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和縣疫情防控期間 按下產業就業扶貧快進鍵

戰疫不能松、戰貧不能等。興和縣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全面抓好產業、就業扶貧工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

抓好產業扶貧工作

一是加強對發展產業扶貧的統籌指導,積極發揮產業指導員的作用,做好產業扶貧項目規劃,繼續實施“點餐式”扶持項目和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利益聯結項目,全力推進扶貧產業到村到戶。各鄉鎮以村為單位進行到村、到戶產業扶貧摸底調查,尊重貧困戶發展意願,實事求是,充分挖掘該村的產業基礎和群眾技能優勢。二是繼續安排“點餐式”項目補貼,對有勞動力的貧困對象,在養殖業方面,保證人均已有1頭大畜或人均10只小畜的情況下,鼓勵建設棚圈、飼草料棚、青貯窖和購置農機具;在種植業方面,緊緊圍繞“北薯、中菜、南雜糧”的產業佈局,鼓勵區域化、規模化發展種植業,在北部賽烏素、大庫聯、五股泉等鄉鎮補貼發展馬鈴薯種植業;在中部團結、城關、鄂爾棟,包括北部大庫聯等鄉鎮補貼發展特色蔬菜種植業;在南部張皋、大同夭、店子等鄉鎮補貼發展雜糧雜豆種植業。三是緊緊圍繞全縣農牧業產業佈局和主導產業,培育一批有特色、能帶貧、可持續的產業項目,積極引進龍頭企業,進一步延長扶貧產業鏈條,切實提高全縣農畜產品的竟爭力和防範市場風險能力,為貧困戶穩定收入提供支撐。四是加大扶貧產業銷售人才培育和品牌打造力度,藉助京蒙扶貧協作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幫扶平臺,大力推進消費扶貧和電商扶貧,繼續加強對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和引導,進一步挖掘電商平臺的銷售優勢,努力實現貧困群眾農畜產品優質優價高收益。五是鼓勵和引導貧困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閒置資產、自有資金等入股到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全面推廣“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產業發展模式,把貧困戶變為股民,把扶貧資金變為股金,真正使貧困戶成為產業發展的投資人和受益人,確保脫貧有產業、收入有保障。

全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一是立足全縣各行政村實際,將農村土地、林地、草場等集體資源、資產與發展設施農業、養殖、鄉村旅遊等項目相結合,發展村集體經濟,具備條件的可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戶。二是積極盤活資源,利用好小額信貸風補金調整使用的有利機遇,用足用活扶貧基金和中小企業貸款貼息資金,加大對各行政村發展集體經濟的投入力度,努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是發揮好村集體經濟減貧帶貧的持續穩定作用,特別是要加強對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運營管理和扶貧車間的運營,不斷完善入股分紅型、添置資產型、土地流轉型、產業帶動型、鄉村旅遊型等多元化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四是強化集體經濟資產管理,特別是用扶貧資金形成的集體經濟資產,都要建立資產臺帳,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確保村集體資產不流失,常受益。

抓好就業扶貧工作

依託種養業基地、扶貧車間、產業園區、鄉村旅遊等,幫助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結合用工需要和貧困戶意願,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技能和素質提升培訓,提高貧困群眾就業能力。結合鄉村振興、創城工程、林草管護、環境衛生清理等,合理開發公益性崗位,優先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藉助京蒙協作各類幫扶資源,進京就業,引導創業,宣傳動員轉移就業,推動貧困勞動力跨省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