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的“限薪令”,想要傳遞什麼信號?

動輒上千萬的高薪片酬,吸引著無數年輕人想要踏入影視圈這一行業,如今影視行業的行情藉著熱度被炒得“水漲船高”。可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娛樂圈的總體反應讓人感到很心寒,國產影視行業片酬高得益於市場行情好,而市場行情好的前提條件是需要國家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難時不見蹤影,撈錢時處處可見。在特殊時期國家廣電推出“限薪令”的舉措,究竟有著怎樣的意味?

特殊時期的“限薪令”,想要傳遞什麼信號?

2月20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每部電視劇網絡劇全部演員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這對於拿著高薪片酬的一線藝人來講這無疑是一個壞消息。

特殊時期的“限薪令”,想要傳遞什麼信號?

中國影視市場不僅在國內吃香,國外的藝人更是虎視眈眈。有些國外的明星甚至不惜自降身價也要進入中國影視行業來“強分一杯羹”,撈點油水。張娜拉就是比較典型的人物之一。

特殊時期的“限薪令”,想要傳遞什麼信號?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廣電總局在特殊時期頒出這樣一記重拳,想要傳遞的含義不言而喻,就坤仔個人層面來解讀的話,大致可以分為三點。

一、扶正娛樂圈唯利是圖的不正之風。

如今選秀節目層出不窮、有唱歌的、跳舞的、喜劇人的、拼演技的等等。不可否認,在這些參賽選手當中,有些人是真的為了圓自己舞臺夢而踴躍參加,華式風格創始人華晨宇就是最好的證明,但大部分人的真實想法還是“利字當頭”。

甚至不惜“擠破頭”也要進入這一行,天真地認為只要能進入娛樂圈的影視行業,當了演員就能夠效仿娛樂圈的一線藝人那樣獲取高額片酬。正因為在選擇演員這一行業的初衷已經發生“質變”,廣電總侷限薪令的舉措,其實在間接告知那些唯利是圖的藝人,懂得什麼叫知難而退。

特殊時期的“限薪令”,想要傳遞什麼信號?

二、穩定影視行業的市場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管是哪個行業,如果想通過職業熱度來肆意炒作市場行情,挑戰社會秩序的做法,終究要面臨被“一刀切”的風險,如果利慾薰心想要靠“打擦邊球”的僥倖心理來豪賭,那麼最後的結果一定是“輸的毛都不剩”。

演員行業也必須遵守市場規則,遵循社會制度來運行,並不是演技好的,你的片酬就該高,演好每一個角色不是自己分內之事嗎?這份敬業態度什麼時候跟片酬掛鉤了?在特殊時期“限薪令”的出現,就像是穩定影視行業的一劑良方一樣,有人哭,自然就會有人笑。

特殊時期的“限薪令”,想要傳遞什麼信號?

三、抬高影視作品的質量,拒絕“湊數、注水、拖沓”的趨勢。

國產的電視劇一般集數偏長,尤其是古裝劇尤為突出, 有的甚至達到六七十集。對比鄰國日韓的影視作品來看,日劇跟韓劇的平均集數在十六集到二十集左右。那麼……集數長就代表製作水準更高嗎?很顯然這種說法並不能成立。

國產劇較長,間接反映出國內製作商存在一種病態心理。習慣在劇情上摻雜水分來湊集數、如果作品在播出之後比較受歡迎,投資商會採用劇情“拖沓”的方式來賣關子,以湊數、注水的形式實現利益最大化,以消費群眾的興趣來牟利,不僅拉低影視作品的質量,更消耗了群眾的耐心,“限薪令”恰巧可以起到威懾作用,防止投機取巧的趨勢蔓延。

特殊時期的“限薪令”,想要傳遞什麼信號?

由此看來……“限薪令”的出現更能淨化影視圈內不良之風,廣電總局開出的這一劑良藥,利與弊的權衡到底孰輕孰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