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司令”陳永添戰貧記

“鴨司令”陳永添戰貧記

客家新聞網 李紅毅 張睿

翠綠的坡道上,“嘎嘎”聲響徹山間。一千餘隻番鴨或臥或立,深淺不一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

這群鴨子的主人叫陳永添,今年30歲,家住定南縣鵝公鎮大寨村。想幹、能幹的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養鴨大戶。“有精準扶貧政策扶持,從最初的幾百只,發展到幾千只,生活是越來越好”,談起養鴨脫貧,陳永添臉上洋溢著笑容。“現在大夥都叫我鴨司令了”。

然而,“鴨司令”也經歷過曲折的人生。

2013年,陳永添剛出生六個月的女兒陳佳琪被確診為重型地中海貧血症,每個月靠輸血排鐵來維持生命。回憶女兒剛患病的時候,陳永添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不知道怎麼辦。”因病致貧,讓這個家庭一下陷入困境。

陳永添說2019年以前他養的是雞,有一段時間為了給女兒買藥,他每個月都要往南昌跑。坐火車回到定南時,通常是晚上12點多,輾轉回到村裡,已是凌晨2點。“我也不回家,直接到養雞場幹到天亮。”有時外出耽擱的久了,回到雞場看到因無人餵養的雞苗死了一地,陳永添欲哭無淚。

得知陳永添家的情況後,當地幫扶幹部主動上門,積極為他們家分憂解難。2015年,通過貧困戶精準識別程序,陳永添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孩子也辦了低保,醫療報銷比例很大,減輕了很多負擔。

“鸭司令”陈永添战贫记

圖為陳永添在餵鴨子。

後顧之憂消除了,但陳永添不甘心戴著貧困戶帽子“等靠要”。2017年,陳永添向銀行申請15萬元貼息貸款,養了2000多隻雞,一年純收入4萬多元。2018年,陳永添家順利脫貧。女兒的病要根治唯有骨髓移植換造血幹細胞,然而醫療費用要幾十萬,這又成了陳永添的心病。2018年9月,陳佳琪在深圳兒童醫院成功移植造血幹細胞。雖然花去大筆費用,所幸手術很成功,目前也無排異反應。“光手術費就50多萬元,加上住院費、生活費、往返費用等共花了90多萬。我非常感謝鎮、村幹部的大力支持。”原來,得知陳永添在微信上面發動輕鬆籌的消息後,鵝公鎮發動鎮、村幹部為他募得了13餘萬元的捐款。他另外又在銀行貸款15萬元,加上親戚朋友的支持,壓在陳永添心上的石頭總算放下了。

2019年,陳永添放棄堅持了多年的養雞業,轉而改為養番鴨。“番鴨更好賣,可以批量出售。”養鴨是一個非常繁雜的事務,從進鴨苗,到消毒、餵食,這些環節都必須精心細緻,不能疏忽大意。第一次養鴨的陳永添從頭學起,每日起早貪黑。功夫不負有心人,陳永添去年養的6000多隻番鴨已售5000多隻。除去成本,每隻鴨子可賺10元,陳永添僅養鴨一項去年就收入5萬餘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活禽市場關閉,人不能出家門,壓欄待售的鴨子賣不出去讓陳永添愁上心頭。為了幫助陳永添銷售成年番鴨,當地幫扶幹部統籌安排,通過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幫他賣了近千隻鴨子,這讓陳永添深受鼓舞。

當被問及陳永添現在還負債多少時,這位臉龐黝黑的“鴨司令”微笑著說:“現在還欠20萬,15萬是銀行的,還有5萬是親戚朋友的,我有信心今年還清。”不僅如此,他還計劃今年將番鴨養殖規模擴大到10000只。

採訪陳永添的一個多小時裡,聽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女兒的病治好了,其他的都不是問題。”他表示自己還年輕,完全可以依靠勤勞來致富。這話也被同行的村支書陳寶靈證實:“問過幾次阿添有無困難,他都說黨和政府對自己夠關照的,不能再依賴政府的補助過日子了。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通過發展養殖業來脫貧致富,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所有貧困戶學習。”

順著碎石鋪就的山道一路上行,見到主人到來,成群的番鴨搖著肥碩的身軀聚攏前來,似乎在列隊等待它們的“司令”檢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