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與羅塞塔石碑


1799年8月的一天,在尼羅河口的羅塞塔城附近,一隊拿破崙士兵正在炎熱的陽光下修築工事,突然鐺的一聲,一個士兵的鐵鏟碰到一塊堅硬的東西,他俯下身子,用手摸了摸,驚喜地喊道,看啊,我可能發現了埋藏寶物的石箱。 隨著他的喊聲,疲憊不堪的士兵們又都興奮起來,七手八腳的幫著挖掘下去,然而挖出來的並不是什麼寶物,只是一塊兒上面佈滿文字的大石板又是一塊兒沒用的破石板這些法國人懊喪地嘟囔著。

原來,他們跟隨拿破崙遠征埃及以來,對那些佈滿奇形怪狀符號的石刻早已屢見不鮮了。這時一個名叫布薩的帶隊軍官沒有去休息,他仔細觀察著這塊石板,琢磨著它的來歷。他發現這塊18同以往見到的並不完全相同,石板上有三種文字刻成的銘文,最下面的銘文竟是人們熟悉的古希臘文。

商博良與羅塞塔石碑

布薩意識到這塊石板的重要性,他立刻向上司報告了這個發現。很快,這件事就被拿破崙知道了。這時拿破崙正在進行遠征埃及的戰爭

但他十分重視收集古埃及的文物,隨軍帶去了由175名學者組成的龐大的考察團,他立刻將這塊石刻交給法國考古學家。這是一塊兒黑色玄武岩石刻,長約一百十五釐米,寬約73釐米,厚約28釐米。經學者們鑑定銘文的上部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下部是古希臘文字夾在中間的,是世俗體文字,古埃及後期的一種草書文字。由於時刻中有古希臘本學者們弄清楚了碑文的內容,原來這塊石碑是公元前196年前僧侶們刻的

商博良與羅塞塔石碑


內容是為了感謝法老給神廟的賞賜,他們決定將法老的生日作為節日來慶祝。石板上三種銘文的內容是完全相同的,學者們希望藉助古希臘文來對埃及象形文字進行譯讀。古代埃及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他與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中國的甲骨文一樣,都產生於原始社會中最簡單的圖畫,所以叫象形文字。最早的埃及象形文字產生於公元前3000年,大約在古王國時期,這種圖形文字也稱為聖書體,有許多是鳥獸和人物形象

商博良與羅塞塔石碑


常常被刻畫在石板和木板上,還有非常仔細的塗上顏色描述細帶。刻畫之後的象形文字已不僅僅是文字,同時也是一幅幅的彩色圖畫。到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133年到公元前1786年,從象形文字中發展出一種更容易書寫的草書體,稱為祭司體。到後期,埃及有出現更草的字體世俗體。世俗體以沒有圖畫的特點,書寫形式更簡單,普通老百姓也會讀寫,在古埃及,這種文字可以同時使用。後來到外族入侵科普特文和阿拉伯語取代的古埃及文,慢慢的古埃及文在此後的1500年時間裡便不再有人使用和認識了。從古羅馬時代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對埃及文化十分欣賞,但誰也不知道那些碑刻上美麗的象形文字的含義。羅塞塔石碑被運到歐洲,引起了人們研究古埃及文字的興趣。有人發現象形文字中有一些橢圓形的圓框。對照已認出的古希臘文的專有名詞,托勒密亞歷山大可以認定圓框中的象形文字符號一定是國王的名字

最終,一個叫商博良的法國學者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秘密,商博良是一個語言天才,九歲就開始學習古希臘文和拉丁文,以後又掌握了希伯來文阿拉伯語科普特語和波斯語等。他22歲時成為語言學博士。

商博良與羅塞塔石碑

後來,他又陸續讀出了亞歷山大 凱撒等許多人的名字,經過反覆的比較,商博良逐漸從讀出人名發展到讀出個別的詞,最後讀出整句的話。商博良還發現埃及象形文字祭祀體世俗體只不過是一種文字的三種形式,它們是可以互相轉換的。1822年9月,商博良從一個建築師那裡得到兩張象形文字塌本,這是從一個埃及神廟的淺浮雕上弄下來的,商博良很快就從塌笨中讀出了新王國時代的兩個國王的名字

圖特摩斯和拉美西斯商博良確信他已基本掌握了古代埃及文字的奧秘。1822年9月29日商博良滿懷喜悅地在法蘭西學院向學術界公佈了他研究羅塞塔石碑的成果,從此這一天便被定為埃及學誕生的日子

商博良被公認為是古埃及語言學的奠基人,而羅塞塔石碑也被譽為通往古埃及文明的鑰匙。從1822年商博良成功破譯象形文字,經過幾代埃及學家們的艱苦努力,人們對古埃及文字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古埃及人的各種文獻不斷的被譯讀出來,這是人們能夠對古埃及人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學科技乃至日常生活進行全面的研究,這樣古埃及文明的全貌到十九二十世紀逐漸重見天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