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想再考研了


我真的不想再考研了


疫情之下,應屆生找工作變得異常艱難。同時,也加劇了學生們考研的慾望,很多人都開始轉身備戰考研或二戰。


2020屆的340萬考研人,比去年多了50萬,但擴招的僅僅是18.9萬


分數線也水漲船高,其實難度不減反增。


你是不是也準備考研了呢?


01 被割韭菜的考研人


關於考研,我們聽過“一戰二戰”、“四進宮”、“六朝元老”、“八年抗戰”的故事,也知道總有每天能超長待機17個小時的“考神”。


考研機構都在叫囂著“不考研的人沒有未來”,“考上研你就衣食無憂”。精確的打中了年輕人焦慮並浮躁的內心。一句“你們只要努力人人都可能是黑馬”,給了多少年輕人虛幻的遐想,忽略人生的那些不確定性。


考研教材也可謂“教材中的香奈兒”,一套專業資料就要成百上千。英語的單詞書、真題冊、練習書等等,政治的肖四肖八、時政冊、黃皮書,哪哪都是銀子。


我真的不想再考研了

你以為買完書就大功告成了嗎?絕不可能!你還要報班啊韭菜們,看見英語就一臉懵逼的考研人,要報詞彙課、語法課、閱讀課;理工學生看政治像天書,也要報上基礎課、複習課、衝刺班。動輒成千上萬就投進去了。


還有在外租房那幾千幾百的房租,讓沒有收入的考研人日夜備受煎熬,從經濟到內心,覺得有愧於家長,若真的成績不理想,那種孤獨感與迷茫無助的困惑會把整個人吞噬。


本精親身經歷過一場考研大會。前三十分鐘聽的我熱血沸騰啊,感覺考完研我就能走向人生巔峰,為人類做貢獻,還能財富自由(?


我真的不想再考研了


隨即給我們打雞血的老師說,“我們開暑期班之前有個三天的小班,現在只要268,專門給大家挑選出最適合大家的學校和專業!我們為大家提供吃住!”


我心裡的激情瞬間被澆滅了一半......


她繼續慷慨激昂的輸出,“英語和政治的課程,分了幾個檔次,大家看看手中的表”。我看了下,兩門一起,最便宜的一萬多,用黑色小字體寫著“普通講解班”,最高的竟然八萬?!大大的紅字標著“精品極致班”。


大家窸窸窣窣的議論,我低頭沉思,我這考個試還得賠些家底進去?我過去二十年交的學費也沒8萬啊,我還沒思考完,她就改走雞湯的套路:“比起研究生的未來,這點錢不算什麼,還有什麼比考上研更重要嗎!”


excuse me?


“我知道有些同學還要考數學,大家加上數學的話,可以單獨收費,也可以和我們已經有的政治英語一起,還能便宜......”她信誓旦旦的講,我皺起眉把傳單扔到一邊,感覺自己頭很大,懷疑自己在某傳銷組織洗腦現場,心拔涼拔涼的。


我真的不想再考研了


大家也不會告訴你,這次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難度絲毫不亞於高考。一些頗具成功學的說辭和套路,讓那些即將被淘汰的80%的“炮灰”,也鬥志高昂的踏上這條“成功的捷徑”。


最後,機構補充了句很隱晦的話:“我們還有個貴一些的‘課程’,保證你能有研究生的書讀,大家可以私聊我。”


《搭錯車》裡有句話:“人生沒有捷徑可以走,橫著省下來的路都會變成豎著的坑,早晚都要經過。”想考研的人還是踏踏實實的看書吧,不要想歪門邪道。


也有不少年近30的職場人,與年輕人一起虎口奪食。因為厭倦了整日面對客戶和kpi的考核,也開始了出租房、自習室、樓下餐館的三點一線。這樣的孤注一擲的後果,會是大家想要的嗎。


考研不是延緩就業的措施。報考人數一直在漲,但學校不可能擴招50萬,兩者增量差了好幾倍。


什麼人適合考研,學有餘力的人,耐得住寂寞的人,這世界上沒有永久的庇護所,只是人們喜歡給自己按一下暫停。


你上交著大量的費用,和研友們抱團取暖,來寬慰自己的焦慮。2020年的棄考率已經超過了10%,也就是30多萬人棄考了,是跟風報名還是抗不過精神壓力,大家自行體會。


“我希望這輩子都不要有這種經歷了。”一位朋友告訴我。等成績和出成績後,那種心酸和無助,或許只有考過的人才能懂吧。


我真的不想再考研了


02 考研這座“圍城”


本科生擠破腦袋的想進去,研究生絞盡腦汁的在勸退。


“考上研,我就能和大學一樣散漫的過。”很多本科生如是說。大學是象牙塔,也是學生與社會之間隔著的最後一面牆。你能繼續在食堂,宿舍,教室三點之間過著不緊不慢的生活,但讀書,自古以來皆非易事。


研究生的任務,其實是在導師的帶領下,在所學領域非常狹窄的切口中,去不斷的研究和深挖。


比如新聞學,大家以新聞敏感抓住社會現象,用魔彈論、沉默的螺旋等理論去分析透徹。化學中,研究用某種元素合成幾微米粗的管。


研究生的日常,是日復一日的實驗,年復一年的調研。對比起工作,你可以更輕鬆。


但畢業後你是否依舊會迷惘而逃匿呢?你今後想從事什麼工作呢?


倘若你讀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混吃等死,混過了導師佈置的看不懂的課題,混過了最後可以躲避工作的日子,活在把研究生的學歷當免死金牌的幻想裡,最終也未必競爭的過社會上的能者,畢竟社會是最好的課堂,晚幾年,照樣能教你做人。


我真的不想再考研了

本精知道,大部分人想考研是為了給自己鍍金,對於所學內容,其實並不care。學完新聞學去當個老師,學完化學去考個公務員,說到底,大家並沒有想在某個領域深挖下去的“求知慾望”。


也有很多人,突發奇想的要“三跨”考心理學,或是隨大流的報上名。前者艱難的啃書本,後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後都不免望“成績”興嘆。這類人不適合考研。


在父母的觀念裡,能讀書總是好的。這類人即便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也要二戰、三戰,希望自己能“媳婦熬成婆”。但現實依舊會給你降維打擊,還是儘早認清現實。經濟獨立後依舊可以考,現在執意拖延戰線,就會成為父母的負擔。


03 別再用考研來麻痺自己


出來混的遲早要還。我問了問身邊還在準備考研的學弟學妹,大多數人都告訴我“就是還沒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


沒考上怎麼辦?成功學無法繼續給年輕人假設。一直在崩盤中堅持的年輕人,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再一次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真的不想再考研了

“我還要繼續二戰嗎?”或者“我是不是要先找份工作餬口?”


“我真的不想再考研了”。


狼多肉少的時候,誰敢給自己打包票說,我再來一次就一定行呢?


本精覺得大家要端正擇業的心態。考研這塊“敲門磚”雖好,量力而行,適時調整“唯學歷論”,充實自己的方式千千萬,不必吊死在一棵樹上。


研究生的起薪會比本科生多500—1000,但倘若本科生勤勤懇懇的工作,持之以恆的學習,這兩年早就漲薪升職了,還是以能力定勝負。


年輕人與社會“打交道”,與自己“磨合”,找尋職業的方向,或許比交了大量的金錢去研究一項自己都記不清的學科,要來得實在。


工作以後就不用學習了嗎?當然不是!


恩格斯曾言“有所作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我們摘下自己的學士帽,不意味著要一直仰仗以往的經驗混飯吃。每個時代都在慰勞保持學習的人,而非繾綣在避風港的人。


大家怎麼看待考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