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口瘡、長包這些“火”會經常光顧不少人群,究竟哪來的火呢


發燒、口瘡、長包這些“火”會經常光顧不少人群,究竟哪來的火呢

中醫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寒涼派”創始人劉完素曾經闡述過這樣的觀點:“六氣皆可化火。”中醫所謂的“六氣”,是指風、寒、暑、溼、燥、火六種能誘發疾病的基本病理原因。在劉完素看來,“百病皆因火生”,這六種“病因”最後都能化為“火”來損壞我們的健康。


風邪化火


風邪是很常見的一種致病因素。風邪分為風寒、風熱和風溼。其中風熱和風溼嚴重到一定程度之後都可以化為實火,消耗人體的津液和體力。比如,夏季感冒,多因感染風熱所致,這時會有口渴、咽乾、煩躁、悶熱等一系列“上火”的表現,這正是由於“風邪化火”所引起的。風溼通常夾熱邪,侵襲患處所導致的。


寒邪化火


在中醫理論中,陰陽可以互相轉化,“寒極則熱”,受寒之後發熱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在寒邪極盛的時候,陰陽之氣都嚴重缺乏,這時會出現“虛熱”的症狀。比如發熱時額頭滾燙、臉色赤紅、口渴欲飲等,都是“虛熱”的表現。而這些,都是寒邪轉化為“火”所導致的。


發燒、口瘡、長包這些“火”會經常光顧不少人群,究竟哪來的火呢

溼邪化火


溼邪夾雜熱邪同時出現。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夏天通常是悶熱而潮溼的,人除覺得煩熱易怒、口乾咽燥之外,還會有身重、口中發膩、食慾減退等染受溼邪的症狀。溼邪特性粘膩而厚重,長時間溼氣沉積,得不到升發,就容易轉化為“火”。這在夏季,尤其是梅雨季節更為多見。如果夏天不注意燥溼清熱,就很容易感染“溼熱”之火。


燥邪化火


燥盛則會化火。長期乾燥的環境會使人出現口唇乾裂、口渴咽乾、皮膚脫皮等狀況,其實都是因為燥邪過剩轉化為“火”引起的。這在秋天比較容易多見。秋天氣候比較乾燥,同時氣溫也比較低,人體抵抗能力較差,燥邪就容易侵犯人的身體,嚴重時則會化為“火”,所以在秋天人的肌膚比較容易乾燥、過敏,產生各種問題。這都是由於燥邪化火所致的。


暑邪


暑邪又成為熱邪。熱邪化火是很好理解的。比如在炎熱的夏季,我們會感覺到悶熱與煩躁,正是因為熱邪化為實火,侵擾到人體所引起的。夏天也是人最容易上火的季節。火熱之邪容易侵入人體,這時如果同時染受內火,內外夾擊,則會出現嚴重的上火症狀。很多人“苦夏”不僅易發各種顏面瘡瘍、口渴咽乾、汗出如漿,而且情緒煩躁易怒,這都是染受了暑邪導致的。


發燒、口瘡、長包這些“火”會經常光顧不少人群,究竟哪來的火呢

生理之火,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不可或缺的元素。病理之火則會耗散人的正氣,是損害人體健康的一種病邪。它會直接侵入人體,使臟腑功能紊亂,同時“過火”也會傷及機體免疫力,使人很容易患上各種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