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都在放炮中

明中叶,有一开隶县,穷山恶水之地,民不聊生,百废待兴。

柳某颇具才干,被有司任命为县令。

甫一上任,柳某宵衣旰食,整顿吏治,延请人才,兴修水利,开办学校,不出一年,该地即呈生机蓬勃之势。

民众服膺,择一吉日,赠柳某一匾,上书生民父母。

柳甚自得,当夜与夫人对饮后,行敦伦之事,正酣时,有巨声于四周炸响,不绝于耳。柳某惊而精噎,遂痿不举。

次日,寻一吏,细问昨夜声响。

吏答曰:此巨响乃鞭炮声。鄙地万山重叠,森林茂密,故蚊蝇群舞,瘴疠横行。百姓愚昧,以为病魔毒怪作祟,放炮以发巨声驱之。久之,凡红白喜事、逢年过节,皆以放炮示之为礼也。

然柳某人来此已半年,为何之前未闻。

大人有所不知,大人任前,鄙地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何来余钱购炮作礼?大人任上,大刀阔斧,大有作为,百姓始能衣食无忧。管子有言:衣食足则知礼节。昨晚放鞭炮是百姓们表达对大人的敬意和谢意啊!此事足可写入县史了。

Mmp!柳某心里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还县史,恐被人笑死。

传令:自今日起,禁燃鞭炮!违者拘之。

未一月,逢春节,子时方过,县牢已满,至丑时,群情汹汹,寅时,民变,竟聚众冲入县衙,砸碎匾额。混乱中,柳某携夫人仓惶而逃。

开隶县志称之为“禁炮事变”,并评论道:柳某以一己之私而损众民之利,取得一点小成绩就浑然忘记了自己是什么东西,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弃之敝履,是这场事变的根本原因。

古今多少事,都在放炮中

后萨某接任开隶县令,上任前上司千叮万嘱,务必处理好鞭炮一事。殷鉴不远,不能不慎啊。

萨亦不喜鞭炮,但更深谙堵不如疏之理。上任后,马上取缔禁炮令,还以县府名义开办了多家鞭炮作坊,并大幅降低鞭炮价格,对依然买不起鞭炮的贫困家庭给予财政补贴。多措并举,开隶百姓燃放鞭炮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

放鞭炮是开隶人民最在乎的仪式。人民容易满足啊,繁重艰难的生活里,给自己来点仪式感,会感觉这单调无聊的人生便突然庄严神圣起来。萨某在不同场合如是表达。

彼时,外人进入开隶县,会立即陷入一种疯狂的半梦半醒欲仙欲死状态。到处炮声隆隆,烟雾笼罩,鸡犬之声相闻,而人之面目不得见。连上司都觉得矫枉过正。

让鞭炮响一会儿,萨某很淡定。

半年左右,据开隶县志载:因放炮引发的踩踏事件三十余起,屋舍被毁百余座,邻里之间械斗不计其数,致死七十多人,伤者无论,堪称惨烈。

乡绅代表来找知县,萨公说:放还是要放的,禁放便犹如炮仗扔进公厕,会激起民愤。但要规范放炮程序,减少不必要损失。

于是成立了放炮审批委员会,凡百姓欲放炮者,需提前一周申请,经炮审委同意并缴纳十斗米才可燃放。

一个月后,开隶全境炮声希闻也!

乡绅代表又找知县,表示群众需要鞭炮声,一日不闻,食之无味,三日不闻,干活无力。萨公频频点头,大义凛然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吾辈之使命也!

开隶县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每座城门逢年过节便悬挂起长得惊人的鞭炮。当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去放的,严格公开的多轮竞标后,价高者放之。

此法一开,竞者云集,炮价飙升。竞得者自然踌躇满志顾盼自雄,落败者气馁之余亦暗自蓄力卷土重来,旁观者有热闹可看,一旁鼓噪,也仿佛自己也是主人翁。总之皆大欢喜。

唯一遗憾的就是节假日太少,不够用。

萨公体恤民意,增设多个节日。开春,有播种节;秋月,有丰收节;夏天,有出汗节;冬季,有储藏节。四时之外,五谷百花也各有其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开隶人民倒有二百天在过节。

如此三年,开隶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空前提高。有司依例考核萨公,见成绩斐然,百姓拥戴,欲提拔之。然开隶百姓坚决不放,甚至以死相逼。有司倒也以民为本,在全国范围内大肆表彰了萨公,并要求萨公就一直留在开隶,勉励他与开隶人民生死相依,一刻也不能分割。

萨公本心雄万夫,自此付诸东流,不免郁郁寡欢,终日借酒浇愁,五年后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