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房價兩年之內,從六千漲到16000,你們老家呢?什麼情況?


太誇張了吧!

兩年時間漲了一萬,從六千漲到一萬六,價格差不多翻了三倍?你確定沒誇張?

我老家縣城的房價雖然出現上漲,但也沒這麼誇張。2016年回家過年的時候縣城房價是在4000元一平米左右,去年回家的時候房價也不過是在6000元一平米左右,兩年時間上漲50%我就已經覺得很誇張了,想不到還有更誇張的。

不過現在看來,這種漲幅更像是垂死掙扎,或者說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

這兩年國家吧樓市調控的主力放在了一二線城市,所以一些小城市就成為了炒房者新的炒作目標,再加上棚改拆遷、知名房企入駐等原因,小城市的房價蹭蹭往上漲。導致不少本來想在縣城買房的人現在失去了買房機會,不過現在這些現在正在慢慢改變。

就現在來說,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基本上已經被控制住了,這一點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所以接下來小城市會迎來嚴格調控,只要房價出現不正常上漲,馬上就會有政策出臺限制房價上漲,所以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小城市的房價應該不可能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了。

另外一方面,小城市的購房需求其實極其有限,很多人在縣城買房要麼是為了結婚,要麼是為了孩子上學,但現在這種觀念正在慢慢改變,說實在的我很難理解為了買房就在縣城買房的人,如果說是作為婚房的話,一年到晚也不會在縣城裡住多久,買個房子的意義在哪裡?難道真的是為政府去庫存、拉動地方GDP做貢獻?估計沒有幾個人會有這麼高的思想覺悟。

實際上就我個人看來,未來一段時間裡小城市的房價很有可能會出現下跌,畢竟現在小城市的房價這麼高,買得起房的人本來就少,房價一高願意買房的人只會更少,到最後整個市場有價無市,不降價開發商這麼能把房子賣出去,而且反正土地都是幾年前拿的就算降價了也不會虧。開發商自己心裡也有數,就拿我們縣的開發商來說吧,一塊地拿了五六年才蓋房子,然後一棟樓又賣個兩三年,這段時間鬼知道房價漲了多時,就算再怎麼也不至於虧本吧。所以降價肯定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裡,小城市裡的主旋律。


樓盤網


這次房地產市場的最後一次狂呼,很多地方都是上漲了1倍以上,你老家從六千漲到了16000元/平米也是確實可能。但沒有必要去羨慕這些擁有無數套房產的人,如果這次沒有及時進入,那也是算錯過了一次投資機會。可這些三四五線城市並沒有那麼的璀璨奪目,一場暴風雨馬上就要到來了!


看到前不久的黑龍江鶴崗房價低至幾百元/平米的白菜價,還有雙鴨、大興安嶺、雞西等地的房價也是僅2000元左右。甚至連經濟發達的沿海區域山東乳山也出現了大幅下滑的趨勢,房價2000多元/平米。整個東北三省的偏僻地市,以及西北地區的非省會城市,不僅是人口流出嚴重的地區,也是房價萎靡不振的區域。而這種趨勢真正慢慢地蔓延開來。

從投資角度來看房地產市場,主要是以土地的稀缺性、人口的聚集程度和城市的富裕程度等多方面來衡量。也就得出了一線城市具有金融屬性,二線城市具有投資和一定的金融屬性,三四線城市具有投資和居住屬性,而非都市圈周邊的縣城等僅體現居住屬性。這也是筆者一再告誡大家投資一線城市和非省會城市之外的地區房地產更加要謹慎,非剛性需求和特色地區要敬而遠之。

而且如今的很多縣級,甚至普通是地級市都是出現了有價無市的狀態。持房在手銷售不出去等於把房產炒成了固定資產,而其剔除了工程費用之外的溢價都體現在土地這一無形資產裡面。一旦本區域的房屋銷售滯銷,而地方又迫不得已要出售土地來還債務,那麼拍地價格就會進入谷底,房價也會持續下滑,甚至還會出現踩踏現象。而購房者的最大心理就是賣漲不買跌,從而更加加劇市場的惡性循環。

雖然,很多城市的房價這幾年上漲了上來,也不可能統統回到原來的狀態,但下跌的趨勢正在形成。一線城市如今也是在降價或打折促銷,而省會城市、三四線城市又憑什麼可以保持穩步增長勢頭?縣城更是不可能獨善其身!千萬不用一衝動現在就進入到上漲了幾倍的縣城房地產裡面去,這一定會是一個接盤俠!但也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還有一線城市及周邊,以及具有較強特色的城市也是可以尋找機會下手的。普跌之時而部分地區卻會成為投資湧入的避風港。


鞅論財經


都差不多吧房價,我們正定的房價和省會石家莊還要高,也在16000千左右。


用戶203348050522


能升多少不一定,但是鋪面的話不建議賣,因為你要知道賣了就永遠買不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