍,以死傷數萬人的代價,攻佔石堡城,俘虜吐蕃大將鐵刃悉諾羅等人。戰後,以功拜特進、鴻臚員外卿。


天寶十一年(752年),進為開府儀同三司。次年,進封西平郡王。天寶十三年(754年),又拜太子太保,加實封三百戶,兼御史大夫。


安史之亂時,哥舒翰被起用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赴潼關拒敵。次年,被逼出師,於靈寶之戰中遭遇大敗。哥舒翰被安祿山俘虜。至德二年(757年),唐軍克復兩京,安慶緒逃往鄴城。臨行前,將哥舒翰殺害。後贈太尉,諡號"武愍"。


7.李光弼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重用少數民族將領是大唐興盛的重要原因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 ),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契丹族。唐朝名將,左羽林大將軍李楷洛第四子 。


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 ,初任左衛親府左郎將,襲封薊郡公。天寶十五載(756年),經郭子儀推薦而任為河東節度副使,參與平定安史之亂。乾元二年(759年),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寶應元年(762年),命軍鎮壓浙東袁晁起義,進封臨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亂平定,李光弼"戰功推為中興第一",獲賜鐵券,名藏太廟,繪像凌煙閣。晚年為宦官程元振、魚朝恩等所讒。病死徐州,年五十七。追贈司空、太保,諡號"武穆",世稱"李臨淮"、"李武穆" 。著有《將律》、《統軍靈轄秘策》及《李臨淮武記》 ,今已佚。《全唐文》錄有其文 。


8.僕固懷恩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重用少數民族將領是大唐興盛的重要原因

僕固懷恩(?-765年9月27日),鐵勒僕骨部人,唐朝中期名將。僕固懷恩在安史之亂時隨郭子儀作戰,任朔方左武鋒使,驍勇果敢,屢立戰功。又與回紇關係良好,曾出使回紇借兵,並嫁二女與回紇和親。
安史之亂中,僕固懷恩家族中有四十六人為國殉難,可謂滿門忠烈。平亂之後,僕固懷恩率朔方兵屯汾州。後因被宦官駱奉先陷害,舉兵叛唐,不久病死,唐代宗仍為他感到可惜。


9.白孝德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重用少數民族將領是大唐興盛的重要原因

白孝德(715年-780年11月15日 ),安西(今新疆庫車)胡人,唐朝中期名將。


白孝德是龜茲王族後裔,勇猛強悍、精於騎射,尤善使兩支短矛。後應徵從軍,屢立戰功。安史之亂爆發後,白孝德隨軍入關勤王,在蕃將僕固懷恩軍中充當軍吏。兩京光復後,因功升任副將,隸屬河北節度使李光弼麾下。乾元二年(759年),於河陽之戰中陣斬叛軍驍將劉龍仙,升任鎮西、北庭行營都知兵馬使。


寶應元年(762年),被將士推舉白孝德為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廣德二年(764年),改任鄜坊、邠寧節度使,奉命抗擊吐蕃。歷任檢校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封昌化郡王。大曆十四年(779年),擔任太子少傅。次年,白孝德逝世,年六十六。追贈太子太保(一作太保)。


10.渾瑊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重用少數民族將領是大唐興盛的重要原因

渾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 ),本名日進 ,鐵勒族渾部皋蘭州(今寧夏青銅峽南) 人。唐朝名將,朔方節度留後渾釋之之子。


渾瑊早年累官中郎將,後成為郭子儀部將,參與平定安史之亂,曾任左金吾衛大將軍。官至檢校司徒、中書令,封咸寧王,故後世稱其為"渾咸寧"。貞元十五年十二月(800年1月),渾瑊去世,獲贈太師,諡號"忠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