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戰爭與三國之爭,哪個更精彩?

齊世海


首先並不存在“兩漢戰爭”。在兩漢期間比較知名的戰爭有:

秦末農民起義、楚漢之爭、七王之亂、漢匈戰爭、綠林赤眉起義、東漢統一戰爭。

其中以楚漢之爭從規模、參戰方、歷史影響、戲劇性等多個角度都可以說最具代表性。

指鹿為馬、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約法三章、衣錦還鄉、先發制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一決雌雄、楚河漢界、沐猴而冠、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十面埋伏、江東父老、霸王別姬、多多益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鴻溝、冠亞季、冠軍、虞美人、二世祖、三秦。

楚漢之爭可以說是中華文明史上留下的歷史典故非常多的一段時期,與三國相比只多不少。

如果以歷史評論是否精彩,每段歷史都具有他的獨特性,項羽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與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中國版的源義經,太史公都敢於為他仗義執言。曹操也是在有生之年壓制士族階層,知人善用提拔庶民的一代明主,以個人能力阻擋歷史潮流三十年。兩者沒什麼可比的,都是大家崇拜、學習的對象。

如果以文藝平均是否精彩,感謝羅貫中用半白話的筆鋒向絕大多數低文化水平民眾普及了三國史,讓三國時期成為整個東亞最具觀眾市場的歷史劇本。從現在的遊戲市場就能很清晰的瞭解到,三國的受眾更多。


撒豆教教主


首先發難反秦的,是陳涉;用暴虐的手段滅秦的,起自項羽;撥亂除暴,平定天下,最終登上帝位,成事於漢家,還未曾有君主受命像劉邦這樣快的。

漢高祖劉邦,故憤發其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這就是書中所傳所講的大聖人嗎?豈非天哉!豈非天哉!如果不是大聖人,誰能夠在這樣的亂世承受天命做皇帝呢?

項籍者,今江蘇宿遷人也,字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其叔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項羽引兵渡河救趙,破釜沉舟,燒廬舍,持三日糧,以必死之心與秦軍決戰,大破秦軍,使作壁上觀的諸侯軍人人惴恐。秦軍破,羽召見諸侯,眾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傳說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項羽難道是舜的後代子孫麼?為何他興起的如此迅猛呢?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之地,乘勢起於民間,三年,遂率五國義軍把秦滅亡了,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生,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樊噲壯士斗酒彘肩,劉邦看風使舵逃之夭夭。可嘆!項羽一通操作猛如虎,不如劉邦裝條狗。

項王軍壁垓下,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精彩!項羽垓下悲歌,高祖衣錦還鄉高唱大風歌。

後世三國有詩曰: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廟堂;王充定計誅逆黨,李榷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

孫堅孫策起江左,孫權逞雄佔一方;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貔貅鎮中土;樓桑劉備本皇孫,義結關張願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先取荊州後取川,霸業圖王在天府。

精彩!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遁;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霧都溼氣


不分伯仲,都非常精彩

西漢建國曆經七年,其中三年滅秦,四年滅楚,比起三國紛爭時間要短,但是同樣精彩絕倫,下面我們來簡單探討一下。

一、劉邦一介布衣,小小泗水亭長,吃喝玩賭,犯了秦國重罪,逃入芒碭山,落草為寇,幾年之後卻成為大漢開國皇帝,這本身就是千古傳奇美談。

二、傳奇兵仙韓信,一介士卒,一躍成為響徹華夏的傳奇將軍。

三、霸王項羽與劉邦的恩怨情仇,人生反轉,也成為後人的趣談。

我們再來說說三國吧,三國有陳壽和羅貫中的加持,故事的精彩絕倫,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從古至今都是茶餘飯後,臺上戲下的話題。

所以說非要說哪個更精彩,見仁見智吧





歷史邂逅


三國吧!聽得多!兩漢!聽得少!




用戶5502164027


這個問題有問題。兩漢之戰,乍一看,以為兩漢之間發生過戰爭,其實兩漢是指的劉邦建立的西漢和劉秀建立的東漢。中間隔了一個王莽篡權建立的大新政權,但不為史學界承認。兩漢之間並未發生戰爭,他們基本是順序的關係。但是兩漢對外戰爭卻是十分精彩。擊敗了匈奴遊牧軍事帝國,迫使其西遷。

劉邦在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中崛起,最終擊敗項羽建立了漢朝,史稱西漢;到了西漢末年,皇室外戚王莽勢力做大,取而代之,建立了大新,大概十多年,此時天下大亂,最終西漢皇室後裔劉秀趁勢崛起,平定天下各方勢力,重新建立了漢朝,史稱東漢。

至於三國,那是東漢末年皇室式微,宦官做大,天下大亂,各方勢力都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曹操、孫權、劉備,相機建立了魏、吳、蜀三個地方割據勢力,演繹出了三國爭霸的一個時段。

在我看來,我更喜歡漢朝擊敗匈奴的事件,因為那是外戰,是農耕文明擊敗遊牧文明的大事件。是確立和鞏固漢族、漢文明的基石。

至於三國時期,基本以內戰為主,不過人物較多,在文學創作上教為豐富,在民間更為廣為流傳。


玉之溪


說到這個話題,史學家們也眾說紛紜。總起來一句話:夠亂!亂成一塌糊塗,。勾心鬥角,諸侯之問,將官之間,。兄非兄,弟非弟,君非君,臣非臣。人倫常理,蕩然無存。為一己之私利,而大打出手。各路小醜跳樑而出。是人不是人的都想出人頭地,爭權奪勢屈出不窮 。。。當然,也湧現出了可歌可泣,可悲的各路英雄。唉!歷史之痛,厲厲在目緬歷後人,以史為鑑,奮發立身,。供參考吧,!


志剛237


我覺得三國之爭更為精彩。

首先,夠亂,三國末期,劉漢衰落,各地武裝紛紛自立,割據一方。各地武裝之間紛爭不斷,最後三分天下歸為一統。

其次,文臣武將輩出,魏蜀吳三國出現了大量的謀臣,武將。

魏國有張遼 、徐晃、夏侯惇等大將,文臣有荀彧、郭嘉、賈詡等;蜀國,文有諸葛亮,武有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吳國,文有魯肅、張昭、諸葛瞻,武有黃蓋、周泰、甘寧、徐盛。

再者,三國時期出現了好多歷史故事,傳唱至今。例如,我們熟悉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諸葛亮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

所以說,三國之爭要更加精彩。


保定阿龍


都很精彩,但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囯夢。中國四大名著就有巜三囯演義》。故三國之爭肯定第一。



餘生龍行


如果細分的話,兩漢與三國可以並存,雖有正統的三國志和文人以此著的三國演義,但其仍然屬於漢朝,直到晉的創建者司馬家。

縱觀整個兩漢,我內心是投劉秀,蕭何,水鏡先生和項羽的票。

劉秀挽狂瀾於即倒,蕭何舉韓信而滅韓信,水鏡先生在孔明未出山時即講出了三國的結局和孔明的下場。而項羽的力量也是令我感嘆的,雖然李元霸有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的力量,即,天者有把手,可以將整個天像錘一樣舞動成風,地上若一的環,其可以將地整個掀起。

項羽的力量有多大哪,其能抓住自己的頭髮,整個人離地三尺,試想如此這般的比喻,古往今來,可以說是僅此一人。

雖然傑出人材眾多,卻缺點在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當然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就拿孔明來講,其實為逆天而動,最後落得個在五大原吐血而亡,在此不一列表,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此多說一下,在下的六章全憑腦子的記憶,從不去查資料,即,僅憑自己的文化素養而數分鐘而就,故此,有些粗枝大葉,請諾君閱過,莞爾一笑,哈哈哈。


臘月小石頭


兩漢之爭和三國之爭,一個是,一家人解救被人綁架的人質:一個是,三個流氓爭奪一個孤寡老人的財產。

這倆案例,應該是哪個更復雜、曲折、驚險、殘酷。

如果用精釆比喻,該算是三國時期,年限跨度大,戰爭次數多,各種人才的能力都發揮到了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