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講話連載:IBM公司優良的企業管理模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任正非講話連載:IBM公司優良的企業管理模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任正非說:IBM 的副總裁送了我一本書,是哈佛大學出版的,對大項目的管理非常有道理。 在財政部部長劉仲黎訪問我公司時,又把這本書送了他(我們後來採購了幾百 本)。我們在 IBM 整整聽了一天管理介紹,對他的管理模型十分欣賞,對項目從預研到壽命終結的投資評審、綜合管理、結構性項目開發、決策模型、篩選管道、異步開發、部門交叉職能分組、經理角色、資源流程管理、評分模型……,從早上一直聽到傍晚,我身體不好,但不覺累,聽得津津有味。後來我發現朗訊 也是這麼管理的,都源自美國哈佛大學等著名大學的一些管理著述。

聖誕節美國處處萬家燈火,我們卻關在硅谷的一家小旅館裡,點燃壁爐,三天沒 有出門,開了一個工作會議,消化了我們訪問的筆記,整理出一厚疊簡報準備帶 回國內傳達。我們只有認真向這些大公司學習,才會使自己少走彎路,少交學費。

任正非講話連載:IBM公司優良的企業管理模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IBM 是付出數十億美元直接代價總結出來的,他們經歷的痛苦是人類的寶貴財富。IBM 作為巨無霸一直處在優越的產業地位,由於個人電腦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嚴重的打擊了他賴以生存的大型機市場。80 年代初期 IBM 處在盈利的頂峰,他的 股票市值超過前西德股票之和。也成為世界上有史以來盈利最大的公司。經過十三年後,它發現自己危機重重,才痛下決心,實行改革,在 92 年開始大裁員,

從 41 萬人裁到現在的 26 萬人。付出了 80 億美元的行政改革費用。由於長期處於勝利狀態,造成的冗員,官僚主義,使之困難重重。聰明人十分多,主意十分 多,產品線又多又長,集中不了投資優勢。又以年度作計劃,反映速度不快。管理的混亂,幾乎令 IBM 解體。華為會不會盲目樂觀,也導致困難重重呢?這是 我們訪美的目的。

93 年初,當郭士納(Lou Gerstner)以首位非 IBM 內部晉升的人士出任 IBM 總 裁時,提出了四項主張:

1、保持技術領先;

2、以客戶的價值觀為導向,按對象 組建營銷部門。針對不同行業提供全套解決方案;

3、強化服務、追求客戶滿意 度;

4、集中精力在網絡類電子商務產品上發揮 IBM 的規模優勢。

第 4 條,是針對 92 年 IBM 所面臨著解體為 7 個公司的情況而說的。規模是優勢, 規模優勢的基礎是管理。

任正非講話連載:IBM公司優良的企業管理模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歷時 5 年 IBM 裁減了 15 萬職工(其中因裁員方法的不當,也裁走了不少優秀的 人才)。銷售額增長了 100 億,達 750 億美元,股票市值增長了 4 倍。

聽了一天的管理介紹,我們對 IBM 這樣的大公司,管理制度的規範、靈活、響應速度不慢有了新的認識。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的有效管理有了瞭解。對我們的 成長少走彎路,有了新的啟發。華為的官僚化雖還不重,但是苗頭已經不少。

企 業縮小規模就會失去競爭力,擴大規模,不能有效管理,又面臨死亡,管理是 內部因素,是可以努力的。規模小,面對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觀規律,是難 以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必然抗不住風暴。因此,我們只有加強管理與服務, 在這條不歸路上,才有生存的基礎。這就是華為要走規模化、搞活內部動力機 制、加強管理與服務的戰略出發點。

在擴張的過程中,管理不善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華為一直想了解世界大公司是 如何管理的,有幸 IBM 給了我們真誠的介紹。回公司又在高層進行了二天的傳達與研討,這100 多頁簡報激起新的改革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