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歷史——一粒種子拯救了我們的老祖宗

在距今大概1萬年前,那個時候的人類已經開始成群結隊的生活在了一起,原本在叢林中生活的很好,但是由於人口數量越來越多,深林裡的各種果子明顯已經跟不上消耗的速度了。幸運的是大家還可以一起出去捕獵,在那個時代食草動物和現在一樣,依然是我們的狩獵的第一選擇。

趣說歷史——一粒種子拯救了我們的老祖宗

但是不幸的是,就是那個時期,我們經歷了一次冰川運動。等到氣候逐漸恢復正常的時候,人類傻眼了。不但果子沒有了,就連食草動物都集體搬家,再也找不到蹤跡了。剩下的都是這些:猛獁象,劍齒虎·····。可以說人類是搬家最晚的弱勢物種了。

趣說歷史——一粒種子拯救了我們的老祖宗

當然一開始人類還是向命運發起了不甘的怒吼,曾經組成過獵殺猛獁象等食肉動物的小隊。但是事實讓他們明白誰才是食物。。

當時的人們被現實打臉之後,開始尋覓求生的方法,最終他們決定離開這個傷心地,選擇更加廣袤的平原去生活。現在森林裡面沒有果子,沒有溫順的食草動物,只有虎視眈眈的肉食動物。人類當時的腦子確實沒有發育完全,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對危險一無所知。而且推動他們走出深林最關鍵的一個因素是,他們找到了賴以生存的辦法——種子

不知道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擁有了聯想這個變態的能力的,就好像是現在我們看到土豆會想到薯條,看到牛會想到牛奶和牛肉一樣。

當人類一萬年前看到當時他們吃剩下的果核在第二年長出了小樹苗的時候,他們心裡恐怕很難明白自己是怎麼做到的。但是在機緣巧合之下,他們發現了一種植物,這種植物結出的顆粒不但能吃(雖然不好吃),而且只要把這些顆粒撒在土裡,等上一段時間就又會有許多一模一樣的植物長出來,結出更多的種子。

趣說歷史——一粒種子拯救了我們的老祖宗

而這個植物按現在的叫法,在中國南方叫野生稻,生在中國北方叫做狗尾巴草和野糜子。(北方田間地頭最常見到的狗尾草,也叫莠,它的植株形態和穀子十分類似,在剛長出來的時候和穀子的幼苗很難區分,所以一直就有“良莠不分”的說法。狗尾草在亞洲地區有廣泛的分佈,我國黃河流域尤多,我們的祖先最早把野生狗尾草作為飼料種植,以後逐步馴化為栽培穀子的最早類型。)

趣說歷史——一粒種子拯救了我們的老祖宗

可以說就是因為這些種子拯救了我們的先祖,也給了我們先祖走出叢林的勇氣。

但是那個時候的野生稻和我們現在的吃的大米可是完全不一樣。這時人類的另外一個天賦技能“吃”展現出了他強大的作用。

每當夜幕降臨,遠古的人類們點起篝火(是的當時的人類已經掌握了點火的技術)。在山洞中咀嚼著難以下嚥的食物時,突然發現今天的飯好像比昨天的好吃一點點,不由得看了看抓在手裡的飯粒發現原來手裡的米粒要比之前吃的米要短一點,但是要“胖”一點。聰明的人類就在想,明明可以吃到更好吃的,為什麼要吃垃圾,下次就種這種。就這樣通過人類幾十年的不斷的挑選,人類文明重要的一部分——水稻和穀子便被馴化而成。(2004年,中美聯合考古隊終於在湖南省道縣玉蟾巖發現了5顆實物稻子,這幾粒稻子既像野生稻又像栽培稻,是一種從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演化的最原始栽培稻類型,斷代測年顯示,這些稻的種子距今大約一萬兩千年。)


趣說歷史——一粒種子拯救了我們的老祖宗


人類是吃肉的而且很喜歡吃(反正我很喜歡),在沒有肉的日子裡面,我們的祖先想必也是日日夜夜的抓心撓肝。人類走出深林之後,雖然有水稻,但是狩獵人類也沒有忘記,畢竟是賴以生存的老本行。

就在某一天,大家組隊出去打獵,在那個時候人們已經發現自己很難弄死一頭猛獁象或者劍齒虎,於是他們把目標轉向了跟他們級別比較接近的——野豬。

這一天他們的運氣不錯,找到了一個野豬窩。在經過一番殊死搏鬥之後,野豬紛紛斃命,在大家收拾同伴遺體以及打包戰利品時,他們發現了幾頭小野豬。這時候人類獰笑著走了過去,準備晚上在吃一頓鮮美的烤乳豬。

趣說歷史——一粒種子拯救了我們的老祖宗

小豬被帶回了大家居住的山洞,因為沒有什麼攻擊性就和小孩子放在了一起。小孩在山洞裡悶了一天,也很無聊,看到有這麼一個新奇的玩具,喜歡的不得了。還拿草,樹葉,甚至是稻穀的殼來餵豬。豬當然是來者不拒了,什麼都吃。這時候,我們的祖先心裡在想:“這豬挺好養活,什麼都吃。按照成年野豬的攻擊力來看,要是養大了看家護院應該是沒啥問題。”

這麼一想,這小豬才算是保住了性命,並決定開始把豬當成看家護院以及狩獵的幫手來飼養和培養。但是這豬除了吃就是睡,而且長得一天比一天大,至於看家護院簡直就是妄想。最要命的就是還特別能下崽。

日子一天天過去,狩獵的並不能保證每次都有收穫,每當外出狩獵沒有收穫,回家又看到一群豬在家裡打呼嚕的時候。當時的人心態都是崩潰的,於是心一橫,惡向膽邊生準備弄死一頭來充飢。或許當時有人出來阻止並告訴大家豬是我們的朋友,但是最終沒有抵住肉的誘惑。就這樣第一頭家養馴化的豬,被放到了篝火上烤了起來。不知道當時的人會不會聞著烤肉的味道,嚥著口水說——真香。

在興隆窪文化遺址中,出現了最早的龍形圖騰,而且很多都與豬有關,如豬首龍、玉豬龍等,這些遺存物的發現都證明了在先古時代生活中豬的重要性。


趣說歷史——一粒種子拯救了我們的老祖宗


在馴化豬以外,人類又先後馴化了狗、雞、鴨、牛、馬、駱駝等一系列動物,它們中的大部分直到今天仍是人類肉類食品中的主要補充來源。

隨著充足的食物肉類的供應,這個時候人類的大腦開始了飛速的發育。自從人類發現把尖銳的石頭綁在棍子上,打擊獵物時可以有更大的殺傷力之後,人類在發明工具的道路上一去不回。

2001年田螺山遺址發掘中(文化堆積厚度超過3米,分為6個文化層,距今年代約為5500--7000年),人們驚訝的發現了一樣東西——骨耜。這是個什麼東西呢?簡單來說這個東西類似於我們現在鐵鍬。它是用水牛的肩胛骨做成的。骨耜(si)的發現,說明在距今6000年左右,人們已經發明出了可以大大提高種植效率的工具,這可以說是農業發展中的一次重要的技術革命。

趣說歷史——一粒種子拯救了我們的老祖宗

可以想象,在6000多年前,先祖們早上帶著狗,扛著骨耜,出去辛勤勞作,傍晚時分,回到家升起篝火,用石碾石杵加工糧食,做一頓美食犒賞自己。確實是一幅生機勃勃的美好樣子。

自此以後人類終於走出了矇昧和飢餓的陰影,逐漸走向了世界舞臺的正中心。

小科普

古人常說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其實在距今5千年到4千年間所有的五種就都已經出現在了中華大地上。

五穀:穀子、糜子、稻穀、大豆和小麥

六畜:狗、豬、雞、羊、牛和馬

那麼人們在吃飽喝足之後,會做些什麼呢?之後先輩們又做了些什麼才最終締造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文明呢?——請關注我的賬號,我會一直為大家輸出我的想法。

本文有些地方為個人推測,如有謬誤請大神不吝賜教,感激不盡。如您喜歡請點個關注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