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孩子们叫他“我们的刚哥”

从诗意江南到塞外边疆,

从长江之滨到天山脚下,

来自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的李晓刚老师

用他不忘初心坚毅前行的援疆经历

书写了一位新时代党员干部的

责任与担当,

用真情援疆诠释了各族群众之间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手足情”。


新疆孩子们叫他“我们的刚哥”


坚守初心,倾心育才力为表率


2018年8月,李晓刚受南京市委组织部委派,赶赴新疆伊宁市第一中学援疆支教。这是一所建校历史只有五年的年轻学校,校内青年教师居多,学校急缺有管理经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来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作为二高中学生处主任又兼年级主任和班主任的李晓刚,此次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因此,伊宁市第一中学给他安排了高三年级两个班历史课的教学任务,还兼任德育处主任、高三年级组副主任的工作。

一中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弱。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积极研究学生,研究新环境的工作方法,了解学生、适应学生,用他的博学多才征服了学生,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刚哥”。

作为一名援疆教师,他清醒地认识到,援疆教师再优秀也只能影响一届学生,要想真正提高一中的教学水平,那就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造血”,让一中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因此,他不仅主动承担起两位年轻历史老师的指导教师工作,还专门给三个年级的管理层老师做了关于数据分析的经验介绍,通过分析,帮助老师们找到了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短板,明确了下一阶段前进的方向。


新疆孩子们叫他“我们的刚哥”


用心用情,开创德育管理新局面


德育是每一所学校工作的重点,更是难点。十多年的教学经历,让他在溧水二高中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管理经验。来到这所年轻的学校,他认真分析了一中的德育管理现状,结合校情,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的模块式推进管理法。

“对于一中这种缺乏传统的学校,常规管理要分成几个模块,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去做,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李晓刚首先确立了以大课间操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建立一中的学生自主管理团队为第一模块。

学生自我打分,成立“小红帽”自主管理团队;“常规示范班”创建;学生反思日志……他将“模块、模板、模式”的管理思想传达给班主任和老师们,将“规则、规矩、规范”的意识灌输给学生们,用务实求真、追求极致的先进德育管理理念为一中德育管理开创了新局面,让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新疆孩子们叫他“我们的刚哥”


担当使命,书写两地交流新篇章


在伊宁,他凭着一位党员的坚定初心和毅力,不仅克服了时差、气候、饮食、工作环境的差异影响,也很快适应了新校情、新学情。同时,作为一名党员,他主动接受下乡扶贫任务,为两地人民的交流书写团结新篇章。

一年半的时间里,李晓刚每月都自费带上一些粮油等生活物资,到几十公里外定点联系的贫困户家中看望,到老乡家中与他们进行结对交流,带去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为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他甚至辗转到贫困村民打工的工厂和饭店。

伊犁州各学校得知伊宁一中拥有援疆教师的资源后,多次邀请李晓刚担任教学活动的评委,进行学科和管理方面的讲座,得到了伊犁师生的高度评价。

李晓刚老师踏实肯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伊宁一中师生的认可,得到了两地各级领导及部门的肯定。他连续两年被评为“江苏省援疆先进个人”,并荣获“伊犁州优秀支教老师”、“伊宁市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新疆孩子们叫他“我们的刚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