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性不等於壞脾氣:好脾氣是練出來的,壞脾氣是逼出來的


有個性不等於壞脾氣:好脾氣是練出來的,壞脾氣是逼出來的

森森脾氣不好,這是遺傳。

森森媽的脾氣就不好,她還總回憶小時候,森森姥爺常說的關於森森媽的話:“這幾個囡,老大最有脾氣,我最喜歡。”

森森後來總說:“我媽和我姥爺一定是誤會了,以為‘脾氣’和‘個性’是一回事,但誤會太深,她又潤物無聲,導致我從不覺得壞脾氣是個事兒,於是,到我青春期時,我們母女間的相處方式就是對抗。”

那時,森森身上常一塊青一塊紫。

一日,鄰居阿姨來串門,疑惑為什麼已是盛夏,森森卻用長褲長衫將胳膊腿捂得嚴嚴實實,而不穿裙子。森森媽斜她一眼:“你問她!”

阿姨以為森森考砸了,森森氣呼呼回:“沒有。”森森媽媽也氣呼呼地說:“我從不為學習揍她,都為頂嘴。”

是啊,頂嘴。

一言不合,森森就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濁氣上湧,喉頭腥甜,不自覺提高聲線。盛怒時,她的每一根頭髮都似刺蝟的刺,立著,用只有她能聽到的聲音喊:戳出去,戳出去。

等森森談戀愛了,歷任男友都看過她決絕的背影,“一扭頭就走”是標配姿態。

“扭頭”的理由不一,什麼忘記某個紀念日啦,什麼多看了別的女生一眼啊,有一回是因為點的菜不對,“明知道我不吃什麼,偏點什麼,可見心裡沒有我!”森森拎起包就走了。

歷任男友都哄過森森,但結局不同:有人後來任她決絕;有人也被開發出壞脾氣,每次發現不對,就先發火,先走。

森森最終和總點不對菜、還學會以暴制暴的男朋友結婚,一開始,大吵三六九。

最激烈的一次,他們把能摔的都摔了,老公指著新買的手機:“有種,你摔它?”森森毫不留情,抓起手機從19樓擲出窗外,他又指著電腦:“有種,你摔......”話沒說完,森森就奔向電腦,他不敢再戰,衝刺般抱起電腦奪門而去。

森森也奪門而去,路上,碰到一隻土狗,森森沒好氣踢它一腳,誰知,那狗一躍而起,咧著白牙追著森森。森森從沒跑過那麼快,穿過菜市場,還翻過一個柵欄,腰跑得近乎斷——她的壞脾氣被脾氣更壞的教訓了。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一次教訓。

大學同學聚會,有人回憶,森森和一個男生口角,把人家灌滿水的熱水瓶扔了,回憶者半開玩笑半認真:“他就是讓你,你啊,當年真是攻擊性性格。”

“攻擊性......”森森訕訕地說。

時隔多年,口角原因已經全忘了,可發火的潑辣樣留給當時在場的人永不磨滅的印象——忒不值了。

還有,許多不得不開口的道歉。

盛怒時那些立著的刺,終究會軟下來,它們常佐以盛怒時流下的汗一縷縷貼在頭頂,提醒森森收拾殘局。

有些人決絕就決絕了,有些人還得繼續往下過。

比如,森森扔了又被迫賠人家的新手機;比如,無數次在微信厚臉皮發出的求驗證私信:“你好,我是你夫人。”

以及,能力之外造成的不信任。

比如,升職時,領導對森森不斷重複“要磨磨性子”,他說了好幾遍,森森都想頂撞他了,但她忍住了。

最近一次想發火,是森森好不容易作為新任領導召開團隊會議。

一個人提出異議,森森解釋。

那人繼續異議,森森臉色有些嚴肅。

那人重複異議,森森開始掰手指,關節嘎巴嘎巴作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唯恐她發作。

誰知,森森撲哧一下笑了:“沒什麼,沒什麼,你說。”她揮揮手。

“森姐,過去可是那種吵架了敢在野生動物園下車的女人啊!你敢惹她?”散會後,有人擰擰頂撞者的胳膊,為他後怕。

“呵呵。”誰知,森森就站在他們背後,低聲道,“我只是有個性,不是你們說的不分青紅皂白的壞脾氣。”

她絕塵而去,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背影。

有個性不等於壞脾氣:好脾氣是練出來的,壞脾氣是逼出來的

心理師點評:如何與自己的壞脾氣相處

1.團隊合作中,不要誤把壞脾氣當成個性來縱容

一個人,如果從小到大對人對事的原則就是,一件事情,只要它的初衷和結果都是好的,過程如何不重要。

那我抱歉地通知你,除了過程,我看結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團隊合作中,需要每個成員相互配合來完成既定目標,需要成員分工明確,彼此銜接到位,並且對各項工作看法一致。

每個成員的想法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需要有的成員能積極動腦,有的成員要妥協讓步,才能達成一致意見。只要團隊中有不好相處的或一意孤行的人,情況就會變得很糟糕。如果這個一意孤行的人能力極強,能說服其他成員配合他;如果這個人不能說服其他成員,就有可能被團隊排斥在外。

一個人在生活中要學會做人做事,就是說眼睛裡不僅要有“事”,還要有“人”,這個“人”就是別人。你在與人溝通交流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因為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情感,這其中就包括自尊,以及對各種人和事的好惡感。每個人的情感和看法都是不同的,你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自然也無法與別人達成一致,也就無法進行團隊合作。

處理不好團隊合作,你的情緒自然也好不了,就會像森森一樣經常跟別人吵鬧,誤把自己的壞脾氣當成是自己的個性,毫不認為這是個性中的缺點。結果你與別人的人際關係會變得更糟,陷入壞情緒的惡性循環當中。

有個性不等於壞脾氣:好脾氣是練出來的,壞脾氣是逼出來的

2.看清自己的壞脾氣,提升“共情”能力

故事中的森森顯然沒有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也就是說,她的情感體驗能力比較弱。

缺乏共情能力的人,他們對事情的看法或者做事方式方面就會非常片面,比較簡單粗暴。就說這個森森,她的個人能力很強,也很有脾氣,有個性,自己的工作可以完成得很好。可當她做領導、帶領團隊的時候,沒法體會其他人在做事時候所遇到的一些可能的困擾和問題。因為在她看來那些都不是問題,所以她認為對於其他成員來說,這也應該不是問題。這種傲慢的姿態,無形中會拉開別人與她之間的距離。

我們在學生時代,環境單調,人和事也簡單,所以我們只要做好卷子,學好功課,寫好論文,就能萬事大吉,贏得別人的讚賞。但是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比較多元化,所面臨的就不單單是一個人或者一件事了,我們與人和事之間不再是簡單的單線關係。

成年人的社會,需要每個人都有共情能力,我們與其他人和事的關係是多線的,需要我們經常換個角度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有了共情能力,你就會了解每個人說話做事背後的出發點,你也會意識到自己武斷的評價、粗暴的吵鬧是你自身的缺點,你需要改掉自己的壞脾氣,控制自己的壞情緒。

這樣一來,你的心胸自然也會開闊很多,你就能冷靜地處理摩擦與衝突,才能與人順利交往,將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處理好。這樣一來,你的暴脾氣自然就緩和了許多,你也不會再陷入壞情緒的無限循環中。

有個性不等於壞脾氣:好脾氣是練出來的,壞脾氣是逼出來的


3.溫柔對待自己,慢慢理解他人,自然甩掉壞脾氣

我們周圍,有許多小夥伴做事的能力極強,但為人處事方面卻很弱,共情能力很差。這樣的人工作效率會比較高,但又非常孤獨。因為他們本身就缺乏理解別人的能力,所以也沒有辦法讓別人來理解自己,無法與人順利地溝通交流,在工作中只能自己親自動手,無法帶領好團隊。比如說,如果你是個工作能力極強的IT人士,可以依靠高智商輕鬆解決技術上的難題,但由於缺乏共情能力,在與人合作時就會磕磕碰碰,反而影響做事的效率。

而故事中的劉松,看起來慢吞吞、沒脾氣,但是堅持的事一定要做,他周圍的人對他也報以敬意和理解,這就是他的個性造就了他的魅力,並營造出好的人際關係氛圍。世上確實有一些天才處在“高處不勝寒”的狀態,但大多數人會因為自己情緒體驗能力的欠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很多挑戰和困難。這些人在人際交往中遇到了困難才開始反思:“好像是因為我自己有點兒什麼問題,才會導致現在的處境。有些事,我從小到大都沒有注意過,我以前並不覺得這是個事兒啊,但是現在我可能需要重視與人溝通的問題,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亂髮脾氣。”

慢慢地,你會開始自覺地去提升共情能力,學習體悟他人的感受。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要先從體會自己的情緒、溫柔地對待自己開始。不對自己發脾氣,然後慢慢地學會去理解他人,去考慮別人的處境,就會慢慢理解他人的所作所為,也不會再對他人發脾氣。慢慢地,你的壞脾氣就會一點一點地改變,你與他人的交流溝通會越來越順暢,生活和工作也會更加順遂。


有個性不等於壞脾氣:好脾氣是練出來的,壞脾氣是逼出來的


以上內容來源於林特特《有規劃的人生不迷茫》節選:有個性不等於壞脾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