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间奇闻」 麻黄不过三钱


故事:「民间奇闻」 麻黄不过三钱


这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一段小插曲。

东关村有个叫赵炬的小伙子辍学后来到栖霞县蛇窝泊乡的一家药铺打工,为病者拉抽屉抓药,因天资颖异,这一行,他干了七年,很得掌柜的赏识。

话说这一天,有一位病人患伤寒,手持一个药方来抓药。赵炬接过单子,按单上的药名认真抓药,所有的药都备齐了,唯独缺了一味麻黄,已经卖完,也没有存货。

依照惯例,只要缺一两味药,药铺经常会用其它药性相类的草药搪塞过去,为的是谋取益。赵炬也不例外,他见没了麻黄,便转身悄悄与掌柜嘀咕了几句后,取来一些编凉席用的草,截成几小段混充麻黄。病人没有查觉,取了药回家煎服。可以服了药后不见发汗,且病情有所加重。

于是,病人找了一位村医问了问原因。村医看了药单后,凭经验断定:麻黄不足。因麻黄是发汗之药,缺了它是不行的。于是村营给病人改了药方,将麻黄加了量,由之前的五厘加到九厘。

病人持药单再一次来找赵炬抓药,可麻黄仍然没有进货。

赵炬按照之前的做法,取了编席的草替代。

病人回家煎服后,还是用没有出汗,于是又问村医。村医便将麻黄的量增加到一钱五。病人又到药铺抓药。这一次,新麻黄有货了。赵炬便依方抓紧药,将麻黄一钱五入药。

病人回家服用这剂药后,出了一身大汗,可不曾想出完汗后,竟然一命呜呼。

由此病家、医生、药房三方大打官司,在此不细说。

回头说说麻黄的用量。

古时医书上明文规定麻黄剧毒,要慎重入药,最多不能超过三钱。可惜了这聪明能干的赵炬,虽然敬业,却年少无知,而那个村医亦是糊涂之辈,病人只能是命运不济啊。

再说说赵炬,摊上这事后,他的性格变得暴烈,不久“辞职”归乡。在家呆了三年后,闯关东来到东北,做了一名会计。习练珠算,堪称一绝,能两个算盘左右同拨,累日计算无错,且记忆超群,手法精熟。后来,日寇犯东北,赵炬离开回到老家,因好打抱不平,看不惯当地土财主欺压百姓,与他们产生争执,因怒伤身,一病而亡,不知他这辈子的景遇是不是受那麻黄一事的困扰所致,也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