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愛耳日」保護聽力,終生受益

2020年3月3日為世界愛耳日,世界衛生組織公佈今年愛耳日的主題為“保護聽力,終生受益(Hearing for life:don't let hearing loss limit you)”。


「愛耳日」保護聽力,終生受益


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良好的溝通交流與聽力健康是我們與彼此,與社會,與世界的連接。對於聽力損失的人,準確、及時的干預可以促進他們獲得教育、就業和社交的機會,對於聽障兒童來說,“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則是使他們融入社會的關鍵。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基數大則意味著發生聽力損失障礙的人數也很大,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全國約有2780萬聽力殘疾人士,人數位居五大殘疾之首,是世界上聽障人數最多的國家。而每1000名新生兒中大概有1-3名為聽力障礙,如何保護兒童的聽力,變得尤為重要。


「愛耳日」保護聽力,終生受益


2020年的愛耳日正值我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若此時孩子遇到了聽力障礙,該如何有選擇性的就醫呢?


近日,首都兒科研究所耳鼻喉科接診了幾個低月齡嬰兒甚至是新生兒要求檢查聽力的病例。有的家長是因為“寶寶在基層醫療機構沒有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才到專科醫院進一步診斷。”還有家長反映“寶寶不追聲,怕聽力有問題,才著急來醫院測聽力。”


對於新生兒聽力篩查,我國有明確的篩查診斷流程。在寶寶出生後,婦產醫院會在3天之內進行第一次聽力篩查,如果未通過,42天時進行復查。如果仍然沒通過,則需在寶寶3個月時前往指定醫療機構進行診斷性的聽力檢查,如果寶寶確實存在聽力損失,一般要在6個月時進行聽力學干預,比如使用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等人工輔助裝置。


「愛耳日」保護聽力,終生受益


雖然聽力學的診斷及干預遵循“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的原則,但在疫情特殊時期,考慮到低齡寶寶無法佩戴口罩,暴露在醫院人員聚集的環境中風險增大,家長可適當推遲寶寶進行診斷和干預的時間,推遲1-2個月不會對寶寶聽力造成影響。


此外提醒廣大家長,有一種情況是必須儘快就醫的,就是兒童突發性聽力下降。突發性的聽力下降有很多原因,比如某些疾病,如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徵、突聾、感染、使用耳毒性藥物,還有兒童最常見的急性中耳炎等,這些疾病需要儘快就醫明確聽力下降原因並進行治療,切勿因為畏懼去醫院延誤了疾病治療的最佳時機。


“保護聽力,終生受益”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聆聽更好的世界。


文 | 鄒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