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囤積衛生紙的原因分析,有一種害怕叫做恐慌性購買


老外囤積衛生紙的原因分析,有一種害怕叫做恐慌性購買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人們恐慌性購買(Panic Buying)商品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都在囤積洗手液、罐頭食品和衛生紙等商品。

這一大量購買物資的趨勢導致商店對產品實行了定量供應,比如,英國零售商開始限制手部衛生產品的銷售,而澳大利亞商店則開始限制衛生紙的購買量。

一些心理學專家家接受在CNBC採訪時,談到了為什麼我們的大腦會促使我們進行恐慌性購買——即使當局向公眾保證沒有必要這樣做,人們還是停不下來。

老外囤積衛生紙的原因分析,有一種害怕叫做恐慌性購買


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的消費心理學家保羅·馬斯登認為,“在心理學中,有一種治療手段叫做購物療法,指的是人們通過購物來管理自己的情緒狀態。我們可以通過分析這種療法得到一些簡單的答案。”

他說,“這是一種在你感覺失控的世界裡奪回控制權的心理,更直觀地說,恐慌性購買可以被理解為滿足了我們三個基本的心理需求。”

這些心理需求分別是:

1.自主性,或者說個人心理對控制的需求;

2.關聯性,馬斯登將囤積商品定義為“我們購物”而不是“我購物”,意思是看到別人買我也買;

3.獲得性,當人們購物時會有一種獲得感,他們會覺得自己是“聰明的購物者”。

老外囤積衛生紙的原因分析,有一種害怕叫做恐慌性購買


與此同時,劍橋大學社會心理學助理教授桑德·範德林登說,人們恐慌性購買的原因有廣義的因素,也有和冠狀病毒傳播有關的特定因素在起作用。

他說,“就像在美國,人們從疾控中心和特朗普那裡得到的信息相互矛盾。當一個組織說情況緊急時,而另一個組織卻在說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人們自然會感到擔憂。”

唐納德·特朗普本週早些時候在推特上淡化了美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據報道,美國當局和美國衛生機構之間的分歧也正在擴大。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目前至少有35個州出現了這種病毒。

老外囤積衛生紙的原因分析,有一種害怕叫做恐慌性購買


範德林登補充道,更普遍的原因是,一種“恐懼蔓延”的現象正在人群之中形成。他說,“當人們感到壓力時,他們的理智就會受到阻礙,所以他們會關注別人在做什麼。如果別人在囤積衛生紙,你也會有同樣的行為。人們看到空貨架的照片,不管這是否合理,都會向他們傳遞出一個信號,告訴他們應該這麼做。”

他補充道,“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有時候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對某事做出反應時,我們會向他人尋求指導。如果你在叢林裡行走,突然有人從蛇的身邊跳開,你也會自動地做出同樣的事情。但有時你會誤導,被告知去做一些不正確的事情。”

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市場上的手工香皂和洗手液的銷量飆升,但消費者也在囤積衛生紙,這多少讓人有些吃驚。據倫敦大學學院消費與商業心理學講師Dimitrios Tsivrikos稱,廁紙已經成為大眾恐慌的“標誌”。

老外囤積衛生紙的原因分析,有一種害怕叫做恐慌性購買

澳大利亞三名婦女為廁紙打架

他在電話中說,“在疫情不確定的時期,人們會進入恐慌狀態,這會讓他們失去理智,變得完全神經質。在其他災害情況下,比如洪水,我們可以做好準備,因為我們知道我們需要多少物資,但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種我們一無所知的病毒。”

他補充說,“當你進入超市時,你是在尋找真正有價值和高銷量的東西。”他指出,人們在尋求重新獲得控制感時,會被衛生紙的大包裝所吸引。

Tsivrikos和範德林登的觀點一樣,他說,權威人士對疫情含糊不清的描述加劇了人們恐慌。“公眾從當局和零售商那裡得到了相互矛盾的建議,所以人們才會大量購買。我必須指責這個體系沒有對人們發出一致的聲音和建議。”

然而,美國心理協會和美國消費者心理學會(Society for Consumer Psychology)駐紐約的會員彼得·諾埃爾·默裡則認為,權威人士也沒有能力平息人們恐慌性購買的趨勢。

他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即使有關部門一直說這種病毒不是什麼大問題,那也阻止不了人們瘋狂囤積物資的行為。如果不深入瞭解人們的行為,權威的宣傳活動就不會成功。”默裡認為,影響人們在冠狀病毒爆發等情況下恐慌性購物行為的兩個關鍵因素,分別是個人認知和情緒反應。

他解釋說,“在這種情況下,認知因素指的是認知偏見。人們往往過分在乎最近發生的、非常轟動的事情,當有飛機失事時,短期內人們不會再搭乘飛機;當有鯊魚襲擊時,人們認為所有的鯊魚都是殺手。這個過程讓我們認為,不管現在發生的事情是什麼,它都類似於某些可怕的事情,它會把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災難化。”

老外囤積衛生紙的原因分析,有一種害怕叫做恐慌性購買

所有洗手液已售罄

默裡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能會把冠狀病毒與過去的一次致命疫情聯繫在一起,比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全世界造成約5000萬人病亡。在情緒方面,答案是自我肯定。在我們的大腦中,我們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我們會離開這個世界,而大腦則通過(尋求)控制來處理這種恐懼情緒。”

他總結道,“但是當一個人的恐懼情緒被過度表達,人們的大腦需要對這種感覺做出更多的反應。自我肯定的需求就會被激發出來,驅使我們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比如買上一年的衛生紙。這種情緒顛覆了我們的客觀認知。”

老外囤積衛生紙的原因分析,有一種害怕叫做恐慌性購買


我是每天與你分享國際資訊和世間冷暖的小世。點擊關注,可以查看更多新鮮資訊,隨時隨地瞭解世界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