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为何物?——一个基督徒眼中的择偶观

引言

今年的情人节,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相信当晚的大街小巷会充满一对对的恋人,而花店里的玫瑰花也将被“洗劫一空”。拉着恋人的手,含情脉脉地看着对方,是多么浪漫!恋爱的感觉是那么美妙,它会让你神采奕奕,眼目放光,它会让你沉浸在那种滋润的感觉而无法自拔。热恋中的双方早已将对方当成了他的牛郎织女,哪还会在乎旁人的眼光。俗话不是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吗?那种奇妙的爱意与幸福的感觉会让你觉得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最棒的。那么,这是否就是爱情的全部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情为何物?——一个基督徒眼中的择偶观


如果两个人是完全投入的,那么他们迟早会发生矛盾。不管他们的性格是相似的也好,还是互补的也罢,两个人相处在一起总会有不同的习惯,对待事情的看法也总会有不一致的地方。既是如此,怎么会没有矛盾,怎么会没有摩擦呢?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些摩擦会不会熄灭爱情之火呢?这个问题我们得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应当积极地看待摩擦,有摩擦不一定是件坏事,至少它能让你在热恋中不致丧失了理智,让你看到对方也有不足的一面,是需要你去包容的。另一方面,也要小心处理这种矛盾。不要动不动就叫双方的家长来处理,也不要动不动就以分手来威胁。因为有矛盾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只要我们正视它,允许它的存在,它反而会慢慢地消失,就怕我们小题大做,想要急着去改变对方,以致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走到感情破裂的边缘。

有人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别人问他,“你择偶的标准是什么?”,他会说,“只要我喜欢,无论怎样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太多的情侣因为异地,因为父母不支持,因为双方的物质条件不成熟而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那些经历过这种种痛苦的人就会感慨地说,谈恋爱和结婚还真不是那么一回事啊!看来,恋爱容易,结婚难啊!我究竟要找怎样的伴侣呢?是我喜欢的还是喜欢我的?是我喜欢的还是父母喜欢的?是要找一个各方面都符合我要求的还是能够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当然,最好是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了,即是我喜欢的也是喜欢我的,同时也是我父母所喜欢的,并且还是个有钱人,但这样的人太少了。我可以不将就自己,可以一直等下去,但万一等不到那个我心中的他,而这个时候我也已经渐渐变老,又该怎么办呢?


情为何物?——一个基督徒眼中的择偶观


一、不要迷信“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就是指第一眼看见对方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心跳加速的感觉,就会有一种“好喜欢对方”的感觉。虽然你之前曾接触过不少异性,但唯独看到他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有不少人始终相信“一见钟情”,他们自己的“眼缘”。如果眼缘不对,就是对方的条件再好也不为心动,但要是眼缘对了,就会不顾一切地想要去得到。“一见钟情”真的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重要吗?有人说,如果我第一眼不喜欢,那么不管对方再怎么献殷勤都不会喜欢。问题是,你第一眼喜欢的人,是否一直都会喜欢下去?还是会因为生活中的种种摩擦而失去这份感觉?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不然的话,我们如何解释为何有那么多门当户对、情投意合的情侣,最终却走不到一起呢?不大可能是因为当初对对方没有感觉吧?也就是说,其实,“感觉”这个东西是不稳定的,它是会变的。今天你看到他,觉得“好喜欢好喜欢”,等过了一段时间,也许这种感觉就没有了。

除了“一见钟情”,还有一种情叫“日久生情”,就是刚开始的时候双方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彼此都很聊得来,既能相互倾诉,又能相互温暖,于是心中就出现了这份爱的悸动。一般来说,这种日后培育出来的爱情会比“一见钟情”更加牢靠。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在择偶的事上,人们完全不需要考虑自己当时的感受,而是说,不要迷信“一见钟情”,因为“情”是会随时变化的,相对来说,“爱”会显得更加稳固。“一见钟情”中的“情”完全是一种当事人对对方的悸动的感觉,完全是一种“眼缘”,只能说是一种对异性的爱慕,而谈不上什么爱不爱的。不过,“日久生情”中的“情”就不一样了,因为这种情感是建立在两个人相互交流,相互温暖的基础上,是有爱的成分在里面的。假若我们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对爱情有错误的期待,以为爱情就是当初看到对方时的那种悸动,其实那只是初步的感觉而已,真正的爱情是要谈出来,更是要在以后相处的日子里孕育出来的。


情为何物?——一个基督徒眼中的择偶观


二、不要有完美的期待与太高的要求,而是需要综合来考量

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自然需要被认真对待。尤其对于那些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人来说,婚姻更是一块神圣的领地。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对自己未来的完美的设计。比如,我的配偶必须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个子要180以上,必须要有房有车,还要对我百依百顺等等。像这样的要求确实是有点过了。我们希望能找个优秀一点的,那并没有错,但是当我们提出如此高的要求时,也该想想能符合我要求的那个他,为什么要“非我莫属”?是不是我也已经足够优秀,以致能完全配得上他呢?另外,就算能找到足够优秀的人,但那个人一定就适合我吗?也就是说在择偶的事上,关键不在于对方够不够优秀,而是两个人合不合适!故此,我们不能去为自己的婚姻设定一个永不改变的标准。虽然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要求,但也需要随时去调整这些要求,遇到合适的,不要再轻易错过。

在择偶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基督徒,首先要考虑的还是对方的信仰。这不是说如果对方不是基督徒就绝对不可以和他有交往,而是说,我们在和对方交往之前,可以先把自己的底线讲出来,看看对方能不能接受。比如,在和对方交往前,我就可以先告诉对方自己是个基督徒,所以也想找一个基督徒配偶。这个时候,一般来说,对方就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能接受,或者不能接受。如果对方能接受我的底线,那么我就可以进一步要求对方和我一同信仰基督,一同去教会作礼拜,如果对方能答应的话,那我就可以考虑和他进一步交往了。

其次,我们应当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以及对方对自己的心是否真诚。一个有基督信仰又有美好人品的人自然就比较可靠,和一个可靠的人恋爱就容易有结果,和一个可靠的人结婚,这段婚姻就比较稳固。如果对方的人品很好,又是真心地喜欢你,那么即便你还不是十分喜欢他,也该慎重地考虑一下。

最后,在择偶的事上也该听听父母的意见,如果父母竭力反对,我就应当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他们所说的有没有道理。即便最后还是想坚持自己的决定,也该尽量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在得到他们的理解后再做进一步的决定。


情为何物?——一个基督徒眼中的择偶观


总结

当前,不少教会中的年青人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却一直保持着单身的状态。父母们干着急,可是没有用。他们的理由是,不是我不肯找,而是找不到合适的。那么什么叫“合适”呢?我想每个人对“合适”的理解应该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不一样的标准,只有当他们遇见了符合他们标准的那一位时,才能称得上是合适了吧。追求“合适”是没错的,不过,“合适”一词必须同时适用于双方才行。你觉得对方适合你,可是对方会不会觉得你也适合他呢?我的意思是,假如我们一直都站在自我中心的立场,都是要从自己出发去制定规则的话,恐怕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婚姻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味地满足自己,当然也不是为了一味地满足对方,乃是为了相互成全。上帝为什么在造了亚当之后又造夏娃?有人可能会说,是为了繁殖。不过,上帝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繁衍人类呢?上帝既是无所不能,难道不能使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吗?上帝创造婚姻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繁殖,而是为了让夏娃成为亚当的助手,使二人亲密合作,一同来服侍荣耀的上帝。故此,在描绘爱情的画面中,除了面对面的相视之外,还有手拉手的共携,朝着上帝在他们婚姻与家庭中所定的美意前行。

内容来自 福音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