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燕翅山超強變身,靚了!山下的“奪命泉”已被管控起來

濟南城區有眾多山體公園,隨著城市不斷髮展“長大”,燕翅山也已經由昔日的郊外荒山變身為城中公園,成為市民休閒健身和觀景的好地方,硯泉也被管起來了。

濟南燕翅山超強變身,靚了!山下的“奪命泉”已被管控起來

福壽亭

燕翅山位於濟南市東部姚頭村,是一座高不足百米的小山,卻是一座很有故事的名山。近日,在相隔三十年後我又一次爬上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燕翅山。

印象裡的燕翅山

我以前對燕翅山是很熟悉的。一九八九年的十月份,我被選調到新組建的機動部隊擔任骨幹,臨時營房就設在燕翅山北側不遠的省射擊學校。

12月份我在備考軍校時,經領導批准,為躲清靜我經常會揣著饅頭來到山上,在南坡陽光充足的地方選個位置看書背題,一待就是大半天,這裡的環境可謂再熟悉不過了。

濟南燕翅山超強變身,靚了!山下的“奪命泉”已被管控起來

硯泉

那時的燕翅山是座荒山,姚頭村的平房老院繞過東、北兩側,山腳下有幾棵刺槐和榆樹,山上只有雜草荊棵與亂石。西北角的礦坑水深莫測,人們叫它“硯池”,東南西三面的坑壁非常陡峭,尤其是南面有幾十米高几乎於垂直。

一九九九年夏天,我帶士兵散打隊在省武術館(原射擊學校)集訓時,有時會帶隊員跑步到山腳下,那時仍然是一座荒山,聽說出現了許多裂縫和塌陷,很危險。

濟南燕翅山超強變身,靚了!山下的“奪命泉”已被管控起來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介紹

舊貌換新顏

近幾年,有關部門對燕翅山已經進行了徹底修復改造,對部分採空區和裂縫實施了填充加固。前天天氣晴好,我專程驅車前往燕翅山故地重遊,漂亮的山體公園很是靚麗,令我耳目一新。

和平路東延線在燕翅山北側形成一個弧形繞山而過。我首先來到弧形位置,這裡是硯池景觀入口。因新冠肺炎疫情景點仍未開放,我只好沿圍欄參觀。

濟南燕翅山超強變身,靚了!山下的“奪命泉”已被管控起來

硯池碑

東行百米在山的東北角有一上山路口,路東是幾棟排列有序的住宅樓,西側山體綠樹成蔭。左右環顧後我判定這就是我三十年前上山的地方,不過那時沒有路,也沒有樓房。

山腰處是L型休閒廣場,在此看到整個山體已被茂密的松林覆蓋,我尋蜿蜒小路上行來到硯池南端峭壁最高處俯瞰它的全貌。最令人感嘆的是昔日荒山亂石場已變身森林公園。

濟南燕翅山超強變身,靚了!山下的“奪命泉”已被管控起來

燕翅山休閒廣場

迂迴曲折到達山頂,“福壽亭”赫然挺立,“亭志銘”詳記由窯頭村民國時期“關帝廟”遷建於此。繞亭遠眺,南部高山與鱗次櫛比的高樓城貌盡收眼底。

沿東側小路向南不遠,窯頭村新建“關帝廟”氣勢不凡,由東門進入後看到上下兩個庭院,各廟門均已上鎖貼著封條。廟宇本不是燕翅山的主題文化,即使大興土木卻難得歷史傳承,遂原路返回下山。

濟南燕翅山超強變身,靚了!山下的“奪命泉”已被管控起來

燕翅山關帝廟

神秘的硯泉

燕翅山本無泉,早年多稱為“硯池山”。硯池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山採礦時挖到泉脈,當時用八九臺機器日夜抽水,卻始終不見少,後隨它而去便成就一池清水,常年不枯,百姓遂稱“硯池”。

硯池南北長150米,寬50米左右;水深莫測,根據當年採礦情況估計最深處可達百米,最遠處可達千米。八十年代濟南市泉水普查時命名為“硯泉”,並冠以“新七十二名泉”之首。

硯泉水質清澈,但與其他名泉不同的是,水溫不恆定,冬天會結冰。由於多年處於無人管理狀態,常年有人在此野遊,因此每年都有淹亡事故發生,又被人們稱為“奪命泉”。

濟南燕翅山超強變身,靚了!山下的“奪命泉”已被管控起來

俯瞰硯泉

野遊的有兩種人。一種是熟悉硯池環境的當地人,只在池邊遊;一種是不熟悉情況的外來務工人員和學生,喜歡跳水或游到池中心。媒體年年報道悲劇卻年年上演。

隨著和平路東延,燕翅山和硯泉更為直觀的展現在人們的視野。去年,在將硯泉用鐵柵欄和鐵蒺藜封控的同時,設置了專職安保力量,實時進行秩序維護。但願從此只有美麗的風景,再無“奪命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