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援鄂醫療隊的故事:一個個“白胖小陀螺”為“爹爹”出院開心

【編者按】“爹爹”出院了,是高興的事,也讓他們感到不捨;這些日子收到很多封信,他們讀著讀著眼淚就要掉下來。提到“醫患關係”一度讓人神經緊繃,但疫情期間,醫生和患者這對“cp”讓我們看到了“別樣畫風”。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為你講述青島援鄂醫療隊隊員的故事。

以下為青島援鄂醫療隊隊員隨筆:

青岛援鄂医疗队的故事:一个个“白胖小陀螺”为“爹爹”出院开心

圖為石瑜和同事的工作照

石瑜:這位"爹爹"康復出院啦~

武漢的方言裡,都是將爺爺叫做“爹爹”。在我來到同濟醫院接觸的第一位患者,就是一位可愛的“爹爹”。

記得第一次見面,老人家坐立不安,總是來護士站找我們,一會問這個一會說那個。雖然他說的話帶著方言我不能全懂,但我理解老人的焦慮和恐慌。每次都扶著他邊安慰邊送他回病房。慢慢的,越來越多的病人被治癒出院,“爹爹”的身體也轉好。那天早晨,去給他送早飯時,笑著跟我說“一個包子不夠”,用手比劃著再來一個的樣子超級可愛,果然身體康復了食慾也跟著好了,看著老人家開心我打心底感到幸福。

青岛援鄂医疗队的故事:一个个“白胖小陀螺”为“爹爹”出院开心

圖為出院合影

3月12日,醫生查完房,老人家就邁著小碎步著急的跑到護士站,不停地說著謝謝,原來,“爹爹”痊癒可以出院了。

老人家和我們拍了一張合影,做留念。

其實,在我心裡,不需要拍照,在這裡的每一天都將被我永遠珍藏在記憶的最深處,永生不忘。

青岛援鄂医疗队的故事:一个个“白胖小陀螺”为“爹爹”出院开心

圖為出院合影

張文佩:“從沒如此盼望新的病人趕緊前來”

連日來,我們收到很多封“信”,都是洋洋灑灑用手一筆一筆寫成的。讀著信上的一行行字,總要不時地停下來緩一緩再看。

不然,眼淚掉下來,就沒法工作了。

在我們的病區,很多人被治癒出院了,也有新的病人住進來。從業多年,從沒如此盼望新的病人趕緊前來,因為只有不斷的被治癒,武漢才會快點好起來。

青岛援鄂医疗队的故事:一个个“白胖小陀螺”为“爹爹”出院开心

圖為醫護人員收到的感謝信

每天穿著厚厚的防疫服的我們都像白胖的小陀螺一樣,在病房裡來回穿梭,但,絕對是快樂的小陀螺,哪怕汗水浸溼了前胸後背,哪怕霧氣水汽擋在護目鏡前,我們鬥志昂揚,我們無怨無悔。

在送一位爺爺出院時,內心生出一絲不捨,畢竟我們一起共同戰鬥了這許多時日。每次幫爺爺坐起時,爺爺都用純正的武漢話跟我一起喊1、2、3,我每次都默契的配合喊著“加油”。

加油,武漢,我們,加油!

青岛援鄂医疗队的故事:一个个“白胖小陀螺”为“爹爹”出院开心

圖為陳徵遠與同事在工作

陳徵遠:口罩擋不住微笑,隔離隔不斷希望

3月12日是我們來武漢的第32天,而在這裡的每一天我都收穫很多感動和溫暖。

感動於出發時領導、同事、家人和朋友的叮囑和祝願;感動於陪我們晝夜顛倒的酒店人員、公交車師傅的無償服務;感動於隔離病房的患者看到風塵僕僕趕來的“青島品牌”,聲音嘶啞著半天說出來的一聲“謝謝”;最感動的是我們細心、周到的後方保障,讓我們在千里之外嚐到了家鄉的味道!

青岛援鄂医疗队的故事:一个个“白胖小陀螺”为“爹爹”出院开心

圖為山東“特產”

此時,我們在隔離病房守護患者,而無數人也為我們掛肚牽腸,感恩!感謝!當下的武漢,熟悉而又陌生,脆弱而又堅強!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們醫療團隊雖然住在一層樓,卻是一人一間單獨隔離。然而我們內心並不孤單,因為我們並肩作戰,因為我們心心相連。

三月陽春已到,微風不燥。口罩擋不住微笑,隔離隔不斷希望。

相信我們!武漢必勝!

推薦閱讀:醫者無分“公私” 全國600餘家民營醫療機構投身抗疫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