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沒有蛋?——淺論東北罵街的學問

昨天聊了狍子、騾子、虎和彪,今兒聊聊東北的蛋文化。

身邊有朋友是東北人,平時說話在所難免會帶出些東北特色的“口吐芬芳”,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人們常說的“滾蛋”、“混蛋”、“王八蛋”,在東北語言習慣裡變成了“滾犢子”、“虎逼”、“王八羔子”,就連咱們男人的“蛋蛋”,到了東北也成了“籃(讀三聲)子”。

我不禁奇怪,東北人為啥不說“蛋”?


東北沒有蛋?——淺論東北罵街的學問

有人說東北人的語言概念裡沒有蛋,從小就不說蛋,深究原因,卻不解其意。

我查閱大量資料,也找不著具體原因,於是便天馬行空起來。

因為東北臨近俄羅斯,於是我找俄國朋友詢問,過程是醬嬸兒的。


東北沒有蛋?——淺論東北罵街的學問

和小根絕交以後,我並沒放棄,忽然想起東北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起源啊!

那麼東北沒有蛋,和滿族文化有沒有關係?

接著查資料!茫茫人海中,這樣一個詞映入了我的眼簾!

東北沒有蛋?——淺論東北罵街的學問

雞蛋節,什麼鬼?

忽然想起來我也是個滿族啊!我是滿族人!我竟然不知道我們民族這麼重要的節日?我簡直對不起我的身份證啊!

東北沒有蛋?——淺論東北罵街的學問

果然,問了很多東北老前輩,得出這樣一些信息:

1、東北小朋友端午節的時候喜歡拿著雞蛋滿街跑;

2、東北人過生日的時候要用雞蛋“滾運”!

沒錯,是“滾運”,就是拿倆雞蛋在身上滾。我媳婦兒給我滾過,我覺得應該叫“滾蛋”更合適,然後她把我揍了一頓!

東北沒有蛋?——淺論東北罵街的學問

由此,我在想,東北以前肯定是有蛋的,只不過因為部分民族傳統原因,對蛋比較尊崇,所以罵人不罵蛋,而是用類似的詞彙來表述。

比如“蛋”和“犢子”、“羔子”都是動物的小寶寶,於是“滾蛋”成了“滾犢子”,“王八蛋”成了“王八羔子”;再比如“蛋”和“卵”意思一樣,所以“蛋蛋”成了“卵子”,可能因為冬天天冷,罵“卵子”的時候舌頭有點硬,就成了“籃子”;“蛋”是雞鴨鵝的兒子,“雞蛋”就成了“雞子兒”(這裡一定要讀兒化音,少個“兒”意思就不一樣了)!

東北沒有蛋?——淺論東北罵街的學問

我猜想,當初這些詞彙從中原傳入東北,為了罵人不罵“蛋”,所以才有了“扯犢子”、“王八羔子”等詞語。

不過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覺得“滾犢子”比“滾蛋”的語義更重,雖然我還做不到用“籃子”罵街,不過料想在某些時候,如果真被逼急了,罵出一句也會感覺很爽!

————分割線————

上面都是我的瞎猜,我是河北人,之所以研究這些玩意兒,完全是因為工作和閒的無聊——做編劇、寫劇本,常遇到東北元素,寫臺詞的時候常會想“這個詞兒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可別露了怯”,於是便養成了查處出的習慣。

最近疫魔來襲,閒在家裡,讀書、陪孩子、打遊戲,想著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寫點東西,於是就有了這兩篇文章。

東北沒有蛋?——淺論東北罵街的學問

【拒絕地域黑】

因為能力有限、才疏學淺,有說的到與不到的,各位多包涵。

有哪說得不對,也請指正,我一定虛心聽教,有則改之,無則……嘿嘿嘿嘿……

大家有什麼想弄明白的,也可以提出來,我在後面的內容裡儘量為大家查出處、想原因。

我是野秀才,疫魔來臨,呼籲大家切莫心存僥倖,更不要給國家、社會和家人親友帶來潛在危害!

野秀才公益提醒:

口罩——安全出行,健康社會!

慎獨——拒絕聚會,深居內省!

胸懷——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強身——身強體壯,病毒退避!

慎行——除非必要,不要出門!

存善——若感不適,自行隔離!

求真——小道消息,勿信勿傳!

堅韌——守得雲開,終現明月!

格局——笑對挫折,靜待花開!

信念——疫魔面前,中華必勝!


東北沒有蛋?——淺論東北罵街的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