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溪縣大事記(1969年-1978年)


資溪縣大事記(1969年-1978年)

1969年

1月26日 資溪縣首屆工人、貧下中農、紅衛兵代表大會在縣城瀘陽鎮召開,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1268人。

2月23日 撫州地區廣播載播現場會在資溪縣召開。

是月 因建新安江水電站,浙江省建德縣開始向資溪移民。至年底,遷入移民2485戶,12389人。

3月26日 資溪縣民兵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在縣城瀘陽鎮召開,正式代表532人,特邀代表87人。

6月 創辦資溪縣農藥廠和資溪縣製藥廠。

資溪縣大事記(1969年-1978年)

國營株溪林場納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江西生產建設兵團。

9月 農村普遍推行“合作醫療”制度

12月 中共資溪縣革命委員會核心領導小組成立。

資溪縣工人代表大會召開。


1970年

2月 江西省合成橡膠現場會議在資溪縣召開,江西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白棟材到會講話

8月 開始興建紅旗水電站(1986年更名灣頭水電站)。1972年冬基本竣工,總造價160

萬元,裝機容量1280千瓦。

12月 撤銷中共資溪縣革命委員會核心領導小組,成立中共資溪縣委員會,並恢復常設工作機構。

開始興建棟樑水庫。1974年底基本峻工,庫容總量230萬立方米。

資溪縣大事記(1969年-1978年)

開始大搞工農業“兩個突破”(工業突破無計劃設計、農業突破矮杆化),開展農業“八字頭上一口塘”為特徵的農田基本建設,建立“小而全”的“五小”工業體系。

1971年

1月5日

中國共產黨資溪縣第四次代表大會在縣城瀘陽鎮召開,正式代表265人,列席代表人397人。

1月22日 撫州專區革命委員會改撫州地區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為地革委)。

3月 撫州地區從進縣織1000餘民工資縣林業部門從事本竹果運、後留下500餘人轉為正式森工職工。

8月 資溪縣被評為“全國重點產材縣先進單位”,出席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林業工作會議。

9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江西生產建設兵團撤銷,株溪林場由資溪縣接管。


1972年

2月4日 中共資溪縣委成立保密委員會。

3月2日 破“四舊”中改用新名的人民公社恢復原名。如紅旗人民公社複名高阜人民公社。

資溪縣大事記(1969年-1978年)

3月19日 資溪縣體育運動委員會成立。

9月 全縣調整社隊規模,由7個公社調整為8個公社。

資溪縣被評為“全國發展農村小水電先進縣”,出席水電部召開的全國小型水電工作會議。


1973年

1月 撤銷資溪縣革命委員會保衛部,恢復資溪縣公安局。

2月資溪縣先進單位、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在縣城瀘陽鎮召開。

11月 資溪縣革命委員會成立農業學大賽辦公室,全縣撤起學大賽高潮。


1974年

6月 資溪縣革命委員會組織28人前往昔陽、大寨參觀。

9月 縣委、縣革委組織公社黨委書記、團委書記、婦女主任、大隊黨支部(總支)書記等125人由縣委書記、縣革委主任江映川帶隊前往大寨、林縣、株洲參觀學習。

12月3日 資溪縣知識青年代表大會在縣城瀘陽鎮召開。

12月8日 資溪縣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在縣城瀘陽鎮召開,開始抓計劃生育工作。


1975年

1月 馬頭山採育林場架設一條1700米的五跨動力轉彎運材索道成功,提高工效3~4

倍,其複式滑車間距計算方法和公式項目於1990年獲撫州地區行署科技進步一等獎。

5月8日 資溪縣工業學大慶會議在縣城瀘陽鎮召開。

9月 中共資溪縣委成立黨的基本路線教育辦公室,在全縣進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

馬頭山採育林場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基層單位”,出席全國第三屆運動會。

10月 開始興建江家源水庫。1976年3月基本峻工,庫容總量90餘萬立方米。


1976年

1月8日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逝世,全縣人民沉痛哀悼。機關幹部、工廠職工、學校師生、農村社員、街道居民自發佩帶黑紗、白花,舉行各種悼念活動。

2月26日 資溪縣軍烈屬、復員、轉業、退伍軍人代表大會在縣城陽鎮召開。

7月6~12日 全縣連續大暴雨,降水量達454毫米,瀘溪水位超過警戒線2.24米,為資溪縣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水稻受災面積20239畝,住房倒塌180棟,傷亡8人。縣委積極組織救災,恢復生產,秩序井然。

9月9日 毛澤東主席逝世,幹部、群眾佩帶白花、黑紗悼念。各部門、各單位分設靈堂,供廣大群眾前往致哀。18日下年,全縣人民分別集會,收聽北京追悼大會實況,舉行悼念活動。

資溪縣大事記(1969年-1978年)

開始興建烏石河堤,提長7.5公里,造價51萬元。1977年基本峻工,河堤兩岸1400多畝農田旱澇保收。

是年 全縣劃為10個公社(瀘陽鎮公社、瀘陽公社、馬頭山公社、饒橋公社、高田公社、高阜公社、嵩市公社、歐溪公社、石峽公社、烏石公社)、5個林場(馬頭山林場、“五・七”林場、石峽林場、株溪林場、陳坊林場)。

資溪縣大事記(1969年-1978年)


1977年

1月 全縣發行《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3月 中共資溪縣委員會與資溪縣革命委員會機構分設,縣委內設組織部、宣傳部和辦公室。

開始修建縣城建設街水泥路面,至1981年底,鋪水泥路面1309米。

是月 資溪縣工業學大慶辦公室成立。

12月 恢復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製度,全縣12名考生被錄取。

是年 籌建資溪縣罐頭廠。


1978年

1月16日 資溪縣“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代表大會在縣城瀘陽鎮召開。

1月18日 成立“一批兩打”(批江青反黨集團罪行,打擊階級敵人破壞活動,打擊資本主義勢力進攻)領導小組,開展“一批兩打”運動。

7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32129部隊進駐資溪縣。

旱情嚴重,受災農田16439畝,全縣投入抗旱資金22.41萬元。

資溪縣民兵代表大會在縣城瀘陽鎮召開,與會代表648人。

開始興建高阜河堤。堤長2.5公里,造價30萬元,1979年完工,河堤兩岸1500餘畝農田旱澇保收。

是年 資溪縣化工原料廠建成。

縣內第一座電視差轉檯——劉家山電視差轉檯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