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到底需不需要法律顧問?

很多中小企業會這樣拒絕律師:“公司比較小、沒多少糾紛所以不太需要法律顧問”,亦或,“什麼時候得走訴訟程序解決糾紛時再請律師吧”等等。李嘉誠說:沒有律師的意見,我不敢在合同上簽字。離開律師,我什麼也做不了。

實踐證明,由具備一定法律知識和工作經驗的法律顧問來處理法律事務,既可以防範法律糾紛,也可以更好地解決法律糾紛,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經濟損失,有效地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那麼,有哪些理由可以說服中小企業的管理者聘請法律顧問呢?

1.有效防範法律風險,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觀念

兵法雲“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訴訟並非是解決糾紛最好的方式,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最好的方式是防患於未然。

法律風險是企業面臨的最大的潛在風險,因為法律背後是國家的公權力機關,違法必將受到制裁,這是任何一箇中小型企業都無法承受之重。而法律風險的預防和控制正是企業法律顧問最主要、最重要的工作。

法律風險管理不是要求企業經營者精通法律,而是要讓他們意識到應當將法律風險作為企業的重要事務納入管理體系。

律師在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時,可以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法律風險管理觀念,逐漸改變某些企業“我們法律事務很少,根本不打官司”的錯誤觀點。

2.有利於商業交易順利完成

中小企業的商業交易常常是“先朋友,後合作”,而交涉細節又必然要涉及利益的安排、取捨,這些常常礙於情面而難以啟齒。

如果由法律顧問出面談判,則可兩全其美,既能照顧雙方的情面,又能將雙方的權利義務用完備的法律文件予以明確,保障安全,節約時間,達到交易和合作的根本目的。

此外,聘請專業法律顧問還可督促客戶履約,讓客戶不會輕易違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商業交易的順利完成。

3.減少公司成本

與其在遇到問題時請律師來充當“外科醫生”,不如趁早請律師成為企業的“保健醫生”。

對商人來說,動手術和服用維他命的成本孰高孰低是不難判斷的。同理,與其花錢打官司,不如花錢請法律顧問。

聘請專業的法律顧問比公司內部設法務崗位具有更高的性價比。

一名普通的公司法務的月薪通常是3000-5000元,若具有一定資質,費用通常會更高,這還不包括社會保險的花費。

而對於中小型企業,一般兩萬左右就能請到專業的法律顧問,且還不需提供保險、福利,選擇聘請法律顧問無疑更加划算。

4.提供的法律服務更為客觀、專業、方便

公司法務人員屬於公司內部編制,因此職責上多有隱形的限制。在做決擇判斷時,也因為公司內部人際關係或個人利益等多有掣肘。

外聘的法律顧問則不會介入內部利益格局,可以提供獨立冷靜的處理意見,相對來說更加客觀。

專業的法律顧問還經常參與訴訟案件,具有豐富的法庭經驗與庭審技巧,並且對於法律風險更具有敏感性,更利於法律風險的提前防範。

從目前的勞動力市場上看,公司內部專職法務大多專注於公司事務,但是在處理外部糾紛或者進行危機處理方面卻並不一定擅長。

因此,一個常年合作的外部法律顧問團隊在緊急情況下所提供的幫助對企業來說非常寶貴。

另外,比起一般的公司法務,法律賦予了律師更多的調查取證權、訴訟參與權等各方面的權利。

律師是國家承認的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殊權利的“準司法人員”,專業的法律顧問可以就有關問題出具法律意見書、律師見證書和發表律師聲明等法律文書,解決很多原本需要訴訟才能解決的問題。

5.擁有更多的同行資源 便於集中智慧處理問題

專業律師相比公司法務人員擁有的專業圈子更大,當遇到疑難雜症時,專業律師可以利用所在律師事務所的便利,召開專題討論會,集中更多專業律師的智慧解決問題。

成功的執業律師多是積極的社會活動參加者,至少在某些熟悉的行業具有一定的人脈,便於為企業在行業上下游進行業務對接,與客戶分享相關資源。

6.更容易和企業主動對話,提升企業形象

專業的法律顧問成就動機更強,更渴望成功,也因此會更主動地為企業主出謀劃策。

經過長期合作,雙方都更加了解彼此,工作中能夠更加親密無間地配合,這給企業的發展壯大所帶來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例如專業的法律顧問可以為公司進行法制宣傳,贏得群眾對企業的信任;聘用一家優秀、知名律所的律師作法律顧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7.幫助企業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和法律監督機制

在制度化的管理中,法律因素貫穿始末,律師參與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設計是十分必要的。制度中必須注入法律風險防範和控制的機制,杜絕因制度不健全引發法律風險。

專業的法律顧問可以幫助企業規範法務部門和法務人員的工作,合理設計職權,還可應公司的要求開展“法律課堂”,對公司的工作人員進行法制教育及培訓。

8.量身提供法律服務 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不同的企業,管理模式、主營業務、客戶情況、交易習慣等都有差異。

專業的法律顧問可以在深入掌握不同企業個性的基礎上,為企業量身定製主營業務合同、勞動合同和其他常用合同的示範文本,讓企業人員在具體操作上有章可循,在簽約層面也可起到法律風險的防範作用。

除此之外,還可為中小企業的設立、股權轉讓、增資減資、招標投標、合併分立、清算註銷、資產重組、改制上市等全面提供法律服務,為企業的發展壯大保駕護航,排除後顧之憂。

9.可成為決策的參與者

在法治國家,絕大多數社會事務都可能用法律的方式來解決和表述,商業領域也不例外。

以美國為例,美國很多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都需要企業法律顧問的詳細論證,甚至美國政府在政府採購、WTO談判時都會經常聽取華爾街律師的意見。

如果說人生就是由一場又一場的談判組成的,那律師無疑是最好的談判家。

中小企業到底需不需要法律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