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上被一隻雞“害慘”的調味料,和雞肉、雞湯沒有任何關係

我們中國人在吃的方面是非常講究的,做菜要色香味俱全,什麼菜配什麼調味料是廚房裡少不了的,而雞精是調味料的一種,在很多家庭中受歡迎,第一次看到,估計大家都是被包裝上面一隻大大雞圖案所吸引,自然而然的能夠把它雞聯繫在一起,無形當中就會認為雞精來源於美味雞湯或者雞肉。

包裝上被一隻雞“害慘”的調味料,和雞肉、雞湯沒有任何關係

拿起身邊某一知名品牌雞精,翻看配料表,是這樣寫的:味精、食用鹽、麥芽糊精、白砂糖、澱粉……

從配料表中就可以看出來,雞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說直白點也就是穀氨酸鈉,食品配料表是國家法律規定,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如實的對生產食品原料進行標註,也就是說廠家標註的任何一種成分是具有法律效應的,另外一點配料表不是隨便亂寫上去的,而是按照所添加成分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也就是說含量最多的成分排在前面,越是少的越靠後。

包裝上被一隻雞“害慘”的調味料,和雞肉、雞湯沒有任何關係

明白了配料表,就能夠揭開雞精真實面目,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包裝上被一隻雞“害慘”的調味料,和雞肉、雞湯沒有任何關係,並不是由它們提煉而成。

雞精的主要成分除了穀氨酸鈉之外,還會加入一些其他的風味物質來提鮮,比如說核苷酸二鈉、糖、鹽以及香辛料等,能讓鮮度達到味精的很多倍,和味精相比較,雞精是一種複合型的鮮味物質,提鮮的效果很好,但是和雞沒有多大關係,同時為了讓雞精的顏色變得更好看更漂亮,還會加入一些色素。

包裝上被一隻雞“害慘”的調味料,和雞肉、雞湯沒有任何關係

所以說雞精並非來自雞肉中,而是在味精的基礎上添加了一些提鮮物質,口感更加豐富,做湯或者燉菜的時候能讓味道鮮美,但是不能多吃,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味覺在慢慢的減退,很容易對雞精產生依賴性。

包裝上被一隻雞“害慘”的調味料,和雞肉、雞湯沒有任何關係

雞精的正確使用方法

1、雞精不能夠長時間高溫加熱,在烹飪的過程當中不要放入雞精燜煮,在爆炒菜的時候也不要加入雞精,在120度以上高溫穀氨酸鈉變成焦穀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而是在菜起鍋之前放入。

2、在烹飪醋溜白菜、糖醋魚、糖醋排骨等酸性食物中,不要加入雞精,反而不提鮮能夠使菜餚走味。煲雞湯以及煮海鮮粥等食物的時候,它本來的味道就很清淡很鮮,不需要額外放雞精,以防影響口感。

3、雞精本身是含有鹽的,在烹飪菜餚的時候,使用雞精要相應減少鹽量,要不然會導致菜品鹽太多,反而影響身體健康。

4、在包餃子的時候適當的放一點進去,能夠增加餃子鮮味,但是在涼拌菜的時候,要把雞精先溶化掉再放進去。

在日常烹飪菜餚的時候,大家喜歡放雞精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