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与孟母的故事

孟母教子的传说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在整个亚洲文化圈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越南和新加坡等地,都广为流传。

据有关文献记载,孟轲三岁失去父亲,靠母亲仉氏抚育成人。每一个人都会有一座属于自己出生的城市,孟母的教育观念离不开她所成长的地方。

济宁与孟母的故事

孟母居住在山东济宁名叫邹城的一个县级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邹国国都,同鲁国并称为“ 邹鲁圣地”。秦朝始置邹县,三国时期属魏国,明、清先后隶属于济宁府、兖州府。

1949年属滕县专区;1953年改属济宁专区;1992年撤县设市。

孟母原住在邹城北面的凫村,宅靠墓地。孟轲少年时,经常在林墓间跪拜哭泣学做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认为长居此地,会影响他读书,并败坏他的品德。

济宁与孟母的故事

于是,迁居到现在的庙户营村。当时庙户营行商客贾、热闹非常。孟轲又和邻居的孩子们学着商人做生意,叫卖吆喝。

孟母认为这里也不利于孟轲的成长,于是又一次迁居到学宫旁。孟子被朗朗读书声吸引,时常到书院里学习诗书,演习周礼。

“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大悦,于是在此定居并把孟轲送入学宫。因此留下了“三迁择邻”的美谈。

济宁与孟母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

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询问母亲原因。

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济宁与孟母的故事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盂母这番话,使少年孟轲的心灵受到启发,从此,“旦夕勤学不息”,。

孟轲八岁时,东邻屠户杀猪,孟轲听到猪的嚎叫声,问母亲:“东家杀猪干什么?”孟母信口回答:“给你吃。”说完又后悔不迭,“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子不信也”。虽家境拮据仍借钱买来猪肉炖了给孟轲吃,此谓“明不欺也”。

更能反映孟母教子智慧的则是“孟子出妻”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孟子的妻子田氏独自在屋里织布,因酷热难忍,解开了上衣。

济宁与孟母的故事

这时,孟子推门而入,见妻子衣衫不整,认为有失礼仪,便要休妻。孟母知道后喝斥孟子说:“礼制规定,进门时要先问谁在屋里。上堂时,要发出声音。进到屋里,目光要向下,这样是为了尊重别人的隐私。

你没有按照礼制的规定去做,失礼在先,怎么反而责怪别人呢? 孟子深感惭愧,打消了休妻的念头,并向妻子赔礼道歉。

济宁与孟母的故事

孟母的这番道理也形成了孟子严于律己的品质。这一习惯在日本也广为效仿,据说,如今日本的丈夫回家之前,都会在门口喊一声“我回来了”以便妻子整理衣冠出来迎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