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的口罩設備三天回本?口罩“荒”,心慌慌

一張口罩機圖紙5萬元,一次口罩機調試3萬元!目前,國內每天約有182家企業參與到口罩、防護服等生產中。口罩“荒”的背後,是跨界制“罩”工廠面臨的共同難題......

100萬的口罩設備三天回本?口罩“荒”,心慌慌

上圖:限制口罩產能的原材料:熔噴布。

口罩機變成了印鈔機,100萬買回3天回本!

一、口罩機圖紙:一門好生意在社交平臺上搜索“口罩機”,結果中不少是與口罩機圖紙相關的信息,而在電商平臺上,“口罩機圖紙”更是明碼標價,價格在9.9元-5000元之間,這些圖紙以全自動N95口罩機、全自動平面一拖二的圖紙居多,賣家大多定位分佈在長三角、珠三角一帶。

3月3日,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看到,一份全自動平面一拖二口罩機圖紙售價288元,商品詳情頁顯示,與口罩機相關的3D圖、二維、清單、電氣圖、氣路圖等信息一應俱全。

“一代、二代、三代平面一拖二口罩機的圖紙價格分別是100元、2000元和50000元。”歐姆(化名)三天前從東莞一家口罩機設計公司拿到了幾種機器的圖紙,僅僅用了兩天便賣了2套,賺了4000元。

100萬的口罩設備三天回本?口罩“荒”,心慌慌


圖紙熱銷的理由很簡單,買不到口罩機!


二、按圖索“機”問題初顯“3萬元找一個今晚可以去江西九江的口罩機調試師傅,調試完成大概三天左右,越快越好。”不久前,一位採訪對象的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求助信息。

100萬的口罩設備三天回本?口罩“荒”,心慌慌

春節期間,一家原本致力於精密電子焊接技術研發的浙江企業,投入近300萬轉產製造口罩機。他們憑藉一張買來的圖紙,他們已經生產出10臺口罩機,準備3天后交付客戶。但因為是外行,如何調試機器、保證產能成為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100萬的口罩設備三天回本?口罩“荒”,心慌慌

疫情開始後,他每天至少要接到上百個電話要求購買口罩機

,但公司受限於產能,已暫停接單,而現在接到的電話,大多是調機需求。


三、跟風的“圖紙”口罩機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隨著口罩價格上漲,口罩機的回報率也不斷提高。原來1毛1個的一次性口罩,價格已到3元一個;原來價格3元的N95口罩,已漲到20元一個。


據瞭解,每臺口罩機每分鐘生產130個,1天17萬個,單個價格3元,1天就40-50萬元,3天就150萬元。

而口罩機如果要求10天交貨,價格是100萬元以上,25天交貨是40-50萬元,投資回收期僅為3天!難怪大家把口罩機當成印鈔機了!

100萬的口罩設備三天回本?口罩“荒”,心慌慌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如今,口罩生產設備的流通價格已經根據交付日期來定。春節前一條線不到十萬,現在價格漲了十倍,如果想要10天拿到生產線,就要支付100多萬。


100萬的口罩設備三天回本?口罩“荒”,心慌慌


設備商把這筆賬算的很清楚:“我們賣的其實是‘印鈔機’ ”。


10天交貨的生產設備線價格已炒到百萬,不過一旦上線可保三天回本。盡如此,很多仍是有價無市。


一條全自動生產線每分鐘可製造90-130個口罩,24小時不停產,一天可以做13-18萬個口罩,每個口罩按3塊錢算(據說現在漲到了4塊多),兩到三天就能回本。


雖然能等一個月,就只用40多萬,但誰都知道復工剛需近在咫尺。“有人甚至主動加價一兩萬,就是為了插隊拿貨!”


困住中國口罩產能的掣肘在什麼地方


上游決定產能,原始物料告急


十幾年間,非典、禽流感和霧霾猶如三部曲,將口罩話題一寸一寸地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同時鍛造出強有力的口罩產能。到2018年,中國的口罩年產值已經達到45.4億隻,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


光是在河南省長垣市就聚集著40餘家醫用口罩生產商,這裡因此被稱作“醫療器械之鄉”(我國具備醫療器械資質、能夠生產醫用口罩的生產企業佔比不到 2%),規模通常在幾十人到幾百人不等,屬於典型中小企業,利潤微薄


平時,一次性醫用口罩成本在2毛5左右,東莞的一名口罩生產商吳軍說,利潤約為2毛錢,口罩廠商還會面臨招標方砍價壓力,利潤可能還會更低。


“和現在差不多,一噸12萬,也有報價17萬的,我都聽過。”吳軍對非典時期的漲價記憶猶新,當時,上游熔噴布價格也曾一路高漲。17年後,新冠疫情爆發,市場行情有過之無不及。無紡布、熔噴布、耳帶、鼻樑條等口罩原材料的需求每天都在倍數級增長,遵從客觀市場運作規律,漲價無可避免。


有人叫到30萬了,還不一定拿得到貨。” 這個春節,某市科技局的王中軍過得格外忙碌,除了牽頭本地科技企業攻堅口罩生產,也要操心人工和原材料。


“都知道缺熔噴布,但熔噴料緊缺才是源頭。” 王中軍有些無奈。他們試圖聯繫過一些企業,但只有燕山石化還有山東、上海等地為數不多的幾家能生產其餘的只能依賴進口。


100萬的口罩設備三天回本?口罩“荒”,心慌慌

熔噴布專用料,也就是針對醫用口罩專門改性後的聚丙烯。塑膠材料加工過程中熔液流動指數越高,熔噴出的纖維就越細,製作成的熔噴布過濾性也就越好,越能防住病毒。


普通醫用口罩通常由三層組成,簡稱為SMS結構:兩側為單層紡粘層(S 層),中間為單層或多層(M 層)的熔噴層。抵擋新冠病毒傳播最為關鍵的部分在於中間的熔噴層也是口罩成本的大頭之一。製造熔噴層需要熔噴料,也就是經過改性處理後的聚丙烯,一種超高熔脂無紡布專用料(熔噴布專用料),這種專用料才是醫用口罩濾層的最佳選擇。


通常,要想獲得這種專用料,需要由改性塑料廠針對下游特定產品(比如醫用口罩)聚丙烯進行特定加工。

我國聚丙烯產量足夠大,但是,能夠針對醫用口罩將聚丙烯進一步加工成熔噴布專用料(也就是超高熔脂聚丙烯纖維料)的企業卻屈指可數。


一方面,國家對於改性塑料行業的鼓勵態度並不明確,另一方面,由於醫用口罩市場有限,針對醫療衛生領域從事改性塑料加工的市場規模比較小,附加值也不高,因此,熔噴料在大多上市塑料製品製造企業的業務中佔比較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疫情爆發之後,上游產能迅速被盤活,但仍有些力不從心。根據2月18日公開資料顯示,國內最大熔噴料供應商母公司道恩股份日產量已經從春節後最初的日產120噸提高到200噸。湖南盛錦新材料

全面復產後日產能接近100 噸。燕山石化、上海石化等公司也相繼找到生產熔噴專用料的方法。


但是,目前熔噴料產能到底有多大——這個扼住下游醫用口罩產能的咽喉的真實數字,仍然不明。媒體“非凡油條”在《口罩裡的國運》一文中曾談到一組數據。根據來自石化系統的一份不完全名單統計:“全國的產能也只有15萬噸/年左右,相當於每天410噸。”


關於一噸熔噴料可以生產多少隻口罩的問題,投資者提問時給出了參考數據:“熔噴聚丙烯料除了用在口罩外,還用在醫院手術服和防疫防護服。每噸熔噴料可以做10萬-25萬隻的醫用口罩。”


按照最大支持量算,每噸熔噴料可生產約25萬個醫用防護口罩。“410噸的全國熔噴料產能,馬力全開也只能支撐日產1億隻防護級口罩

。這距離2月底產能1.8億隻可差了不是一丁半點。”


突發疫情打破了供需平衡。疫情之前,噴熔料足夠用,一旦下游市場需求突然暴增,總產能有限,再加之擴產週期較長,設備也貴企業並不敢輕易擴大產能。


“國內也有企業能生產,但誰能在這麼短時間大量出貨?”


製造業上下耦合的特點決定了其環環相扣的生態鏈條,熔噴料的失衡直接讓口罩過濾夾層裡的熔噴布“一布難求”。


“供給決定需求”可預見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國作為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實際產能仍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但多重因素影響著原料價格及口罩成品價格,能否“三天回本“大家也是見仁見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