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存款,才是一個人的底牌

從2020年爆發的局部疫情,到連續持續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很多地方始終處於“封城”、“封路”的高度戒備狀態,即使將近3月中旬,離鍾南山院士預言疫情有望在4月前得到控制的結果越來越近,但疫情從國內像全球轉移、擴散、蔓延的勢頭,卻令人難以樂觀。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並不意外的災難,直接像一場海潮,當真是“只有浪潮退去,你才能知道誰在裸泳”。一場疫情,直接暴露了許多人的生活,或許真的是在“裸泳”。

一場疫情:存款,才是一個人的底牌


月光族,經不起突發的意外

人往往是這樣,別人給你灌輸各種理財、投資、開源節流的概念,很多人覺得“說的是什麼鬼”,聽不懂,表示不理解,也無懸心去來了解,更有甚者,以為別人在推廣傳銷理念,在給別人洗腦。

有句老話叫“隨大流”,很多人之所以平庸,就是這種“隨大流”的念頭太深入,已經根深蒂固,無法改變,所以根本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一旦遇到什麼社會風潮、什麼變故,自己不會去想,更多的是“看看別人怎麼做、聽聽別人怎麼說”。

這是中國教育的普遍模式,學生不會獨立思考,孩子沒有獨到的見解,凡事只會 跟著別人走,永遠跟在別人身後,那麼,那些獨立思考,有自己判斷力、獨到見解的,他們又來自哪裡?難道他們都是國外進口的嗎?

一場疫情:存款,才是一個人的底牌

因為這樣的跟著大眾走的思維已經定型,無法解除,很多人就成了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上班族,拿著微薄的工資,操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心。在2019年的財富盤點中,數據顯示,中國人普遍的收入70%來自工資,只有少部分的30%收入來自其他渠道。

但更為致命的是,這是一個綜合的統計數據,許多人的收入幾乎100%來自工資,也就是說沒有工資,就只能靠之前僅有的積蓄度日,一旦沒有積蓄,那些月光族成習慣的,那就只有喝西北風。

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造謠,而是活生生的現實,所以,許多專家開始呼籲復工,很簡單,再不復工,疫情過去了,困死的人比病死的多。

一場疫情告訴絕大多數人,沒有積蓄,真的只能等死;同樣,活在老觀念、舊思想的人,沒有先進的理念和方法,基本也就是離死不遠。

一場疫情:存款,才是一個人的底牌


存款,才是一個人的底牌

存款,不是說發了工資不吃不喝,拼命把錢放在銀行,這樣就叫存款。因為人都需要滿足基本的生活條件,除去必要的開支,剩下的錢,那才能叫存款。

很多人銀行賬戶上不過幾百、幾千,那不叫存款,那就餘額。保持工資穩定收入,工資以外長期、穩定的可循環收益,這才叫存款,就像“管道的故事”裡闡述的原理,我就算不工作、不上班,躺在家裡,都有固定的收入,這才叫存款,哪怕失業了,仍然可以坐著吃,吃它幾年,這才叫存款。

說多了都是淚,少年不用功,老來後悔有何用?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才知道存款有多重要,工資那都不叫錢,只能算生活的基本保證,這就是意識問題。沒有存款這張底牌,你拿什麼去應付意外?

一場疫情:存款,才是一個人的底牌


底牌,不需要是王炸,但也不能是一對小三

每一次的突然變故,都會顛覆過去的思維和模式,催生新的思維模式和新的產業,2003年如此,2020年或許如此,但在新的事物來臨之前,首先應該痛定思痛,靜下心來思考,這一場意外,給自己帶來什麼,留下什麼,會給自己造成什麼樣的改變?

首當其衝,不僅僅是沒有收入,還不了房貸、還不了信用卡、還不了花唄……更多的應該是:沒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儲存,但至少短時間內沒事,經得起考驗,耐得住地震,這才是最大的底牌,不是王炸,但絕對不是分分鐘秒殺的那種弱不禁風。

一場疫情:存款,才是一個人的底牌


結語:

是時候揭開底牌了,不希望揭開底牌後是慘不忍睹的慘敗,至少能有一定的實力對抗,敗也要敗得體面,最大的底牌應該是自己真實實力的體現,而不應該是最後的遮羞布。借鑑一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的成功哲學,在今天仍然適用。

——END

你有故事嗎?你有煩惱嗎?歡迎私信給我,我在這裡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