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說」全國愛耳日:正確認識和使用藥物,預防藥物性聽力損傷


「健康說」全國愛耳日:正確認識和使用藥物,預防藥物性聽力損傷

耳聾泛指輕重程度不等的各種聽力障礙,是全球流行最廣的感覺器官致殘性疾病,也是我國所有致殘疾病中的首位病因,但大家對聽力健康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早在1999年,針對我國耳聾發生率高、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的現實,國家原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10部委局共同確定,積極推進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倡導,將每年的3月3日定為全國“愛耳日”。

聽力損失不僅影響個人和家庭,而且成為沉重的社會問題。及時發現和有效干預聽力損失可以確保患者能夠獲得最大程度康復。2020年伊始,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難以開展線下面對面的科普諮詢活動。為此,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和上海市醫學會聽覺與前庭醫學分會組織撰寫了相關的科普文章,為大家介紹愛耳用耳及耳聾疾病防治健康知識。

藥物是預防和治療疾病必不可少的武器,但是藥物除了其積極的治療疾病的效應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副作用。有很多藥物會引起聽力損傷,甚至是不可逆的聽力損傷。究竟哪些藥物會引起藥物性耳聾?我們平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我們先從一個臨床病例說起。

「健康說」全國愛耳日:正確認識和使用藥物,預防藥物性聽力損傷

(圖片源於網絡)

68歲的李老伯是退休工人,患中耳炎40多年,左耳朵經常流膿,每年要發作好幾次。他總盼望著能有什麼藥物,滴幾滴中耳炎就再也不發作了。前幾天李老伯中耳炎又發作了,女兒從網上給他代購了國外的一款滴劑,據說效果非常好。用了一週後,耳朵流膿確實好多了,但是還沒等高興呢,李老伯發現左耳朵好像聽不清了,還伴有嗡嗡的耳鳴。到醫院檢查發現左耳朵已經重度感音神經性聾了。李老伯趕緊把藥物拿來給醫生看,原來是妥布黴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這是一個有耳毒性的藥物,不適合滴耳朵。原因是找到了,可遺憾的是雖然經過了積極治療,李老伯左耳的聽力還是沒能恢復。

「健康說」全國愛耳日:正確認識和使用藥物,預防藥物性聽力損傷

(圖片源於網絡)

因此,正確地認識和使用藥物,是預防藥物性聽力損傷的關鍵。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有哪些常用的藥物具有耳毒性。

氨基糖甙類抗生素:

常見的有慶大黴素、鏈黴素、氯黴素、新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小諾黴素等。由於這些抗生素在使用時無需做皮試,而且價格便宜,應用廣泛,是目前引起藥物性聾最多的一類藥物。

含有重金屬的製劑(如含鉛、砷、汞的製劑等):

有些傳統中藥製劑中含有重金屬,比如雄黃、砒霜等含砷;硃砂、紅粉等都含汞;黃丹、密陀僧等含鉛。含有這些中藥材的中成藥中也會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因此中藥製劑(無論中成藥還是中草藥)的使用一定要遵循中醫師的醫囑,不可以認為中藥沒有副作用而隨意使用。

抗癌類藥物:

常用的化療藥物如順鉑、卡鉑、長春新鹼等會引起內耳毛細胞凋亡,導致不可逆的聽力損傷。

袢利尿劑:

如速尿、利尿酸等,會引起雙側對稱性聽力下降及耳鳴,短期內停藥會恢復,但對於腎功能不全患者或者會引起不可逆的損傷。

水楊酸類:

口服水楊酸製劑如阿司匹林,最常見的耳毒性副作用是耳鳴,多在用藥兩週後出現,停藥後會逐漸恢復。

抗瘧藥物:

奎寧、氯奎、乙胺嘧啶,其耳毒性以耳鳴和耳聾為主。短期停藥常可恢復,若長期大劑量使用常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因此,預防藥物性聽力損傷,要記住以下四點:

①在治療疾病時,不要濫用藥物,特別是氨基糖甙類抗生素;

②在使用藥物之前,應向醫生或藥師諮詢,尤其是有耳聾家族史者,更應注意;

③一旦發現有耳鳴、頭暈、聽力下降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並就醫;

④禁用具有耳毒性的滴耳劑。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

執筆:

  • 鄭貴亮(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委員、聽力學組副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 楊 軍(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