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眾所周知,昆汀有三寶:血漿、話嘮、配樂好!

之所以能成為"寶",一是因為這三點已經成為了昆汀電影中最具有標誌性的特質,而這些特質在其他導演的電影中是很難找到的;二是因為這幾點被昆汀在他的電影中玩出了花,產生了完美的化學反應,讓人樂此不彼。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電影《被解救的姜戈》就是這樣一部將血漿、話嘮和配樂發揮到極致的作品,因此《被解救的姜戈》也在豆瓣上收穫了8.7的高分,這個分數僅次於昆汀的神作《低俗小說》。

但同樣,《被解救的姜戈》也是一部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作品。

喜歡的人覺得這是昆汀最文藝的暴力美學,人物塑造富有特色、劇情節奏恰到好處,毫不吝嗇的血漿、詭辯瘋癲的話嘮、拿來主義的配樂,是一部從內爽到外的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不喜歡的人覺得電影結尾大量的血漿絲毫看不到美感,只有暴力沒有了瘋癲的美學;毫無意義的話嘮,使得劇情十分冗長,節奏總是慢半拍;雜糅的音樂,就像是一個大雜燴。

造成這種爭議性評價的原因,歸根結底是昆汀在《被解救的姜戈》對於"話嘮"這一"寶"的使用,未能與電影中的其他元素產生完美的化學反應。

話嘮的單一:太端著的姜戈,就像《唐伯虎點秋香》裡不合群的鞏俐

作為電影絕對的主角,姜戈在電影中的"被解救"和"蛻變"的過程,格外的重要。

昆汀在電影中,一共安排了姜戈完成了3次的"被解救",分別是身體上的、身份上、心理上的,這是一種層層遞進的關係,這就要求飾演姜戈的演員,需要將姜戈這個角色三個層次"蛻變"的心歷路程被表現出來。

而這,也本該是這部叫做《被解救的姜戈》的電影最大的看點。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但遺憾的是,姜戈在整部電影中,都處於一種十分軸、十分不放鬆的狀態,不僅沒有將姜戈三個層次的狀態細節表現出來,而且當他和牙醫在一起的時候,風頭完全被牙醫蓋住了。

這與昆汀一貫通過使用"話嘮"這個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有關,在昆汀的電影中,幾乎不會通過故事情節或者重大事件來塑造人物形象。

昆汀構建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是人物之間大量的、瑣碎的、十分日常的對話,也就是影迷們常說的"話嘮"。

在以往的電影中,電影中的角色們對話總是能夠透露出許多的信息,將人物形象一點一點展現在觀眾面前。

這種人物形象通常都是固定的、不變的,人物之間不斷的對話,只是將電影初期被掩蓋的角色形象慢慢釋放出來。角色的形象是一開始就已經定好的,只不過電影不同的階段所釋放的信息量不同而已。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而對於《被解救的姜戈》這種人物形象存在三層蛻變的情況,"話嘮"這個手法,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昆汀難以通過姜戈與其他人的對話,來實現姜戈不同層次的"被解救"。所以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姜戈,常常處於一種非常軸的狀態。

此外,在整部電影裡,福克斯飾演的姜戈,彷彿與電影中的其他人處於兩個畫風之中。其他無論是瓦爾茲飾演的牙醫,還是塞繆爾飾演的黑人管家,亦或是小李子飾演的農場主,都處於一種癲狂不按常理出牌的氣氛之中,幾人在農場中的交手,也常常被影迷們津津樂道,唯獨作為主角的姜戈,被人遺忘在角落之中。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這種情形還出現在星爺的經典作品《唐伯虎點秋香》之中,鞏俐作為當時內地冉冉升起的新星,被星爺寄予打開內地市場的厚望,所以才會被請來飾演電影中的女主秋香。

但當時的鞏俐,完全沒有融入進劇組當中,所以電影中出現好幾處所有劇組人員都"放飛自我"的時候,只有鞏俐依舊"端著"的局面。

最明顯的莫過於在拍攝奪命書生與華夫人過招時,前去幫忙的"春夏秋冬"都中了"面目全非腳","春夏秋冬"四個女演員自然也就要全部扮醜。結果鞏俐在看完前面三位女演員扮醜之後,說什麼也不願意。萬般無奈之下,星爺只能找來一位替身完成這個鏡頭。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在《解救的姜戈》裡,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那是牙醫帶著姜戈第一次與農場主坎迪會面。當時有一個福克斯飾演的姜戈與西部片《姜戈》裡面姜戈的飾演者弗蘭科·尼羅在桌前的相遇的鏡頭,兩代姜戈相遇,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兩人一緊一鬆的狀態。

在鏡頭前,弗蘭科·尼羅動作舒緩、表情放鬆,顯得遊刃有餘,但福克斯卻全程處於一種緊繃的狀態,一手抽菸一手撐著桌子的動作,始終未曾變動。這讓原本昆汀有點惡趣味打算的一幕,顯得有些不知所以。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而且姜戈這種比較單一的形象,不僅僅使得姜戈的風采被其他配角掩蓋,更是使得本應該由姜戈推動的劇情,變得有些單薄。

比如莊園裡的晚宴,姜戈與舒爾茨的互動本應該是推動劇情轉折的關鍵,他必須演繹出自身的轉變——從"奴"到"人"的心路歷程,必須與舒爾茨有更進一步的精神交流,這才能造出巨浪。

但姜戈並沒有達到這樣的目的,劇情的轉變,反而是塞繆爾飾演的管家來完成的。

話嘮的平淡:群戲才是昆汀的拿手好戲

在分析這部分之前,可以先回顧一下昆汀的作品。

無論是早前的《落水狗》,還是近期的《八惡人》,儘管電影中的場景不多,劇情甚至可以用單一來形容,但電影中都有大量精彩紛呈的群戲,使得電影並不顯得冗長而無聊。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但《被解救的姜戈》裡,前半部分基本沒有十分出彩的群戲安排,電影的前半部分都是舒爾茨帶著姜戈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大部分的鏡頭裡,是舒爾茨與姜戈兩人的對話和行為動作,少有第三方力量介入其中。

這就導致許多影迷覺得電影的前半部分十分的冗長與無聊。原因有二:

一是長期只有兩人,導致劇情缺乏足夠的原動力、缺乏矛盾製造點來吸引觀眾注意力。前文中講到昆汀對於人物的塑造和劇情的推動,最大的工具來自於人物的不斷對話,從而製造人物之間的矛盾。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這種手法有效的前提是,存在至少三方以上的勢力。經典的比如《八惡人》,在進入米妮雜貨店槍戰的高潮以前,也存在較長時間的劇情鋪墊。

但即使是在進入雜貨店以前的馬車裡,馬車中坐著的四人,分別有著自己不同的立場。馬車中嘮嗑,接連將四人背後錯綜複雜的經歷和關係展現在觀眾面前,四人立場的不斷轉變也成為吸引觀眾注意力的聚焦點。

而在《被解救的姜戈》前期劇情鋪墊中,缺乏這樣矛盾不斷轉換和勢力敵對的場景,再加之缺乏足夠激烈的動作畫面,使得舒爾茨與姜戈不斷對話的劇情,就變得十分無趣。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二是單一的場景,缺乏足夠的張力和視覺衝擊力。以舒爾茨的出場為例,他的出場是具有十分強烈的喜劇色彩的——搖搖晃晃的馬車上,頂著一顆搖搖晃晃的巨大牙齒。

但其從黑暗中現身的場景安排,僅僅只是通過兩名奴隸販子緊張戒備的反應來烘托氣氛。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科恩兄弟在《大地驚雷》中對牙醫出場的安排。

同樣是在小樹林,老警探和小姑娘在陌生的印第安林地裡同樣緊張。當兩匹馬從樹林後緩慢踱出、尤其是其中一匹馬還馱著一頭巨大的黑熊時,鏡頭在小姑娘和老警探的背後與側面、表情與視線間來回切換,並且隨著馬背上黑熊的逼近,將緊張的情緒烘托得十分到位。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被解救的姜戈》前半部分的單一人物戲份與後面糖果莊園裡眾人的群戲,在劇情節奏和鏡頭風格上有了明顯的區別,所以也有網友評價"電影的前半段與後半段不在一個水平上"。

在那場經典的糖果莊園的宴會上,狡猾的舒爾茨、傲慢的坎迪、陰狠的史蒂芬,三個人暗地裡藏刀地不斷試探、相互牽制,形成了一個十分具有能量的風暴點。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瓦爾茲飾演的舒爾茨,十分鬆弛,給人的觀賞性特別強;

老管家史蒂芬十分犀利,眼神裡藏刀,讓我們看到神盾局局長老辣的一面;

小李子飾演的坎迪農場主,雖然一如既往地有人苛責說表演過猛,但依然有出彩的地方,比如拍桌子時太投入以至於手被扎傷。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所以,昆汀對於群戲有著十分出眾的天分,場面的調度、人物關係的構建、情節的安排,都恰到好處;但卻對於只有兩三人的小場景來說,昆汀顯得有些"技窮"。

話嘮的平庸:題材過於正統,敘事過於老實

在《被解救的姜戈》以前,昆汀少有涉及正統的歷史題材,即使涉及,也是像《無恥混蛋》那般,用戲謔的眼光來解構歷史。

在《無恥混蛋》裡,昆汀用行動證明了他的天馬行空、他的鬼才創作力,歷史主義與超現實主義共存、史實與亂編雜糅、真實人物與虛構人物混搭、著名歷史事件與臭名昭著惡行糾纏……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同時,《被解救的姜戈》又是十分少有的,既沒有非線性敘事、也沒有章回體的敘事結構的作品。

即使是最新的《好萊塢往事》,雖然同樣沒有非線性敘事、沒有章回體,但它三線並行,並在中間插入了大量的閃回鏡頭。這使得電影的敘事,依然十分具有戲劇張力。

《被解救的姜戈》裡,昆汀十分罕見地老老實實一條故事線走到了底,我們沒有看到昆汀以往電影中的那種瘋勁。

在這種情況下,話癆就顯得十分平庸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即使是電影最後姜戈的大爆發,鏡頭裡到處都是肆無忌憚的番茄汁,也只是多了一點昆汀電影中看不到的文藝浪漫氣息,我們沒有看到我們想要看到的"突然的死亡"。

缺乏瘋癲氣質的話癆,並沒有在角色之間帶來額外的關係矛盾點。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昆汀的出道電影《落水狗》,雖然故事簡單、劇情並不複雜,但絲毫不影響昆汀在電影裡發洩他的癲狂。

原本想要搶劫的眾人,在發現被警察埋伏後,各自猜忌想要找出內鬼。彼此的猜疑帶來相互的殘殺,人物之間的對話,也逐漸揭示每個人背後的真正動機和目的。畫面的血腥度與角色的瘋狂度不斷攀升,不到最後不知道結尾的那種求知慾也不斷吸引著觀眾對於電影的注意力。

昆汀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暴露了昆汀的短板

這些在《被解放的姜戈》中,都未能得到體現。電影全片從頭到尾並無多大的意外出現,這也輸昆汀電影中,少有的看到開頭就猜到結尾的電影——誰死誰活、誰勝誰敗,政治正確得乏味。

唯一讓人意外的,就是舒爾茨突然的死亡。


但儘管這部電影有著讓人爭議的地方,這依然不影響《被解放的姜戈》是一部優秀的電影的事實。這部電影在豆瓣上最終拿下了8.7的高分,這個成績,僅次於將昆汀送上神壇的《低俗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