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的忠實記錄者 忘我的正能量的傳播者——記浙江磐安融媒體中心記者盧明


戰“疫”的忠實記錄者 忘我的正能量的傳播者——記浙江磐安融媒體中心記者盧明


記者 楊適時

“與抗疫最前線的‘戰士’們相比,我沒什麼,只是努力讓大家知道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初見盧明,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真誠、謙虛,每採訪一個對象,他都能感受到無窮的正能量,讓他感覺再苦再累也是值的。新聞記者的使命擔當,激勵著這個年輕人夜以繼日地採訪報道,用手中的筆把正能量、抗擊疫情的力量傳導給更多人。

28歲的盧明看上去很陽光,帶著一股書卷氣,靦腆的外表下藏著一顆對新聞事業孜孜不倦的赤子之心。

盧明曾是手握鋼槍戍邊衛疆的戰士,退役後,懷著對新聞事業的熱愛,他成為了磐安縣融媒體中心的一名記者,在新聞事業中踐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部隊優良作風。

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手中的筆成了盧明最寶貴的武器幫助他打響抗疫宣傳戰。年初二,接到取消休假指令,他二話不說,立即到崗,趕赴戰“疫”一線,全心奮戰,指揮部、醫院、隔離點、卡口……最危險的地方,都能看到他衝鋒的身影。


戰“疫”的忠實記錄者 忘我的正能量的傳播者——記浙江磐安融媒體中心記者盧明


“剛採訪完的新聞就像新鮮出爐的菜餚,要‘趁熱吃’才有原汁原味。”盧明有一個特點,雷厲風行,只要採訪完他總會第一時間成稿,捕捉可能轉瞬即逝的靈感,把最“原汁原味”的內容記錄下來。

2月3日晚上10點,已上床休息的盧明,接到臨時通知,要到各縣級交通卡點暗訪值守情況,他匆匆和家人告別就冒雨趕往單位,準備暗訪事宜。暗訪結束,他沒有第一時間回家休息,而是坐在辦公室打開電腦,梳理暗訪情況,整理成稿件《為這片“淨土”徹夜堅守——“縣級卡點”深夜暗訪記》,直到凌晨五點才回家。

“不到現場你是無法感受一線值守人員其中的艱辛。”“求真”是盧明寫稿的原則。


戰“疫”的忠實記錄者 忘我的正能量的傳播者——記浙江磐安融媒體中心記者盧明


2月8日是元宵佳節,為了切身感受記錄卡點一線人員的值班環境,他陪同值守人員嵌入式採訪,聊家常,談感受,記錄了疫情下一個個平凡人物,感受“舍小家,為大家”的大愛;2月16日,報道《冰點下的堅守》,他與值守人員在零下環境徹夜陪伴,記錄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在守衛磐安這片“淨土”時,在面對嚴峻氣候考驗時所迸發出的堅韌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報道也是防控。盧明他多次深入一線暗訪,化身普通群眾,到各卡點“闖關”,探查一線人員為磐安編織的“防疫網”是否堅固,《卡口雖小事關重大必須凝神聚力管牢管好——縣城小區卡點暗訪記》《放寬≠放任》等一篇篇稿件,如實反映了磐安“防疫網”保護下的“淨土”安全程度,切實發揮了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

40多個日日夜夜連續奮戰,盧明不知度過了多少個凌晨、經歷了多少個冰點,近40篇報道將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新聞故事呈現在大眾面前,傳遞政府防控的信心和決心、群眾戰“疫”的大愛和真情,字字見溫度,句句有力量。

由於部隊高強度訓練,盧明腰部遺留下了腰椎旁突出舊作,且已壓迫到神經。他不能久坐,但每次寫稿入神的他總是忘記身上疼痛,取而代之是完成稿件後的愉悅。“每一個人的堅守和付出,不能化為默默無聞的退場,他們需要走到前臺,面向大眾,因為他們是真正的英雄。”盧明告訴筆者。

盧明不僅是一名新聞工作者、一個老兵,還是一名黨員。正月初三,他所在的雲山社區中田村要求每名黨員到卡點值守,得知這一情況,盧明沒有向單位提出要減輕任務數量的申請,也沒有向村裡要求取消值守安排。他說:“困難是用來解決的,不是用來回避的。”於是,疫情期間,他既肩負著疫情新聞採寫的工作,還兼顧著村裡的卡點值守巡查任務,做到兩線作戰、兩戰決勝。


戰“疫”的忠實記錄者 忘我的正能量的傳播者——記浙江磐安融媒體中心記者盧明


雖然盧明的年齡不大,採訪過程中,筆者能感受到他作為新聞工作者對新聞事業的敬畏,作為老兵對使命職責的擔當,作為黨員對理想信念的堅守。

“我曾經在電臺聽到一名援鄂志願者的心聲——‘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盧明說,疫情之下,沒有旁觀者,他最想也最能辦到的就是扮演好疫情實況的記錄者,成為防控信息的傳遞者。他堅信,疫情終將被戰勝,2020必將不平凡,經過疫情的洗禮,五千年華夏文明將更加璀璨,14億中華兒女將更加團結,更加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