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裝了,你不喜歡合群》:“我養你啊!”“你養得起嗎?”


希望有一天,

你會明白,活出自己,才是終極命題!

與其活在別人的套子裡,倒不如學會取悅自己。

希望你能看清人生的真相,勇敢地向生活說一聲:“我攤牌了!”


《別裝了,你不喜歡合群》:“我養你啊!”“你養得起嗎?”


“我養你啊!” “你養得起嗎?”

看到個帖子,挺耐人尋味的,是一個姑娘嘲諷對自己表白的男生: “曾經,有個月薪 6000 塊的少年說要養我,但聽我說,我每個月的個護和洗髮套裝就要花 600 多塊,他就嚇得縮回去了。”

這位姑娘,還變身情感界的福爾摩斯,教大家怎麼像挑魚刺一樣, 挑出情話裡的貓膩。她說,正確的“我養你”,是不降低你原有的生活品質,甚至提高生活品質,否則,跟養豬有什麼區別?

時間退回到 1999 年,在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裡,這一句“我養你啊”,是讓柳飄飄哭到眼淚鼻涕不分家的情話。哪怕,說這句話的人,當時只是個吃盒飯的跑龍套的;哪怕,尹天仇的全部家當,只夠她一夜的小費。

今天,計算器毀掉了情話裡的浪漫。女生可以踩住男生的尊嚴, 把計算器按得震天響:我每個月洗護 700 塊,買衣服 3000 塊,旅行5000 塊,話費 100 塊,交通費 300 塊,伙食費 2000 塊,去酒吧消費500 塊……再看看你每個月才掙多少錢。看吧,看吧,說養我時壓根不是認真的,現在洩氣了吧。說完,洋洋得意,轉身離開。

這是消費時代的勝利號角,像三體人把倒計時強行放在汪淼眼前一樣,它也把賬本甩在窮人面前,並冷冰冰地宣判:窮人說情話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腰包,如果和臉差不多幹淨,就閉嘴,別去女生面前丟人現眼。

拒絕有 100 種方式,可這位姑娘偏偏用了最讓人難堪的一種。其實,你可以委婉,撒一點善意的謊言都沒關係,告訴他“現在挺喜歡單身”;可以直接點,“我們倆並不合適”。哪怕你一定要挑明,你可以告訴他,“以你現在的工資,大概率養不起我。”他都會知難而退。踐踏了別人的尊嚴,很驕傲嗎?又何必自降身價,把自己搞得像是貨架上的商品。

《別裝了,你不喜歡合群》:“我養你啊!”“你養得起嗎?”

為了把“我養你”搞臭,有人甚至連說話人的意圖,都要放進麻花機裡,開到最大擋,扭曲改造。

“男人說別工作了,我養你,是要你在家洗衣服、做飯、拖地、帶孩子的我養你,並不是讓你每天去美容院做 SPA、逛街、買東西、喝下午茶、跳舞、健身、做瑜伽的我養你。”

很顯然,陷入第一種生活困境的人太多了,婚姻成了小公主夢的墳墓,結婚後,難免柴米油鹽醬醋茶、洗衣和孩子他媽。

她們沒能力搞定生活,就反口埋怨自己的男人,沒能力給她們更好的。把自己當成了公主,結婚只是所有權轉讓,從爸媽到老公,等待繼續被養。

經濟獨立的女生,不會嗷嗷待哺,把賬單丟在男人臉上。而那些伸長了雙手,真正等著被養的女生,最大的人生追求,最豐滿的人生樂趣,也不過是保養、追劇、逛街和八卦。

至於男生說我養你,我更傾向於這種說法:並不是我有大把的錢給你花,你可以去買奢侈品,去環遊世界。而是,我會盡力為你創造優渥富足的生活,哪怕有天窮困潦倒,我頓頓吃饅頭,也不敢委屈了你。

王安憶寫過一篇小說《長恨歌》,故事發生在飄搖的 20 世紀 40 年代,一位心思機巧、面容姣好的姑娘,王琦瑤,突然間成了全上海的話題女王。因為,她剛剛參加完選美比賽,當選“上海小姐”。比賽結束後,有人願意養她,更準確地說,是願意包養她。長日漫漫間,她的青春消耗在上海豪華地段的某公寓裡,有穿不完的漂亮衣服,花不完的小零錢。可是,她不見天日。沒名分、沒社交,連見面時間,都要聽從對方吩咐。

我養你,並不等於我包養你。我養你,是一種決心,餘生,我為你負責、替你撐腰。你若害怕失敗,回頭能看到我在咬著牙守衛,做你的後盾。你若嫌打拼太苦,回家來,我也能滿足你一日三餐。這是在給女生找條退路,有些人,卻把它當成了坐吃等死的籌碼。

她們或許是真不知道,從畢業那天起,男同胞們就開始關注房價走勢,每個月都會計算著存款,盤算著離首付還有多遠。沒有房子,他們戰戰兢兢。對自己,更是小氣到可恥的地步,這是很多工薪階層年輕男性的生活狀態。

一個程序員朋友,講過他的一次聚餐經歷。當時隔壁桌,是某家醫院的護士,也在聚餐,清一色的女生。護士長以寒暄之名,行撮合之實,兩個單身的程序員被拱到了護士那一桌,結果屁股還沒坐熱,就被接二連三地問,“有沒有房子?”“年薪多少?”“車子買了沒?”兩個小夥子直接棄權,打道回自己桌。

已經被房價壓榨得只剩下半條命了,而那些女生,抖著腿,三五不時地笑話他們不懂口紅色號,嫌他們不認識自己的粉底品牌,嫌他們送自己 1000 塊的衣服太 low。

《別裝了,你不喜歡合群》:“我養你啊!”“你養得起嗎?”

在自己的世界裡呆久了,時間會鑄上一圈壁壘,再給你戴上隔音耳機和棉手套,如此一來,他人的壓力、無奈、敏感,你都再也無緣感受。

有次,跟同學去中山陵,大概因為天氣太熱,我暈車嚴重,就坐在座位上,頭枕著窗戶,閉上眼跟自己撕扯,拼命壓制嘔吐的衝動。正在我拼盡全力掙扎的時候,旁邊傳來一個老爺爺的抱怨聲:“現在的大學生,沒有素質,都不知道讓座。”我閉著眼,壓根沒看到他,就算看到了,以我那副樣子,也沒辦法給他讓座。我沒搭理他,因為我知道,只要我開口,比聲音先衝刺出口的,絕對是胃裡的傢伙們,雖然聲帶在距離上佔據了絕對優勢。

有人倚老賣老,有人倚女賣女。整天高喊著口號,沒有一個奢侈品包包,怎麼對得起只有一次的青春。你月光是正當,他三年攢幾十萬首付卻是理所應當。這個時候,怎麼聽不到有人提一句“男女平等”呢?

上班那會,我工位對面有一個 1992 年的男生,黑帥黑帥的,有次一起爬山,兩個人坐在山頂的一塊大石頭上,俯視整座城市,他突然對我掏心掏肺了,講了自己的困惑。他喜歡上一個女生,可是自己的收入,很難給她想要的生活。他不敢表白,不是害怕被拒絕,而是害怕, 萬一女生答應和他在一起,因而失去更好的選擇。

愛一個人時,不僅自己玻璃心,還會油然而生一種把對方當玻璃呵護的小心翼翼。而這份小心,只有在有心人的眼裡,才會被看到。

彼此成為最好的人,是什麼體驗?剛上班那會,公司有一對小情侶,他們快談婚論嫁了,還在跟別人合租。老小區,兩室一廳,他們倆住其中一間,共用廚房和衛生間。現在,女生寫文章,男生也換了工作,工資翻了翻,房子也買好了,節假日就自駕游出去玩。暫時養不起你,不代表以後養不起你。如果想在年紀輕輕時就談戀愛,必然要有心理準備,那個人很可能像個半成品,這裡有點毛病,那裡有點不足,但在時間的打磨下,他會慢慢成型、上色、完善。你想要的東西,他也慢慢會給得起。

關於男女的話題,總是很容易引起爭吵。如果,每個人都縮在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的屁股決定腦袋,問題只會越滾越大。理解不難,難的是願意去理解。只是像帖子中那個姑娘,自以為是,得意洋洋,那麼你看到的,永遠只是你曾經看到的。


《別裝了,你不喜歡合群》:“我養你啊!”“你養得起嗎?”


以上來源於山僧掃雨《別裝了,你不喜歡合群》節選:“我養你啊!” “你養得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