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被稱為“香港女兒”的人,一位是梅豔芳,另一位是普通的醫生

在香港有兩位被封為“香港女兒”,一位是梅豔芳,另一位是謝婉雯醫生,梅豔芳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在影壇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但是具體有做過什麼很多人都不清楚;而另一位可能聽說過的都不多,那麼她們兩個是因為什麼被封為“香港女兒”的,又做過那些事情,下面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兩位被稱為“香港女兒”的人,一位是梅豔芳,另一位是普通的醫生


兩位被稱為“香港女兒”的人,一位是梅豔芳,另一位是普通的醫生


2003年的非典給香港帶來了慘痛代價,有1755人感染,299人死亡,其中還包括8位醫護人員,謝婉雯醫生就是其中一個。當時香港首位確診非典的26歲青年入住威爾士親王醫院,沒有知道這是什麼病毒,是如何進行傳染的,病毒的潛伏期有多長,更不知道要如何進行治療。在短短十幾天內,威爾士親王醫院就陷入了半癱瘓的狀態,更重要的是醫院缺少醫療儲備,沒有辦法為醫護人員提供面罩等防護設備。

在一般情況下,醫院會安排醫務人員抽生死籤決定誰上,因此2003年的非典也是這樣處理的,但是在這個時候,謝婉雯醫生主動請纓自動上前線,但是在救治病人期間不幸感染,“我要快點出院,回病房幫忙!”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惦記著躺在病榻上的患者。年僅35歲,成為香港第一位抗擊非典去世的醫生。謝婉雯的死訊引起無數香港市民的哀悼,也凝聚了市民對抗疫症的精神,傳媒紛紛對謝婉雯冠以“香港女兒”的稱號。當年香港的醫護人員齊心協力,憑一腔熱血和職業素養,不畏生死打贏了那場戰役。


兩位被稱為“香港女兒”的人,一位是梅豔芳,另一位是普通的醫生


兩位被稱為“香港女兒”的人,一位是梅豔芳,另一位是普通的醫生


其實很多人年輕人對梅豔芳都不太瞭解,但是對於一些出生在她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她真的是一代人心目中的記憶。梅豔芳擁有的身份非常多,影后、歌后、慈善家,而且她對新人、對一些需要照顧的人會照顧得關懷備至。但是梅豔芳去世的時間非常早,她的離世真的是讓很多人惋惜,如今提起她來大家還是一片遺憾之聲。

在娛樂圈中,她又有非常好的人緣,像哥哥張國榮,劉德華等都是她的知己好友。"香港女兒"這個外號可不僅僅來源於她在娛樂圈裡的人緣和她對娛樂圈裡的貢獻,更是因為她那種獨一無二的愛國情懷。在當年有一段時間流行起香港向國外移民的熱潮,但是她偏不,為此她自己放棄了已經獲得的加拿大國籍,無論事情怎樣發展,她依舊選擇留在自己的祖國中國。2001年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2003年非典事件中,身為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的身份號召了香港演藝圈的藝人用實際行動來支持國家。


兩位被稱為“香港女兒”的人,一位是梅豔芳,另一位是普通的醫生


兩位被稱為“香港女兒”的人,一位是梅豔芳,另一位是普通的醫生


雖然她已經離世,但是她的名氣依然不減當年,尤其是好友劉德華,在梅豔芳紀念雕像上刻字:“香港女兒梅豔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