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就业“一线牵”——德清公安助力企业的“招工日记”

千里招工出“快手”

助力企业“用工难”


受疫情影响

德清很多企业出现了

“用工荒”“招工难”

解企业所需,急企业所急

德清县紧急成立

10个“地地合作”引才专班

千里就业“一线牵”——德清公安助力企业的“招工日记”

紧急抽调县级机关和高新区、镇(街道)干部50余人,每组由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配一名公安干警,一名人社干部,一名其他部门干部,再加若干名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千里就业“一线牵”——德清公安助力企业的“招工日记”

全力为县招工引才专班小组保驾护航,德清县公安局连夜“调兵遣将”,精心挑选10名干警赴外配合开展招工引才工作,于2月27、28日分赴贵州、河南、安徽、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招工。

沈海斌是一名刑侦民警

他所在的是“地地合作”引才专班第十小组

2月28日夜里

他们一组7人抵达四川省遂宁市

第二天一大早

他们就马不停蹄开工了

千里就业“一线牵”——德清公安助力企业的“招工日记”

沈海斌朋友圈

与当地政府部门协商沟通,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有针对性地走访乡镇、村(社区)了解情况;通过电视、报纸、新媒体、广播等途径发布招工信息......

在招工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关卡,比如地域复杂、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沈海斌曾在四川南充学习工作十年,因为会说四川话,他在小组中充当了一名“翻译”,拉近了与当地老百姓的距离,

每天负责无数遍地用方言讲解企业的政策、群众的疑问,还要拨打接听近400个电话对接工作,并收集报名信息,梳理管理新增员工

千里就业“一线牵”——德清公安助力企业的“招工日记”

除了招工,沈海斌的重要职责是负责一行人的安全,遂宁市大多是崎岖的盘山公路,熟悉山路的沈海斌当起了专职司机。在此期间,沈海斌联系了老同事、老同学,依靠“全国公安是一家”的感情基础,与当地公安、辖区派出所积极对接,全力争取支持,

既为走访出行创造便利条件,又推动辖区派出所主动为工作组开展招工宣传,提高了工作效率

千里就业“一线牵”——德清公安助力企业的“招工日记”

“千里招工”跑出加速度

团结一致的第十小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辗转遂宁市安居区、大英县、蓬溪县,走了16个乡镇,上百个村

。为了招工,他们集思广益、妙招连连,可以重复讲解到喉咙沙哑,可以一日三餐蹲路边吃泡面,可以一天连轴工作14个小时

千里就业“一线牵”——德清公安助力企业的“招工日记”



“地地合作”引才专班第十小组与遂宁市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建立深度劳务合作关系,互补余缺,共同推动两地经济发展,造福两地的老百姓。

此前第一批招募的67名员工早已经到岗就位。

千里就业“一线牵”——德清公安助力企业的“招工日记”

3月9日下午两点,两辆大巴车载着引才专班工作人员和61名新招募的员工从四川遂宁出发了,一路风尘仆仆、昼夜兼程,4小时左右在服务区休整一次,累了就卷在座位上睡一会,跨越2000公里,历时34小时,他们在3月10日夜里11点50分抵达了德清县

千里就业“一线牵”——德清公安助力企业的“招工日记”

一路上负责大家的人身、行李、交通等安全问题的沈海斌松了一口气,终于妥善地把两车人护送到了目的地

千里就业“一线牵”——德清公安助力企业的“招工日记”

“凯旋”归来

3月11日,久别小半月,沈海斌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德清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回忆起此次招工之路,沈海斌直言虽有苦有累,幸不辱使命。


千里就业“一线牵”——德清公安助力企业的“招工日记”

沈海斌的故事只是各个奔波在外招工专班小组民警工作的一个缩影,像沈海斌一样,其他公安民警也充分发扬了公安机关特别能吃苦战斗的作风,他们夙兴夜寐,只争朝夕,忙碌于各个招工的地区。公安民警与小组成员们积极参与招工宣传、部门对接、协议签订、员工回城安排等工作。

他们与时间赛跑,全力为企业复产复工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