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啦,《千年玉門》在快手一天播放量突破100萬!

由玉門市博物館主創推出的專題片《千年玉門》,3月3日15時——4日15時,24個小時,在快手直播平臺播放量突破100萬,創下快手平臺短時間內破百萬的直播記錄,在我省文旅行業樹立了宣傳標杆。

今年,玉門市博物館創新方式,精心策劃,加強營銷,踴躍參加全省文旅快手大V培養計劃,積極進駐國內大型直播平臺快手,首秀就重磅推出專題片《千年玉門》,該專題片分五期播出,每期播放2——3分鐘,分別在2.23、2.25、2.28、3.1、3.3日播出,僅在3月3日15時——4日15時,24小時播放量就突破100萬,播出五期獲得的點贊和評論累計達10000以上,成為我省文旅行業宣傳的一匹黑馬。

厲害啦,《千年玉門》在快手一天播放量突破100萬!

厲害啦,《千年玉門》在快手一天播放量突破100萬!

厲害啦,《千年玉門》在快手一天播放量突破100萬!

厲害啦,《千年玉門》在快手一天播放量突破100萬!

專題片《千年玉門》運用珍貴的史料和現代藝術手法,翔實、生動地記述了玉門濃郁厚重的4000年文明史,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強,是一部反映玉門歷史文化的上乘之作。該專題片由玉門市博物館2017年創作完成,在當年舉行的"玉門.玉門關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上,首次向國內外歷史考古學者亮相,就引起學界關注。

厲害啦,《千年玉門》在快手一天播放量突破100萬!

厲害啦,《千年玉門》在快手一天播放量突破100萬!

近年來,玉門市博物館深入挖掘和廣泛宣傳玉門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相繼創作出《天境昌馬》、《印象玉門》、《千年古鎮——赤金》等多部專題片,這些專題片先後在玉門市博物館公眾號"玉門歷史文物"刊載後,均獲得社會各界廣泛讚譽,近期將陸續登陸快手直播平臺,對進一步宣傳玉門歷史文化,展示玉門形象發揮積極作用。

《千年玉門》解說詞

公元前2000年,是我國曆史的一個分水嶺,西部疏勒河流域的火燒溝等地區,率先由石器時代進入到青銅時代,開啟了東方文明金屬冶煉的歷史,同時也開啟了玉門4000年曆史文明的大幕。

01

公元前2000年,一個古老的羌族部落一路向西跋涉,終於在路過火燒溝時停下了腳步,他們選擇了這片既有高臺地,又有水源的地方。

他們在新的環境開始了遊牧農耕的生活,同時,大量燒製彩陶。不久,他們從西來的族群人中學會了青銅冶煉,使他們從單純使用石器進步到了石器、銅器並用,這對古人來說是個不小的跨越。火燒溝人這個不經意的學習和使用,使他們成為我國最早使用青銅器的部落之一,並使他們跨入到了夏代中國最先進的文化行列。

1976年的發掘,成為我國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夏代遺址。這枚金耳環是我國最早的黃金製品,這支青銅權杖頭是我國最早的鑲嵌鑄品。火燒溝人的冶煉技術在夏代就有了相當高的水平。

“根據目前我國的考古成果,我國青銅冶煉起源的地區在西北,而不在中原。”

——北京大學教授李水城

“據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可判斷四壩文化火燒溝墓地居民的銅器製造業的發展水平,在夏代諸文化中,僅次於二里頭文化。火燒溝墓葬中隨葬的石範,證明其居民已掌握了制銅技術。

——考古學家張忠培

“二里頭文化和火燒溝文化發現的銅器最多,冶鑄青銅的技術最高。”

——考古學家李伯謙

讓我們不解的是,火燒溝人為何有如此高超的冶煉技術呢?研究證明:距今4000年左右,東西文明交流就已經在這裡開始了,西方冶煉技術東傳到了河西走廊,火燒溝人首先掌握冶煉技術。砷青銅的應用就是重要見證。來自西亞、黑海一帶的權杖頭在火燒溝遺址大量發現,也是早期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見證。

疏勒河,一條文化聖河,繁衍了千年不朽文明,在4000年前,就已經進入了東方歷史文明的前臺。火燒溝,見證著青銅時代早期東西文明交流的中心已經在疏勒河流域。

02

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進擊匈奴,佔領河西走廊,成為河西走廊歷史的一個分水嶺,首次被納入到了中原王朝的版圖,從史前跨入史後,從遊牧跨入農耕。當年,設立了酒泉郡、玉門縣。開啟了玉門2000年的絲路和邊塞文明。

因玉設關,因關設縣,一道以玉石貿易設立的關口,一座以古代長城關隘命名的古縣,在絲綢之路上矗立千年。玉門地名沿用至今,是我國曆史悠久和具有詩意的行政地名之一。唐代以後,邊塞詩歌傳唱,“玉門”成為一個響亮的文化符號。

王之渙的《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李白《關山月》:“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岑參《玉門關蓋將軍歌》:“玉門關城迥且孤,黃沙萬里白草枯。”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詩人偏愛“玉門關、玉門呢”? 恐怕與玉門地理位置的獨特性,唐人心中的邊塞意象,不無關係。

塞垣咽喉,表裡藩圍,玉門以邊塞關隘出名,從黑河到疏勒河,漢長城穿越玉門,擋住了多少外族入侵,長城成為關內外的分水嶺,歷經2000餘年,雄風猶在。

最早的玉門關位置,學界有著許多的爭議,勞乾等著名學者認為在古玉門縣北的赤金峽。

在今日的玉門,看不到玉門關的任何遺蹟,但在赤金峽谷和玉門市區的漢魏晉墓群旁,又矗立起了兩座雄偉的現代玉門關,寄託了玉門人對玉門關的深深眷戀。

一座玉門關,半部河西史。玉門關經過漫長曆史的數次變遷,其原址已經變得虛幻,而玉門關已經成為歷史的符號,永不磨滅。

03

疏勒河流域始終處於東西文明交流中心,隨著佛教進入河西走廊,北朝時期開始開鑿石窟,玉門境內的昌馬石窟就開鑿於這一時期,歷經1600年,是河西走廊最早的石窟之一。

唐代,伊斯蘭教先賢吾艾斯長途爬涉,從阿拉伯來到中國傳教,途徑玉門,不料卻長眠在玉門,吾艾斯拱北成了歷代穆斯林人心靈中的殿堂。

古代玉門的行政建置,始終遵循征戰與戍邊的需要。西漢至南北朝一直同時有著多個縣域建置,隋唐時期有玉門縣、玉門軍的建置。

安史之亂後,疏勒河流域先後被吐蕃、回鶻、党項、蒙古等少數民族佔領,持續1000餘年,玉門又從農耕轉入遊牧社會。明代被蒙古部落佔領,設置赤斤蒙古衛。出於防禦需要,明政府在嘉峪關外修築了東騸馬城、三里墩、七里墩等一批防禦設施。

東騸馬城,西北邊關上的一座茶馬互市之城,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是眾多民族鐵騎踏入的古城。古城內外的瓦片無聲的告訴您,這裡曾經有過的駝鈴聲。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清政府漸次經營疏勒河流域,迎來了玉門開發的第二個時期。1718年,清政府設置了靖逆衛、赤金衛。修築了赤金衛、靖逆衛、惠回堡、塔爾灣等多座古城堡。惠回堡,成為絲綢之路上一座久負盛名的軍堡和驛站。

清乾隆二十四年,恢復玉門縣的建置,這座古縣又從歷史風煙中脫穎而出。

4000年曆史,玉門經歷了遊牧——農耕——遊牧——農耕的反覆。每到關鍵時期,歷史總是將玉門推到前臺,最終在抗日戰爭的槍炮聲中,石油開發,開啟了玉門的第三個時代——工業開發時代。

04

歷史烽煙一晃而過,古道駝鈴依舊在耳邊迴響。玉門,西北一隅,誕生了植根於民族心靈的文化現象。

邊塞玉門意象已經深深植根於民族詩魂當中,植根於國民心靈當中,成了整個民族引以自豪的一種愛國情懷。

現代石油人的玉門精神、鐵人精神、玉門風格,也深深植根於現代國人心靈當中,成了愛國奉獻的代名詞。

玉門:四千年古文化,兩千年古縣,百年石油,在中國歷史長河中,豎起了三大文明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