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做了實事,村民也不信任?到底是誰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code>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綠領時代,三農消息早知道/<code>
村幹部做了實事,村民也不信任?到底是誰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無論是東部發達鄉村還是西部偏遠山區,提到村幹部總是質疑多過讚美,一些做了實事的村幹部感到很委屈,一心為村民服務,兢兢業業地做事,為什麼總無法獲得村民信任,面對這樣的情況,村幹部該怎麼辦?

很多村民的質疑大多源於對村集體事務、財務的不公開,作為鄉村自治的一員,他們有權利有義務參與村中重大事件。村幹部想澄清質疑,獲取信任,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量。

村幹部做了實事,村民也不信任?到底是誰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1. 公開村務,讓村民參與,村集體財務公示。

打破暗箱操作,村務公開透明,才能打消村民的疑慮。村中的重大決策、土地、補貼都關係到村民的利益,將村務財務公開公示,村民做審計員,有疑慮提出,村幹部對此要積極回應。

處理村中事務要處事公平,無論親疏。就低保而言,很多拿低保的不一定是困難戶,有些人家境殷實,卻領到低保。為什麼辦得了?因為相關材料由村幹部向上級遞交,某些村幹部張冠李戴,給與自己沾親帶故的謀取福利。村中情況大家都相互瞭解,誰家條件如何,心裡都有桿秤。如果村幹部做不到處理公平,不僅僅喪失了黨性、原則,還有在村民心中的權威感。

2. 主動了解村民的需求,走進群眾,不斷學習,帶領村民進步。

有些村幹部生怕村民不拿自己當幹部,刻意與農民保持距離,突顯自己的“身份”。這種生硬的官威只會讓自己口碑越來越差,離農民的需求越來越遠。同時,身處農村的村幹部文化水平有限,如果有為民辦事的信心,通常會缺少一些方法、手段及資源。高速發展的社會,如果村幹部不主動學習,思維、行動都會落後。只有強化自身,才能更好造福於民。

鄉村治理是一門學問,很多村幹部有心為農民辦事,也希望有更好的平臺能展示村中大小事務與村民一起交流決策,建設美好鄉村。隨著數字鄉村戰略的深入實施,村務通這樣的平臺順勢而生,將“互聯網+”社區向農村延伸,實現村級事務網上運行,為村幹部、村民建立溝通橋樑,村務、財務、黨務公開於一體,村幹部有監督,村民有參與,鄉村治理更高效、更協同,鄉村振興的目標指日可待。

<code>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綠領時代/<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