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逆行在抗疫戰場——記新冠肺炎阻擊戰中的雁江區社區服務中心


白衣逆行在抗疫戰場——記新冠肺炎阻擊戰中的雁江區社區服務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社區服務中心作為第一道防線,承擔著眾多的工作,肩負著巨大的責任。

黨員:先鋒模範帶頭行

“為國、為民分憂,這是黨員不容推辭的義務。我是軍人,我不怕苦,把最遠的片區留給我。”這是資溪社區衛生服中心退役軍人陳玉林請戰的簡短話語。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陳玉林堅守軍人鐵的紀律,忠實履行職責,主動擔當奉獻,參與了中心最遠轄區返鄉人員的流調工作。“這個遠,我去”“這個不配合,我去”“這個有症狀,我去”他總是用簡單的話語,實際的行動踐行著一名退役軍人、共產黨員的初心。1月26日,中心接到居委會的電話,一名疑似患者的居住環境需要消毒。“我是男人,我力氣大,這種活我來幹。”陳玉林二話不說,揹著噴霧器從居民家到層層樓梯,仔細做著消毒工作。“雖然退役了,但我還是希望可以為黨和國家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陳玉林退伍不褪志,不忘軍人本色,在基層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

同樣帶頭行動的還有資溪社區共產黨員魏碧清,1月23日,中心接到通知,需安排人員到資陽汽車客運中心排查返鄉人員,“我是黨員,我先去!”魏碧清二話不說帶著隊伍值守車站。1月27日,隨著中心返鄉人員醫學觀察人數的不斷增加,中心居家醫學觀察組人手不夠,魏碧清不顧自己患有風溼關節炎,主動請戰,自願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帶領科室包攬轄區4個居委會返鄉人員的居家醫學觀察。無論返鄉人員有多不配合,無論老舊小區的樓梯有多高,她總是笑臉相迎,一次又一次宣傳解釋,贏得返鄉人員的支持與配合。轄區內的銀都酒店作為政府指定的外來人員定點住宿點,人員多,情況複雜,無論何時,只要召喚,她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酒店裡。

三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硃紅在大年三十晚上奔走在抗疫一線,為摸清芭蕉林小區密切接觸人員張某某的情況,她會同區疾控、居委會相關工作人員趕到小區面訪張某某梳理事由,經彙報請示後協助將張某某送往二娥湖集中隔離點。在之後的工作中,她堅持夜班值守,放棄與家人團聚,她出現在轄區市場等地現場,指導公共場所的人員篩查工作;按照疫情發展,她隨時同衛建局、街道辦、居委會等保持聯繫,積極調整中心工作思路和方向,保障中心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順利開展。

90後:我們跟著前輩幹

“我已經向中心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現在就是黨組織考驗我的時候,請批准我到疫情防控一線工作,跟著前輩幹!”獅子山社區服務中心的羅予晨,25歲,在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動員部署會後,第一時間找到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王建彬主動請纓。

1月23日至1月30日,她每天堅守在成渝高速路口疫情防控排查一線,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4個小時以上,1月30日晚22時,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單位的她,聽到值班人員說入戶協查走訪檢測人員人手不足後,說:“讓我去吧!”等到協查結束時已是深夜零時許,回程路上,同行人員與其說話時,才發現她已經在車上睡著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巾幗不讓鬚眉,用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詮釋了新時期一名醫務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和白衣戰士的救死扶傷精神;她,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他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入黨初心;她,以勇挑重擔、頑強奮戰的銳氣為築牢疫情防控堡壘,確保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群眾:大疫當前人人上

三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五小”行業多,分佈廣,中心衛生協管人員少,為及時瞭解排查新冠肺炎疫情,51歲的衛生協管科長王冬秀不顧膝關節疼痛,積極參與一線摸排,經常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堅持完成每天的排查工作。她說“只有數據摸牌準確了,不錯漏一個疑似人員,我們的後續防控才有明確的對象。”

蓮花社區服務中心宋菊芳明年即將退休,患有高血壓、心臟病,但為了替同事分擔繁忙的工作,她一直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深入小區,為外出返鄉人員、外來人口、給予居家醫學觀察指導,為疫情防控工作更加有效精準開展提供支持。一天兩次,一次不漏,同樣的宣傳解釋每天要反反覆覆講解多次。宋菊芳為節約同事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每天給居家觀察人員測完體溫後,還要整理資料,收集上報,便於下一班人員快速、準確開展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