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魚與世隔絕5萬年,僅存38條,險些被醉鬼連鍋端

在美國死亡谷裡,有一個魔鬼洞,洞裡住著38條沙漠魚,據研究發現,這38條魚屬於獨立的品種,只存在於這個山洞裡,而且也只剩這38條了。

沙漠魚與世隔絕5萬年,僅存38條,險些被醉鬼連鍋端

與世隔絕的沙漠魚

死亡谷位於北美地區,是北美洲地勢最低,最乾旱的地區。在冰河時期時,由於周圍的湖水、降雨都匯聚在此地,所以在冰河時期這裡形成了大湖。直到200萬年前,這裡還曾經是溼地和內海。

沙漠魚與世隔絕5萬年,僅存38條,險些被醉鬼連鍋端

後來,由於死亡谷三面環山,導致由太平洋吹來的含有水分的雲層無法進入谷內,因此降雨量減少。在數百萬年的蒸騰過程中,這裡的湖水蒸發殆盡,殘留下來的只有當時的泥漿以及湖水中的鹽礦等。去這裡旅遊時,可以仔細看一下當地的土壤。

隨著湖水的乾涸,生活在這裡的生物也相繼死亡了。有一些生物很幸運,在湖水與外界還有連接的時候,遊向了其他水域,在其他水域繼續生存;有一些生物很不幸,沒有及時遊向其他水域,以至於最後都消失了。

但是沙漠魚是一種例外,由於沙漠魚體型較小,對能量需求有限,而且它們的外表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說當外界環境食物充足時,它們可以長得更大,外表也會有所變化;當外界食物減少時,它們會體型變小,以節約能量。

沙漠魚與世隔絕5萬年,僅存38條,險些被醉鬼連鍋端

因此,沙漠魚並沒有隨著湖水的乾涸而消失,而是棲息於魔鬼洞裡,依靠著這裡的地下水為生。

再加上死亡谷四面都是沙漠,沒有任何水源,所以生活在這裡的沙漠魚無法同外界同類交流基因,以至於它們與生活在外界的同類走向了兩種不同的演化道路。

經過5萬年的突變基因積累,生活在這裡的沙漠魚成為了一種新品種,與之前的同類存在著生殖隔離。

沙漠魚與世隔絕5萬年,僅存38條,險些被醉鬼連鍋端

瀕臨滅絕的沙漠魚

由於沙漠魚生活的地方降雨量將較少,沒有外界水源可以補充水量,因此沙漠魚的處境越來越危險。

還有,沙漠魚所居住的魔鬼洞,全年只有兩個月時間能夠接收到光照,我們知道,大多數能量來源都源於太陽光照,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

沙漠魚與世隔絕5萬年,僅存38條,險些被醉鬼連鍋端

如果接收的太陽光照較少,那麼植被的生長就會受限,生產的能量也將會變少,如此一來能夠被沙漠魚利用的能量就更少。因此能量短缺也是制約沙漠魚種群數量的一個原因。

再加上週圍地區農業用水以及生活用水,造成附近地下水位下降,這也威脅著沙漠魚的生存。據統計,沙漠魚第一次被人類發現時,當時還有500多條,但在2006年時生活在這裡的沙漠魚只剩下了38條。

沙漠魚與世隔絕5萬年,僅存38條,險些被醉鬼連鍋端

如此珍惜寶貴的生物,自然受到了科學家們的重視,它們奔走呼籲保護這裡的環境,並讓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在沙漠魚棲息地附近,禁止用地下水澆灌農田。

即使是科學家想要對該物種進行科研調查,也有嚴苛的管控。目前科學家每年只能在該地潛泳兩次,以便記錄該物種的現狀,而且潛泳的時間要錯開沙漠魚的繁衍期。

沙漠魚與世隔絕5萬年,僅存38條,險些被醉鬼連鍋端

然而,在2016年4月,3名醉漢持槍破壞了國家公園大門,並誤入魔鬼洞中,並在水中隨意游泳,嘔吐。再加上4月份正值沙漠魚的繁衍季,因此3人的行為嚴重威脅了沙漠魚的生存和繁衍,差點導致它們滅絕。

後來在科研人員的搶救下,沙漠魚才不至於完全消失。

沙漠魚與世隔絕5萬年,僅存38條,險些被醉鬼連鍋端

雖然沙漠魚受到了科學家們的嚴苛保護,然而沙漠魚的種群數量依然沒有上升。再者,沙漠魚具有可塑性,當科研人員將它們帶至其他水域生存時,不久時間它們就會體表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如果該魚繼續在其他水域演化,可能用不了太久,體型以及外表都會與洞中的魚發生較大的變化。

因此,保護該魚類,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為什麼要保護沙漠魚?

沙漠魚與世隔絕,似乎它的滅絕並不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既然如此,人類為什麼要保護它們呢?

事實上,保護沙漠魚並不是因為它有多重要,而是要保護基因多樣性。我們知道,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生物攜帶的基因也不同。

這些基因可能在目前看來沒有多大用途,但隨著人類科技水平上升,人類或許能通過生物的基因來指導人類更好的生存。

再者,對沙漠魚瞭解的多一些,就會更清楚5萬年來,這裡發生了哪些變化,無論對於生物學還是考古都有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