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0年畢業生就業政策?

甜窈醬


這屆畢業生有多慘?不能出門胡作非為、胡吃海喝倒是其次。

不能完成畢業論文、投出去的簡歷杳無音訊、本到手的offer飛了又飛……

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才更讓人氣餒。

昨天,2020屆畢業生最新就業政策也出來了。

而為了幫助高校畢業生儘早就業,多地推出了畢業生補貼新政,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創業補貼。

一.杭州:每年1萬租房補貼,最多6年

近日,杭州市重磅推出“戰役引才、杭向未來”八大舉措,出臺服務保障“抓防控、促發展”、落實“人才生態37條”的有關補充意見。

意見明確,應屆大學生(不限戶籍),在發放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一次性生活補助的基礎上,再給予每年1萬元租房補貼,最多可享受6年。

申請對象為全球本科及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需滿足以下條件:

畢業時間在2019年6月3日(含)之後;

申請時限內在我市用人單位就業或自主創業,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

後臺回覆關鍵詞【政策,可查看具體申領條件和材料。

二.廣東:基層就業可享3000元補貼

2月28日,廣東省人社廳對《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再解讀,明確:將基層就業補貼、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補貼對象擴大至畢業2年內高校畢業生。自2021屆起,求職創業補貼標準提高至每人3000元。

同時,擴大國有企業崗位供給,注重招收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

繼續實施教師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開展基層醫療衛生等機構急需緊缺人才專項招聘。擴大徵集應屆高校畢業生入伍規模。

開發1000個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崗位,對畢業兩年內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可享受3000元基層就業補貼(粵東粵西粵北為5000元),最長補貼2年。

三.湖南:國企新增半數崗位專招應屆畢業生

近日,湖南省教育廳等四部門印發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十條措施》,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擴大高校畢業生錄用規模,省屬國有企業要從新增崗位中拿出不低於50%的崗位 專門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

2020年招收定單定向全科醫生計劃1500名、

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200名、“三支一扶”計劃400名。

對畢業學年有就業創業意願並積極求職創業的低保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殘疾、孤兒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按150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四.安徽:這類畢業生獲3000元補貼

據《安徽省教育廳等五部門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將加大高校畢業生線上招聘力度。

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與小微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從就業補助資金給予高校畢業生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業補貼。

高校畢業生創業,可申請最高不超過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貸款期限為3年,按規定財政給予貼息。

五.甘肅:支持1萬名畢業生到企業就業

近日,甘肅省人社廳解讀《2020年支持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項目實施方案》。

2020年甘肅省支持1萬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省財政給予每人每月1500元的生活補貼,補貼期限為3年,直接發放至畢業生個人銀行賬戶。

這1萬名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包括:未就業的甘肅生源普通高校畢業生(甘肅藏區畢業生可放寬至普通中專學歷)和有意願在甘肅就業的新疆、西藏籍少數民族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

此外,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按照依法訂立的合同進行管理,享受補貼期間,用人單位不得隨意解除與畢業生訂立的勞動(勞務)合同,並允許畢業生按規定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層服務項目、脫產研究生等招錄(聘)考試。

六.山東淄博:本科每月發1000元,連發5年

自2019年11月21日以後,高校畢業生來淄

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初次就業並簽訂3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辦理就業登記,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同時具備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的,可享受以下生活補貼待遇:

博士生:每月發放4000元生活補貼,連續發放5年

碩士生:每月發放2000元生活補貼,連續發放5年

學士本科生:每月發放1000元生活補貼,連續發放5年

大專生:對畢業5年內的全日制大專生,

一次性給予1萬元生活補貼。

高職和中職畢業生:對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二等獎及以上技工院校技能大賽獲得前十名的高職和中職畢業生,畢業5年內初次到我市企業全職工作的,每月發放1000元生活補貼,連續發放5年。

後臺回覆關鍵詞【政策,可查看具體補貼政策。

七.山東濰坊:本科畢業生每月補貼500元

濰坊市為2018年1月1日後初次來濰就業創業的全日制大學生髮放生活補助:

對企業、學校、醫院、科研院所新引進的

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3000元期限5年。

對新進站博士後研究人員:按其在站實際工作月數,每人每月2000元,期限最長2年。

對企業及鎮、村(社區)醫院、學校新引進的碩士研究生:每人每月1500元,期限3年。

對企業新引進的本科畢業生,以及來濰自主創業的本科畢業生:每人每月500元,期限1年;“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期限為3年。

同時,高校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計劃可直接轉編制。

當然,也有地方不直接給畢業生真金白銀的補貼,比如,溫州發佈了《溫州市人才住房銷售並舉實施辦法》,符合條件的優秀本科生買房打7折,租房3折。該《辦法》已於今年1月1日實施,首批1700多套人才住房將於3月15日開始申購。

你是會選擇補貼,還是打折買房呢?

而今年還沒畢業,需要見習的小夥伴,也可關注當地人社局有沒有相關的見習補貼政策,比如

在深圳見習的補貼,目前是每人每月2500元(後臺回覆關鍵詞【政策,可查看具體申領條件及方法)。

這次的補貼政策盤點,就先到這兒了。最後,祝大家都可以順利找到工作,創造自己美好的未來。


職域


2017年起,中國每年約有800萬畢業生。

2013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699萬人;2014年,這一數字達727萬人;2015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749萬人,2017年795萬、2018年820萬、2019年834萬,整體呈上漲趨勢。


2017年795萬、2018年820萬、2019年834萬畢業生



高校畢業生就逐年增長


從1977恢復高考到2017年,40年間累計畢業的大學生,總數達11518.2萬人,粗略按照其中三本以上佔一半,專科生佔一半,也就是說,本科生有5759.1萬人左右。 看起來的確是很多,但是中國的人口總共是14億人,大學生佔據總人口的比例不到9%,而本科生只佔4.43%。

1977-2017年高考及大學生錄取人數及錄取率


31省市2015-2018歷年高考報名人數統計表



2020年,大學畢業生將有874萬人

根據教育部官網顯示:預計我國到2020年,大學畢業生將有874萬人,比往年增長近40萬,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將更加嚴峻。

今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874萬,人數創歷史新高。


2020畢業生數量達到874萬數據來源教育部官網



2019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78.2%,即還有180萬畢業生畢業即失業

201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保持穩定,前6個月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78.2%,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


2019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78.2%數據來源教育部官網




2020年或成為就業最難年





大學生畢業都會遇到就業難問題,每年都是如此,許多大學生表示,畢業就是失業。大學畢業生即將步入社會,有著對夢想的渴望,對職業的嚮往,但往往畢業後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2020年開始就經歷了很多事情,為何會將成為就業最難的一年,這幾點可以解釋。

  • 畢業生逐年增加,人才市場供大於求;
在過去5年中,未就業勞動力人口平均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持續下降。在經濟穩定的背景下,2020年總體未就業人口或降至3000萬人左右,全社會就業壓力不大。但同時,城鎮就業壓力或出現一定上升。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和畢業人數的缺口正在不斷縮小,預計2020年,畢業生占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比重將會超過65%,應屆生就業壓力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在城鎮就業中,行業人才存在結構性失衡,如家政服務、計算機人才仍相對緊缺,而金融人才受多重因素影響略有供大於求的現象,這個現象預期在2020年可能進一步放大。


  • 疫情影響,企業倒閉破產數量增加;
有數據顯示,在2020年的前兩個月裡,中國房地產公司破產數量已經超過200家,這比以前破產的數量增加了很多。有數據顯示,我國現有企業3600多萬戶,其中90%是中小微企業,很多是民營企業,這些企業對於擴大就業、拓展內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讓這些市場主體健康地活下去,活得更好、更有活力,是穩就業的重要渠道。小企業死亡的可能性比很多大企業大得多。在疫情的猛烈衝擊下,許多小企業很可能因此而倒閉,企業一旦倒閉,員工便會失業。大量失業人員進入招聘市場,無疑增大了就業難度。
  • 受疫情及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雙重影響,裁員企業增加;
從19年整體來看,全國的就業形勢下滑階段,互聯網和實體企業頻繁倒閉,京東、騰訊、百度、華為等企業頻繁裁員,就業率下滑,很多企業出現資金斷裂,欠薪、未上五險一金企業頻繁出現,人心惶惶。疫情還導致校園春招的延遲,畢業生能夠了解的就業崗位也就更少了,更多的企業也會相應的選擇比較近的學校。對比之下,2020年就業形勢會更加嚴峻,這對於畢業生而言,沒有工作經驗,進入公司企業也要重新學習培養,對此,有著工作經驗的會更加的有優勢。29%的從業者認為,企業有可能在之後會裁員;而且隨著疫情時長的增加,有意向裁員的企業比例預期將會增長。



  • 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中美貿易戰增加經濟發展不確定性;
2019年,由於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再加上員工成本持續上升,許多互聯網公司不得不縮減員工的數量,整個行業陷入到寒冬之中。
在過去5年中,未就業勞動力人口平均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持續下降。在經濟穩定的背景下,2020年總體未就業人口或降至3000萬人左右,全社會就業壓力不大。但同時,城鎮就業壓力或出現一定上升。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和畢業人數的缺口正在不斷縮小,預計2020年,畢業生占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比重將會超過65%,應屆生就業壓力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在城鎮就業中,行業人才存在結構性失衡,如家政服務、計算機人才仍相對緊缺,而金融人才受多重因素影響略有供大於求的現象,這個現象預期在2020年可能進一步放大。

2020屆應屆畢業生的最新就業政策如下:



  • 創新方式,提升網上就業服務能力
  • 拓寬渠道,促進畢業生就業並增加升學深造機會
  1. 各地各高校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好“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以及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聘。
  2. 積極引導大學畢業生參軍入伍。
  3. 加大高校畢業生補充教師隊伍力度。
  4. 持續推送大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
  5. 增加畢業生升學深造機會。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
  • 關心關愛,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
  • 規範管理,提升就業工作服務水平

①啟動“24365校園招聘服務”活動;

②3月份計劃舉辦各類網上招聘活動2萬餘場;

③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採用電子形式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④反對任何形式就業歧視;

⑤適當延長畢業生擇業時間

有幾個特點值得關注:一是可訂立電子合同,這是適應疫情形勢推出的一項舉措,極大地方便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減少供需雙方的密切接觸,防範病毒傳播風險。二是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這裡所反對的應該包括地域歧視和性別歧視兩個方面,性別歧視就不說了,一直在反對,我們要特別關注的是因疫情而引發的地域歧視,特別是有的用人單位明確提出不招某某地方的人,這一點需要特別提出來反對。




如何看待2020屆應屆畢業生的最新就業政策

穩定壓倒一切。

“穩就業”作為“六穩”之首,是國家發展穩定向好的基石。

在此背景之下,2020屆應屆畢業生的最新就業新政應運而生。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之後,7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立即部署加大力度落實就業優先政策,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穩就業”在“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中的重要性。穩就業不僅是“六穩”之首,也是基石。  上半年我國就業情況如何?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7月25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1~6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低於5.5%的預期控制目標。二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1%,同比下降0.2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06個百分點。  可見,上半年我國就業局勢總體平穩。但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就業問題仍需時刻加以重視。


面對就業形勢,考研還是就業?

高考錄取率那麼高,本科含金量在下降,為了提升自己的含金量,很多考生選擇了考研,而考研人數也在逐年增加,招生人數也在上漲,當前幾年裡,碩士研究生畢業還是有優勢的,不過過不了幾年碩士學位含金量也將下降,不再吃香。

人才招聘市場

大學雙選會招聘

每個大學生在學生階段或許都會面臨一個這樣的一個選擇,———考研還是就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都會看一下應聘者的學歷,但是隨著我國近年來考研的人數一次次刷新記錄,考研的競爭壓力和難度也會日益加大。

大學畢業生投遞簡歷

越是名校,越多學生選擇考研升造

深造率增加,直接工作率減少

  在繼續深造方面,122所“雙一流”高校平均深造率為42.87%,其中有62所高校的深造率在平均值以上。清華大學以80.40%的深造率領先於其他高校,也就是說,平均每5個本科畢業生中就有4人選擇繼續深造。  居深造率前10位的學校還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深造率均超過60%。  軟科高教觀察員陸若雲介紹,這些學校大多位於北京和上海,京滬兩地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繼續深造自然成為畢業生們的優先選擇。  在直接參加工作方面,直接工作佔比最高的是貴州大學,直接工作率高達80.34%。其次,上海體育學院為79.20%、寧波大學為76.28%、華南師範大學為75.57%。中戲、上音、國美、央美等藝術類院校的工作率較高,畢業後直接工作佔比65%以上。這些學校均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7年、2018年軟科曾兩次對“雙一流”高校的深造率和工作率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整體呈現深造率增加、工作率減少的趨勢。


畢業生上漲,參加今年研究生考試的數量依舊會是上漲趨勢,毫無疑問今年的研究生考試將突破300萬人,依舊是一個很嚴峻的形勢,參加2021年考試的考生更應該加把勁,努力學習,得利擴招,考研今年會很好考!



面對就業壓力大學生應儘早職業生涯規劃:

在高中的時候學生們努力學習只為考取理想的學府,他們的目標很明確。但到了大學以後沒有了父母和老師的監督,學生很容易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學習也沒了目標。

1.第一步:適應校園環境。進入大學第一個月,新生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要儘快熟悉校園環境,擺脫陌生感。在熟悉校園環境的同時,還需瞭解校園資源,學會藉助網絡掌握信息。2.第二步:思考自我,明確定位。這一階段,新生需儘可能全面的瞭解自我,發掘自身的興趣愛好,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點和能力所長樹立職業理想。3.第三步:學校生活適應期。這一時期新生的主要任務是學好基礎課程,掌握基本技能,並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高效利用大學資源。4.第四步:所選專業瞭解期。在新生基本瞭解大學生活後,瞭解專業提上日程。這一階段,新生應多向專業課老師請教,瞭解專業相關知識。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建立自己對本專業的興趣。5.第五步:其他專業博覽期。如何充分利用大學的業餘時間?專家建議:用充分的業餘時間博採之長,為自己儲備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博覽與本專業相關的其他專業,在學好本專業的基礎上,通過圖書館或網絡學習其他專業的知識,對專業進行了解判斷,確定自己的興趣點與自己的目標專業。6.第六步:專業技能體驗期。在理論學習後,就該找個機會去親自體驗了,從而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驗證自己的選擇。如理科學生隨師長去實驗室做大量的專業實踐,新聞類學生可嘗試寫一些文章,甚至利用暑假做一些兼職,有營銷目標的學生可嘗試做銷售的工作。這個階段最少要2個月時間,這樣有利於判斷自己的目標職業是否是自己的興趣點,便於調整自己的目標。7.第七步:大學關係建立期。人脈的積累應從大學開始,在大學生活中既要注重與以往同學或朋友的交往,同時不能忽略大學同學關係的建立。



做好職業規劃,學好真本事,才會在任何激烈的競爭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祝福每一位不辜負韶華的大學生!


長沙小玉兒


2020年畢業生就業政策我認為會有以下變化:

1、各省的搶人才大戰,更加明顯。雖然疫情影響,但也不會影響根本的就業。

2、高技術人才更加搶手。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興起,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做支撐。

3、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有些企業會強勢突起,吸收大量專業對口人才。有些老舊企業,轉型不及時,逐漸沒落,不光不能吸收畢業生就業,還會裁員。

總之,2020年畢業生只要有真才實學,就業還是很好的。


春風數學課堂


我覺得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大面積使用網絡招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電子合同其實更方便於保存,還有其他的一些政策也都是符合國情的。


王家鑫的vlog


與其期望就業,不如迎合趨勢,踏上時代節拍!都是從零開始,為什麼非要打工?


徐亮5921


國家政策不要當成話題


崔老師講物理


受疫情影響,網絡應聘是很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